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幼儿体育概念辨析
范文 郝晓岑 王婷



摘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对幼儿体育与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与幼儿体育活动、幼儿体育与儿童体育、青少年(儿)体育、学前体育等多个概念进行多层次梳理和辨析,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认为倾向于使用“幼儿体育”这一概念,原因有三:幼儿体育与现有的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青年体育、老年体育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人类一生的体育内容,反映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体活动规律和特点,符合全民健身和大众健康的思想;幼儿体育概念的使用有利于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幼儿体育在亚洲许多国家已经约定俗成,这一概念的通用有利于国际、国内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最后为“幼儿体育”做了概念界定和学理思考。
关键词:幼儿体育;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活动;儿童体育;青少年(儿)体育;学前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章編号:1009-783X(2017)01-0026-05 文献标志码:A
1问题的提出
幼儿体育是一个特定人群概念,与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青年体育、老年体育呈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体育规律和特点。提高人口素质,关注幼儿健康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幼儿体育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多学科、多国家互通有无、共同攻关的实效性阶段。例如,加拿大幼儿体育指南就是在借鉴美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而澳大利亚的体育活动报告卡制度又是在模拟加拿大相关制度上建立起来的。2005年创办的亚洲幼儿体育学会成为亚洲各国进行幼儿体育学术交流的平台。多渠道的交流促进了幼儿体育事业的繁荣,但不同学术成果存在研究内涵和外延的不对等。“幼儿体育”“幼儿体力活动”“幼儿体育活动”“幼儿体育游戏”“学前体育”“儿童体育”“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等多个概念的使用,使得理论界之间、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对话难以产生问题的共识阈。本文作者发表的《幼儿体育学: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新兴学科》曾引起了学者们的共鸣,学者们纷纷表示,幼儿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现在到了厘清研究对象的时候了;因此,本研究试图对有关幼儿体育的多个概念做一理论上的梳理和辨析,抛砖引玉,以引起幼儿体育领域的讨论。
2幼儿体育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含义和适用范围。我们所探讨的幼儿体育及其相关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同时它们的语义和属性又有一定的重合和交叉,因此,在学科研究中便容易产生混淆。
2.1幼儿体育与幼儿体育游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同部委先后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这些法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保证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并以“体”为先。这一思想在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首次完整地表述,在幼儿体育政策和理论实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在所有的政策文本中,与幼儿身体活动相关,出现最多的词汇并不是“体育”2字,而是“游戏”2字。二者在学理上的区别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体育”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体育”的定义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项运动来实现。”“游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游戏”这样定义:“游戏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也叫游戏。”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游戏与体育的区别在于二者在竞争性、娱乐性和教育性3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幼儿游戏贯穿了幼儿的整个成长期,因此,可以这样说,幼儿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之一。当前,在体育学理界和幼儿教育界存在问题研究的不对等性,体育学理界将幼儿通过户内或者户外的身体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称为幼儿体育,它包括跑、跳、攀、爬、钻等身体锻炼活动。学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则将幼儿参与的所有体力游戏和智力游戏统称为幼儿游戏,甚至在学前教育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并不认同“幼儿体育”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幼儿参与的全部为“幼儿游戏”或“幼儿游戏活动”;因此,便造成了体育学理界和幼儿教育界对幼儿体育认识的不一致、不统一,难以在同一维度探讨问题。
为更好地区分“幼儿体育”“幼儿游戏”和“幼儿体育游戏”,有学者试图从“游戏”中剥离出“体育游戏”,指出“体育游戏是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体,有鲜明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既不是组织松散的一般性游戏,也不是控制严格的一般体育教学和训练,而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进行体育教育的专门手段,以体力性活动结合智力活动,有浓重娱乐气息的身体联系和思维练习方法”。从以上体育游戏的概念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并不等同于体育,幼儿体育游戏也并不等同于幼儿体育。幼儿体育游戏仅是幼儿体育的手段或形式之一,它们侧重于竞争性、娱乐性和教育性,是幼儿通过走、跑、跳、投、钻、爬、攀登、平衡等身体基本动作,有规则、有结果、有角色、有情节、有竞赛性质,调动感知觉和运动器官,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幼儿体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于幼儿体育游戏,二者的关系是种属关系。种属关系,也即真包含关系、上属关系等,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或上位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或下位概念。幼儿体育与幼儿体育游戏之间的种属关系如图1所示。
关于幼儿体育游戏,在我国台湾地区使用的术语为“幼儿运动游戏”。台湾地区于2004年开始推动幼稚园运动游戏方案,并成立了推动幼稚园运动游戏方案委员会,幼儿运动游戏方案成为体育政策的策略之一。这也进一步说明,幼儿体育游戏(运动游戏)和幼儿体育之间是种属概念。需要强调的是,台湾地区“运动游戏”相比于大陆“体育游戏”更强调“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活动,弱化活动的竞争性,强调游戏的参与性”。
