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雨洪资源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构想 |
范文 | 刘琴+李伦强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面临着内涝、水资源短缺等现象,使得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必然之选。本文基于国内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对重庆市雨洪资源的研究,分析其内涝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海绵城市来改变当前现状,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洪资源;建设构想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由于海绵城市在雨水充沛的季节能够对其进行蓄存和净化,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同时,在比较干旱的季节,所蓄存的水资源又能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而起到防洪抗旱的双重目的,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作为相关人员,需要把控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点,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等设施的蓄水、渗水作用,从而在净化城市水资源的同时,使得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高效、合理。 二、国内海绵城市研究与发展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学者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的时候,主要通过加强城市的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渗水沟道等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与推广。随着我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城市被列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经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很多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以我国的广东省惠州市为例,为了有效地降低洪涝灾害,今年惠州市以惠城区、仲恺高新区作为规划区域,总面积约为148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6- 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三、重庆市内涝现状及成因 1、重庆市内涝现状。随着重庆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建设的发展,由于重庆市城区的进一步扩建,使得其所遭遇到的內涝灾害日益严重,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了重庆市城区的进一步建设,同时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6月,重庆市大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重庆渝北区、綦江区、巫山县、巫溪县、武隆县等22个区县出现暴雨,其中最大雨量出现在武隆县江口镇,降雨量为210.5毫米。暴雨使得了重庆市的多个城区出现内涝灾害,涉及涪陵区、丰都县、开县、云阳县、武隆县、彭水县等8个地方,给该地区的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重庆市内涝成因。第一,随着重庆市城区的发展,城镇化推进也不断加快,摊大饼的现象不少,重量不重质,使得了一些建筑被修建在了地势较低的地方,一旦出现较强的降水量,势必导致低洼处的城区出现内涝灾害。第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生态水循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致使我国经常出现强降水量的情况,从而造成内涝灾害。第三,重庆市一些城镇地下排水管廊建设严重滞后,设施老化,标准低,这样在极强的降雨量情况下,城区内的雨水很难及时排放出去,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灾害。第四,一些市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不注意自身行为的检点性,随处或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严重,当较大的垃圾物件堵塞了排水管道之后,势必会严重影响整个城区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积水难以排水,最终加大内涝灾害。 四、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 2015年,国家将重庆及其他15个城市和地区列入了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建点。在今后的三年时间内,重庆市将会在悦来新城18.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在去年的一年时间里,重庆市累计投入八亿多元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包括对原有的城市道路进行扩建、对悦来国博中心场馆和周边40多万平方米的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并取得了不错的建设效果。 另外,针对城市排洪防涝问题,重庆市酉阳县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城市排洪防涝能力。第一,加强生活污水治理。通过推进小坝片区“引污入城、引污归厂”2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第二,加强城市排水体系建设。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改造33条,新增殖雨污水管网4.5公里;启动背街道路改造,配套雨污水管网18公里。第三,加强城市道路积水点整治。完成街心花园、西山沟路口、城南车站路口等路面易涝点整治42处。第四,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新建城市绿地7万平方米,完成桃花源中路、南路道路绿化带升级改造4200平方米,修复酉城河河堤生态6800平方米,提高绿地系统雨水调控能力。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 1、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以防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最终导致海绵城市防涝抗旱功能的下降。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让全民参与到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来。对于有碍于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行为,需给予相应的政治和处罚,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更好进行。 2、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城市排水蓄水系统。对于城市的排蓄水系统,除了需要进行及时更新换代之外,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途径来加大对城市排蓄水系统的保护,以免出现人为破坏。 3、加大对环境的保护。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气候变化程度较大,极易出现长时间的强降水或干旱的情况发生。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还需要做好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发动城市内所有的居民来进行城市环境的保护,以更好地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最终为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我国城市水资源污染严重、供水短缺以及洪涝灾害不断的情况下,加快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研究和开发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以实现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才,崔莹,彭震伟.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海绵”雨洪调蓄与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2013. [2]车生泉,谢长坤,陈丹,等.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31(6):11-15. [3]陈献,尤庆国,张瑞美,等.试论我国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6(3):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