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吹气球助练肺活量 |
范文 | 邹红霞 摘 要:水平一学生的胸廓狭小,呼吸肌力较弱,呼吸表浅,肺活量较小,但他们身体代谢旺盛,需氧量大,呼吸频率较快。因此,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呼吸的方法,增大呼吸深度。常见的气球可作为辅助练习器,学生反复体验吹气,体验如何有效地将气吸得深,逐渐减少呼吸频率,增大呼吸深度,从而提高肺活量。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肺活量;呼吸深度;体验;吹气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69-01 面对9月1日正式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们还正忙着认识他们,让他们熟悉各种口令,对他们进行行规训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教会他们站队、听口令、跳绳、跑直线……有难度,而对他们进行肺活量测量是笔者最头痛的。虽然逐一指导学生拿吹嘴-吸气-憋气-对准吹嘴-吹气各动作,可他们不知道怎样深吸气,并集中大流量的空气一次性呼出。他们对着吹嘴,就不知道如何使上劲,使得每次数字显示才一两百,甚至几十,造成数据偏低情况的发生。 用什么作为技能辅助呢?气球进入了笔者的思维。气球很常见,容易获取。“吹气球”不仅学生感兴趣,同时学生可以反复体验吹气,直观观察面前气球的大小变化,体验吸气吹气的感觉。于是,笔者第一步先要求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在家里熟悉气球,练习吹气球;第二步,学生在第二周后带气球到学校,分四个课时教会他们呼吸的方法,体验如何有效地将气吸得深,逐渐减少呼吸频率,增大呼吸深度,提高肺活量。 第一课时教学中笔者提出预先设计的问题:①吹气球时,你身体的哪些部位感觉最明显。②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气球吹大?③如果只能用一口气,你可以将气球吹多大?④如何将一口气变大、憋足、延长? 学生的回答挺有感觉的,如:嘴巴要包得紧紧的;腮帮子要鼓着;气球不能太硬了,要柔软一点,不然会保不住里面的气(弹性变差,容易破);把外面的空气多吸一点,再吹到气球里面;准备时多吸一点气,快憋不住了再吹到气球里面…… 随着学生逐渐谈出自己的感受,笔者马上组织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比赛(运用型号一致的气球)分两种形式开展,一是在10秒钟内看谁的气球吹得最大(不限制换用多少口气);二是只用一口气,看谁的气球吹得最大。两轮比赛结束后,选出每小组获胜者,再进行终极PK。最后,全体集中观察获胜者的动作,聆听吹气球的窍门。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步知晓如何运用鼻子慢慢地吸气,将呼吸器官——肺充满空气。课后,提醒学生继续练习,并试着挑战获胜者。 第二课时教学中重复两种形式的吹气球比赛,记录获胜次数,评比吹气球大王。同时反复体验鼻子慢慢地吸气-气体充满肺部(观察自己胸部的起伏程度)-嘴慢慢地吐气(心中默默读秒)的环节,体验深呼吸。 第三课时教学课中先体验单用吹嘴-吸气-憋气-对准吹嘴-吹气等动作,再逐一连接测量仪器,演练全过程,并记录数据。 第四课时教学课中,笔者和学生共同总结经验:准备测试时放轻松,深吸一口,憋住,稳稳地把吹嘴贴紧嘴巴,用力均匀地吹出去,等感觉没气的时候,弯腰,继续把肺里的气挤出来,记得要慢慢弯腰,眼睛紧紧地看着数字变大! 在五周的教学中,学生都敢于把气球吹得大大的,都掌握了吹气方法,并争相尝试把测试数据提高。笔者任教的一(4)班,36人参加,男生最好成绩2890,女生最好成绩1858,男生最低成绩613,女生最低成绩669,平均成绩1249.72。特别是男生最好成绩3890的创造者胡熙明也是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个奇才,因为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后期教学中笔者及时和孩子的家长沟通,提供数据,建议家长能开辟途径,将孩子的潜能发挥到其他的领域,说不定下一个游泳世界冠军就是他!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