当前,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研究最为活跃的论题。例如:首都体育学院王凯珍对3~6岁家庭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活动时间、游戏环境等做了详尽调研和理论探讨;辽宁师范大学全海英从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开展、体育游戏的创编入手进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的张烨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了隔代抚养幼儿和非隔代抚养幼儿在体育游戏参与行为方面的差异。在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们做了大量有关幼儿体育游戏的研究。台湾国立体育学院杨宗文从制度角度探讨幼儿体育游戏开展的价值和政策理论;台湾长庚科技大学黄静惟以台湾地区3195所幼稚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的实施情况,研究指出,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实施运动游戏课程的幼儿园比例开始由2002年的78%提升至85.88%。在日本,研究者们创编出大量的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并就幼儿体育游戏用具做了探索性研究和市场开发。
2.2幼儿体育与幼儿体力活动、幼儿体育活动
幼儿体育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目前,在国内有幼儿体育、儿童体育、幼儿体育活动、幼儿运动等不同提法。那么英语语系国家如何表述这一概念?加拿大学术界用“Physical Activity"表述这一概念,学者大多将其译为“幼儿体力活动”。根据加拿大运动生理学协会(CSEP)颁布的加拿大幼儿体力活动指南(Canadian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Years/Children),婴幼儿(出生~1岁)每天应进行几次地面互动游戏。学步儿(1~2岁)和学龄前儿童(3~4岁)每天至少应该有180 min不同強度身体活动时间,以促进个体的运动技能,年龄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时间应该至少达到60 min。
美国同样用"Physical Activity"表述幼儿体力活动,这一表达见诸于多个政策性文本,例如《美国促进儿童和青少年体育运动综合性指导》(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该参加60min或更多时间的体力活动。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强健幼儿的骨骼和肌肉,降低他们未来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减少心理焦虑和压力,同时对幼儿和青少年注意力、记忆力、课堂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澳大利亚模拟加拿大于2005年开始实施“体育活动报告卡制度(The Physical Activity Report Card)”,目的就在于增加本国青少儿体育活动的参与,鼓励澳大利亚人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减少就坐行为。在这一制度中,澳大利亚官方同样采用“Physical Activity”表述。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使用的“幼儿体力活动”概念相比于我国“幼儿体育”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大差别。“幼儿体力活动”指幼儿在个体、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建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的身体活动。它的内涵和外延均大于幼儿体育。
与此同时,在国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庄弼在比较了多个概念之后提出,“幼儿体育活动”是较好描述幼儿体育目标和内容的概念,他认为“幼儿体育活动是指对幼儿(3~6岁)进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育及发展的过程”,幼儿体育活动这一概念较“幼儿体育”更少的竞技性,强调了幼儿体育的活动性和游戏性体验。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张莹也多次通过幼儿动作发展研究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设计。
从发达国家幼儿体育政策文本表述及我国学者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实践可以发现:“幼儿体力活动”之一概念强调幼儿身体活动的多维影响因素和全面的身体活动水平和活动能力;“幼儿体育活动”这一概念侧重于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活动过程,关注幼儿体育活动与组织,这是对幼儿体育概念的工具性认识。
2.3幼儿体育与儿童体育、青少年(儿)体育、学前体育
幼儿体育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限定于儿童的幼儿阶段。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指出“幼儿”就是指从3岁到6、7岁的儿童。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又因为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时期,所以又称学前期。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这类人群的年龄划分不尽相同,因此,相应的研究对象表达术语也各有不同(见表1)。
综览我国幼儿体育研究与实践成果,出现了幼儿体育、婴幼儿体育、学前体育、幼儿园体育、儿童体育等多种年龄阶段有交叉,但又有根本性区别的研究术语。
2.3.1儿童体育
“儿童体育”这一概念经常会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儿童体育究竟指哪一个阶段的体育取决于对“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少于18岁”。美国《1997年儿童法案》同样将“儿童”定义为“低于18岁的人”。根据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根据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的观点,儿童包括乳儿期/哺乳期(0~1岁),婴儿期/托儿期(1~3岁),学龄前期/幼儿园时期(3~6、7岁),学龄初期/小学时期(6、7~11、12岁),少年期/学龄中期(初中时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学龄晚期(高中时期)(14、15~17、18岁)。从以上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可以看出,儿童体育是一个属概念,它涵盖了青年期以前的未成年期,年龄跨度大,适用于对特定人群和特定事项的研究,特定人群如“留守儿童体育”“残疾儿童体育”“民间儿童体育”等,特定事项如“儿童体育培训”“儿童体育主题公园”“儿童体育保健”等。
2.3.2青少儿体育(青少年体育)
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青少年体育组织和活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成为大众体育研究的关键词。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体育涵盖了幼儿体育,部分政府管理部门也同样将幼儿体育管理纳入到青少司(处)政府管理范畴,那么,幼儿是否包含在青少年中?一般认为,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人群,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在体育领域,按照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要求,参赛选手年龄限制定为14~18周岁。若从以上2个划分维度来看,幼儿不属于青少年之列;但在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而又要保证幼儿体育有效开展及幼小体育顺畅衔接和管理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可将“青少年体育”延展更名为“青少儿体育”,便于理论研究、实践开展和管理决策。
