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皮琴静

    摘 要:课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一定要传递“教与学方式转变”的精髓,一定要“向四十分钟要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

    一、占有点

    点,即制高点,语文教学的制高点是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的程度有多深,制高点就有多高。然而,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口头呼吁”到“实际操作”再到“有效落实”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它需要老师“内心深处的真正认同”,还需要“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实际运用”,更需要反复的反思和摸索。

    本次《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学紧扣“童年”,从学生“自己的童年”入手,拓及“林海音奶奶的童年”,最后又回到“珍惜自己的童年”。在优美而又感伤的回忆中领略文字的美好,感受人物的情感,并获得自身的学习体验。整个教学流程如下:想象画面,走近童年→初读概括,走进童年→小组研读,回望童年→回读激情,珍惜童年。从“画面的想象”到“课文的概括”再到“小组的研读”,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

    有个小插曲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理念”的重要性——试教时,考虑到文体的优美,我设计了“画面式板书”:温暖的冬阳,回望的小女孩和一匹匹行进的骆驼,甚有意境。为了不破坏这种美感,我特将四件往事的板书以大头笔的形式由学生书写在四匹骆驼的驼背上。这样一来,文画呼应、相得益彰。就在我为此沾沾自喜之际,白老师对此提出了质疑:

    “为什么一定要学生用三个字来概括往事呢?‘议驼铃和‘讨论铃铛的用途不都很好吗?甚至后者概括得更为准确啊?”

    “从画面整体感出发,骆驼的大小基本固定,驼背上写不了那么多字,故统一为三个字概括。”

    “——那么,是画面的美感重要,还是学生的感受重要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教学不是摆设,只求美观;教学是实战,唯求有用。符合学生需要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是最好的。在龙岗的第二次执教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对长长的句子进行缩减。

    二、守住线

    线,指的是底线。无论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现在我们力推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都是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因此,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语文教学的底线,即语文教学的“警戒线”必须守住——从宏观方面来说,语文的工具性是底线。

    考虑到六年级孩子们现有的水平状态,我跳去了字词的教学,直接进入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将教学重点定位为:体会童年的美好,并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作者对童年的深切怀念,并能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写作。《冬阳·童年·骆驼队》文本有着一个极其突出的情感转折,由“童年往事”转入“无限怀念”。前者回忆童年的美好,后者强调对逝去事物的怀念。对这一情感的把握需要对文本的深切领会,而读是通往理解的最佳要道。

    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好学习的往事后——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词句?”

    生:“可不是吗?……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此生朗读快,效果不佳)

    师: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吗?

    生:我觉得很好玩。一般大人是不会去关注丑陋的骆驼的,可英子却想给它剪毛。

    师:再看看你自己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哪些词语突出了好玩?

    生:“真想”“太不整齐”……

    师:你读了自己觉得好玩的地方,有悟性!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

    师请读、小组读、全班读……

    本次观摩课,教学花了很多时间来训练孩子的朗读。如果学生对文字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又怎么将文章读好?又何谈“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小组交流?一切流于形式的热闹都是徒劳,多给孩子时间,引导他们逐渐进步才是一节语文课最基本的底线所在。

    三、扩展面

    “点”和“线”之间便是“面”。阅读教学,把课文读通是底线,底线之上,在教学内容的着力点上,可以有对文本的审美体验,可以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有言语形式学习的读写结合;在教学策略的应用上,可以有探究学习,也可以有接受学习。升高制高点,放低底线,语文实践的“界面”就足够宽广。然而,“面”的落实和深入也是一堂课最难突破的地方。

    在本次的实际教学中,因为不是自己的学生,再加上孩子们刚开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钻研环节还是出现了时间不够、钻研不够深入的遗憾。“学习方法”也有引导,却还没有能更好地带着孩子们运用和总结然后辐射。面对一批陌生的孩子,如何審时度势、大胆剪裁;如何急中生智、灵活引导实在不是一时之功。

    “中海怡翠之行”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教学的思索却在张老师三个“小故事”的启发中无限延伸。“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行走在路上的我们该如何引导、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为高效?占有点,守住线之后,面的拓展和落实还需要我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翠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2]张敏.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探究[J]. 新课程(小学),201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