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析课前交流在借班上课中的功能与运用 |
范文 | 孙建顺 摘 要:本文基于案例,阐述了课前交流在借班上课中的功能与运用,对提高课前交流效率,帮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消除师生间陌生感,提高教学针对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课前交流;功能;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9-0037-02 教研活动、业务考核或比赛为了体现教师真实教学能力,多采用“借班上课”形式。由于学生是临时“借”来的,教师要想在课前短暂的几分钟时间,达成与学生的高效“课前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课前交流,是指教学前为了解学生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针对性而进行的师生互动活动。 一、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案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发现,我们班男同学个个英俊, 女同学个个漂亮, 令老师大饱眼福。是帅哥的,请向老师挥挥左手。 生:(男生挥手,但有学生挥错手) 师:倾听要求很重要,老师要表扬挥左手的男生,因为他们能认真倾听要求。 师:是美女的,请向老师挥挥右手。 生(女生挥手,但有学生挥错手) 师:老师要批评挥错手的女生,女生个个漂亮,请不要太谦虚哟。 师:第一次相见,谁能谈谈对老师的印象? 生:老师真风趣。 生:老师真幽默。 生:老师一点架子也没有。 师:谢谢夸奖。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请同学继续观察,一定会更多发现,同学们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剖析]“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般而言,借班上课的教学环境是陌生的,陌生的教室、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学条件。学生在陌生的环境中会感到紧张与好奇。案例中教师以“帅哥”、“美女”等学生熟悉而又幽默的方式进行开场白,消除了师生初见时的拘束感,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又以别出心裁的“表扬”和“批评”,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教师口令,一下子抓牢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课前谈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用言语彰显了教学智慧,谈笑中尽展了教师风采。 二、铺垫孕伏预约重点 [案例] 师:同学们好,我叫吕娟。我的优点是能吃苦,缺点是性子急,希望我以后耐心点。刚才老师用“优点+缺点+希望”三段评价法介绍了自己,同学们也来交流一下吧。 生:我叫孙XX,我的优点是头脑机灵,缺点是马虎粗心,希望我以后细心些。 师:优点、缺点、希望,三段评价用得很工整,请继续。 生:…… 师:真不错!下面请大家用“优点+缺点+希望”三段评价法跟同伴介绍一下。 生:(一对一操练,相互介绍) 师:(看到一个学生“开小差”,教师走过去,摸着这位同学的头讲)这位同学长得眉清目秀,可惜上课思想不集中,希望他能专心听讲。(这位学生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教师接着讲)老师评价这位同学,虽然没有用优点、缺点字样,但是还是刚才的“三段评价法”。同学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相互评价一下。 生:(学生二人一组,相互评价对方) 师:大家发言真热烈,方法很正确。本节课中,咱们就要运用这种三段式评价方法。 [剖析]所谓“铺垫”,就是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这位教师,为了展示“三段评价法”的研究成果,运用课前交流环节,设计了师生介绍活动,巧妙地将“优点+缺点+希望”三段评价法蕴含其中,让学生结合自身和熟悉的同伴进行“操练”热身,感悟陌生的“三段评价法”的语言逻辑,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伴动作练习质量,进行针对性地评价。如“你能快速挥臂,但角度太低,建议你增大投掷角度”等这些精彩的评价,让听课教师赞叹不已。试想,一种崭新的评价语言,如果没有课前的热身操练,课中即使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也难以达成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借班上课,有一些缄默知识与方式教师与学生并不熟悉,因此需要孕伏诸如教学内容、练习方式、场地区域、安全常规、游戏规则、小组分工与各自职责、评价方式、口令信号、哨声约定等内容。铺垫是为了有效降低练习难度,孕伏是为了扫除教学推进障碍,蕴涵着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智慧。 三、把握学生学习基础 [案例] 在篮球直线运球公开教学前,执教老师稍跟学生“寒暄”后,就让学生每人一球,原球运球。教师边巡视边对学生要求“眼看老师”“左手运球”“右手运球”“左右手交替运球”“高姿势运球”“低姿势运球”“体前变相换手运球”等,同时双眼“扫射”全体学生,将动作娴熟的、僵硬的、不遵守纪律的、跟不上节奏的等学生情况一一熟记于心。并快速发现,该班学生原地运球技术较好,于是在教学中,及时调整了预设,在直线运球的基础上,增加了曲线运球拓展,同时对优等生、调皮学生、学困生个别关注与指导,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层面得到差异发展。 [剖析]学情分析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源头,也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石。虽然在编写教案时,也有学情分析,但对借班上课,这种分析是脱离具体学生的“理论分析”,充其量也是纸上谈兵。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短暂的课前“独特”交流方式,让学生原球运球,同时辅以不同要求,以此判断学生原地运球的基础。较短时间内,对学生原来学习基础、课堂教学常规、个体学生的技能掌握等情况全面了解后,再根据不同学情,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原来这位教师真是有心人,预前准备了一份教案“三种预设”。如果书面学情分析与实际相符,就按既定教案执行;如果学生原地运球技术整体不佳,就降低教学目标,扎实原地运球教学,再推进到行进间运球;如果学生原地运球技术较好,就拔高教学目标,原地运球稍带即过,加大行进间运球指导,拓展曲线运球。由此可见,课前交流,针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技能,智慧组织学生玩一玩,就能摸清学情,“对症”上课,有助于教学最佳水平的发挥。 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现象] 水平一“前滚翻”新授教学课前交流 师:今天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学生哗然,兴高采烈,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显示屏。) 录像:一名警察追捕一名罪犯,罪犯走投无路,从高台上跳了下来,结果脚扭伤了,一瘸一拐继续逃窜。警察从高台上跳下后,顺势做了一个前滚翻动作,站起来后一点事也没有,逃犯被抓住了。 师:警察为什么能很快追到罪犯? 生:罪犯的脚受伤了。 师:警察和罪犯从同样的高度跳下,为什么一个受伤,另一个却没事? 生:小偷看到了警察,因为心虚啊,跳下来所以受伤啦。 生:警察经过专门的训练,有功夫啊,小偷哪能与警察比啊! 师:(抓住时机提问)警察有什么样的功夫呢? (学生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不语) 师:此刻,教师回放录像,特意慢放跳落下来的过程(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环节)。 生:(突然醒悟)警察落地后做了个滚翻动作,而罪犯没有做,所以小偷受伤了。 生:警察的那个滚翻动作非常漂亮! 师:对,这个动作正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 “前滚翻”,同学们都想和警察叔叔一样,抓住罪犯吧? 生:(异口同声)想! 师: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前滚翻。 [剖析]“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本课教学内容是一堂纯技术教学课,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后,学生逐个进行依葫芦画瓢地模仿练习,这样的组织教学必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自觉和不自觉的低制或抗拒情绪。在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喜闻乐见的“警察抓小偷”模拟情境,当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前滚翻的作用后,学习兴趣一下子给撩拨起来了。由此可见,课前交流通过欣赏图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讲解故事、示范精彩动作、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即将学习技能的背景与功能,就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彰显教师专业魅力 [案例] 花样跳绳借班上课,教师个子矮小,其貌不扬。教师试着跟学生“套近乎”,但学生兴趣不大,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甚至还有一个高个子男生“用手比画一下”(教师比他矮一个头),男生跟周围同学嘀咕一下,引起一阵骚乱。这时,教师拿出跳绳,亮出了他的花样跳绳绝活,只见绳子在他手中上下穿梭,变化万千。喧闹的学生,慢慢地平静下来,眼睛全被教师的才艺粘住了,不时的发出“哇噻”“太厉害了”的惊叫,教师的魅力指数迅速飙升。 [剖析]亲其师,信其道。案例中,教师虽然其貌不扬,但其扎实的专业功底,瞬间征服了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可以相貌不扬,个头不高,但其专业功底必须精湛,因为巧妙地凸显教师的专业特长,克服自身形象上的不足,照样可以赢得学生的欣赏与尊重。作为教师,就需要在课前全面梳理自己的专长和缺陷,利用课前有限的10分钟交流时间,机智巧妙地“激服”学生,展示自己的精彩,彰显鲜明个性、树立高威望、赢取高美誉度的个人魅力。这些魅力可以是健康的人格魅力、幽默的语言魅力、睿智的学识魅力、精湛的运动魅力、无私的师爱魅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不得不喜欢你、佩服你。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前交流是“序曲”“前奏”“热身”。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交流,综合运用各种策略,用智慧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妙趣横生,奏响课堂教学优美的序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