2.3.3学前体育
关于“学前体育”,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曲阜师范大学解毅飞认为“学前体育,通常是指起始于0岁,终止于6岁末(入学后)的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用终身体育的观点看,胎儿体育乃至胎儿体育之前的父母的优生准备,即零岁体育,都属于学前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概念类似于“婴幼儿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刘馨认为幼儿体育就是学前体育,“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类似于学校体育,但幼儿体育又具有独特性,它是融幼儿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而且,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时,还需把‘体育放在首位”。这2位学者对“学前体育”的认识代表了2个具有重合的不同年龄段的体育:0~入学前、3~入学前,这2个阶段都是“学前”,但在学理上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已有研究来看,更多学者将学前体育对应于学前教育,特定为“3~6岁(6岁末,也即入学前)”的体育。
2.3.4幼儿体育
幼儿体育这一术语在亚洲国家普遍使用。作为区域性学术研究团体,亚洲幼儿体育学会直接以“幼儿体育”命名,学会理事长周宏室这样定义幼儿体育:“幼儿教育指的是幼儿园阶段,大约是四岁到进入国民小学之前儿童所受的教育,而幼儿体育则是指在幼儿阶段利用身体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幼儿体育的价值可能包含道德、为善、公平、和平、成功、快乐与健康等,以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为目标。”20世纪70年代,日本幼儿体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就已经相当丰硕,风靡世界的彩虹伞、鸭子曲棍球等幼儿体育用具得到了大量的开发和推广。“physical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是日本对幼儿体育这一概念的英文表达。2007年日本幼儿体育学会编著的包括专门、初级、中级、高级不同阶段,名为《幼儿体育理论与实践》教材相继出版,幼儿体育在日本已经成为一门具有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学科。在韩国,学界同样使用“幼儿体育”这一概念,近年来,韩国幼儿体育界提出了具有参与性、主体性、开放性、柔软性、单纯性和多样性为特征的“幼儿新体育”概念。此外,“幼儿体育”这一概念也逐渐被新加坡、印度和我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所采纳。
在学术研究领域,笔者以“幼儿体育”为题名查阅中国知网,截至2016年5月共搜索到588篇以“幼儿体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文章,幼儿体育成为本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专用术语,比幼儿园体育(318篇)、儿童体育(230篇)、学前体育(189篇)、婴幼儿体育(10篇)都多。
人民教育出版社王占春、陈珂琦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中提出“幼儿体育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首都体育学院陈莹、王凯珍在《建国以来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指出“幼儿体育教育主要指的是,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发展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目的,在幼儿园中对3周岁到7周岁的幼儿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体育教育活动”。
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动作发展提出了建议,同时在文本中称3~6岁儿童为“幼儿”,这是对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权威提法;因此,单从年龄阶段来看,我们得出,幼儿体育是婴幼儿体育、儿童体育、青少儿体育的一部分,与青少年体育并列,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3结论
3.1使用“幼儿体育”这一概念的原因
我国幼儿体育实践大大早于幼儿体育理论研究,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活动及儿童体育、青少年体育、学前体育、幼儿体育等不同表达术语的提出,反映出研究者、实践者们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尤其近几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幼儿体育价值意识的提升,这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视角不同,成果丰硕;但相关概念内涵外延各异,难以在同一平台对话交流。为提高共识阈,笔者更倾向于使用“幼儿体育”这一概念术语,原因如下。
1)“幼儿体育”与现有的小学体育、中学体育、大学体育、青年体育、老年体育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身体活动规律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人的终身体育,符合全民健身和大众健康的思想。
2)“幼儿体育”这一术语的使用有利于幼儿体育学科的建立和学科间的衔接,幼儿体育学科涵盖幼儿体育政策、幼儿体育课程设置、幼儿动作技能培养、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等不同纲目。
3)幼儿体育为韩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认可的学术用语,我国大陆学术界也多认可这一提法,因此,这一术语的使用有利于学术合作和学术交流。
3.2“幼儿体育”概念的界定
本研究认为“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幼儿体育”就是通过对3~6岁幼儿身体的养育和教育,塑造幼兒体育精神,让幼儿从小学会至少一门赖以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或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目标。
“幼儿体育”区别于其他相关概念的几个关键点在于:
1)幼儿体育的对象是3~6岁(6岁末,也即入学前)的儿童,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
2)幼儿体育包括幼儿国体育(或幼儿学校体育)和分散在家庭或社区的幼儿体育,它是通过幼儿走、跑、跳、钻、攀、爬、投掷、平衡等身体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
3)幼儿体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对幼儿身体的养育和教育,塑造幼儿体育精神,让幼儿从小学会至少一门赖以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或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4)当前随着幼儿教育的前移,0~3岁儿童的教育责任逐渐从家庭向社会扩散,0~3岁儿童的身体练习成为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这样幼儿体育就不能仅是幼儿园体育了,而应该是所有的学前阶段的体育教育。幼儿体育的概念范畴未来将会向前延伸至0岁。同时,为保证幼儿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效衔接,幼儿体育未来将会向后延伸至7岁左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