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宜居视角下的城市建设策略
范文

    苏玲+陶承洁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宜居城市”的要求越来越受关注。新加坡陆域国土面积为710平米,人口密度高达0.73人/平方公里,自建国初期制定概念规划以来,宜居城市建设一直是新加波的城市发展战略,其城市建设的实践,是当代宜居城市的成功案例。

    1.安居组屋发展策略

    为”以加强国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初推出“居住有其屋计划。1968年,政府允许使用中央公积金购买建屋局组屋。1988年6月,新加坡国会通过法案,成立市镇理事会,负责管理公共组屋区内的公众事项,保障居民的利益。目前,新加坡共设有15个市镇理事会,每个理事会服务5000~12000户居民。理事会工作主要职能是公共性服务,含公共财务管理、社区物业管理、社区环境改进和社区公共关系四类事务。在市镇理事会的管理下,组屋内部设施维护修理、检查工作有序运转,公共设施充足、使用便捷,政府与居民的沟通渠道畅通,居民对社区和组屋有强烈的认同感。

    新加坡气候炎热,风雨无常,特别是在十一、二月的雨季,为了方便组屋居民出行,政府修建大量“有盖走廊”,连接组屋和公交设施,让行人免受日晒雨淋,可舒服地到达巴士站和地铁站 。一系列人性化举措,让新加坡人民安居乐业。据统计,目前,新加坡建成组屋近100万套组屋,得到了新加坡人的认可,约84%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内。

    2.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可达性是宜居、宜业的重要因素。新加坡自70年代初启动了大众捷运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地铁等公共交通网络。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政府共开通了344条公共线路、修建了149公里地铁线路、29公里轻轨线路。由于空间有限,新加坡采用了多元化的公交优先策略,包括道路交叉口巴士优先、全天巴士专用道、限时巴士专用道、在巴士站强制让道等措施,保证了公共交通快速便捷。此外,采用“一票到底”收费等方式加强公共交通一体化。同时政府通过拥车证制度、电子公路收费制度(ERP)等,根据道路承载能力控制拥堵道路车流量和新增汽车量。

    目前新加坡的早晚高峰公共交通出行率高达60%,采用公交出行的人中,有71%的的人能在一个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是私家车的1.7倍。

    3.文化提升发展策略

    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十分注重文化保护和内涵建设。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牛车水、小印度、甘榜格南等特色民族街区,克拉克码头等地区的更新。

    牛车水、小印度、甘榜格南在新加坡殖民地时期,分别是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的聚居区,其街道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新加坡著名的历史街区,新加坡政府对它们进行了整体风貌保护。其中保留建筑共计6823幢,保护区范围超过90公顷。同时,政府引导老建筑植入新功能、控制历史建筑修复时的构建元素,对于街区内的新建筑进行“封套控制”(即控制建筑的外部风貌)。通过多年的有机更新,这三片历史街区不仅保存完好,还注入了现代活力。即充分展现了老街区历史风貌,又融入新时期的生命力。

    克拉克码头位于新加坡河北岸,历史上是货仓和工厂。随着上世纪80年代货运驳船码头和工厂的逐步搬离和荒废,新加坡政府结合周边地区的状况,重新定位码头区的发展。鼓励用地混合使用,注入餐饮酒店、文化娱乐、商业休闲等多種用途,从而吸引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规划建立了河道空间与传统建筑物的景观轴线,强化两岸公共功能,还推出了老旧建筑更新与城市设计导则。指导两岸城市更新,确保新、旧建筑风貌相互协调,河道岸线公共空间开敞、慢行网络顺畅,使整个区域特色鲜明、活力四射,成为新加坡河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花园城市发展策略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城市环境成为发展的敏感问题和矛盾焦点。新加坡政府利用大量公园绿地、开敞空间美化和改善城市的空间体验,调剂紧张的都市生活,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自独立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将“花园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目标。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见缝插绿,同时通过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绿化的实际覆盖率。新加坡的城市绿化覆盖率随着人口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加。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人口规模约270 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36%,已经成绩斐然。到本世纪初,新加坡人口猛增至约460 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却持续上升至47%,如今,人口已到520万人,但城市绿化覆盖率不降反升,达到令人羡慕的47%。

    公园与开敞空间是新加坡实现高绿化覆盖率的重要载体。新加坡的开放空间分为六大等级,分别是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区域公园、市镇公园、邻里公园、私人开敞空间。其中自然保护区位于新加坡的四个自然保留区内,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生态型绿地,占地约33平方公。为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1990年,新加坡政府通过的自然保护区法令,使自然区保护有法可依。第二级别是国家公园,是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共有两个,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绿树成荫、设施齐全,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第三级别的是区域公园,主要为本国人和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同时也起到各新镇之间的隔离绿地。第三、四级别是市镇公园和小型邻里公园,类似于我国的街头小游园和居住区集中绿地,设有健身设施、公共配套小品和椅凳,方便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此外,政府要求开发商在开发建设项目时,设置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和有盖开敞空间。通过六大等级公园及开敞空间的设置,使得新加坡城在绿中、绿在城中。

    为建设绿色开敞空间体系,新加坡政府从上世纪就启动了公园连道系统建设。利用带状绿色空间和步行长廊,连接各级公园绿地和开敞空间。为市民提供宜人而连续的慢行交通网络。全国规划公园连道网络总长度已达三百六十余公里,其中已建成过半。

    总之,新加坡政府将宜居作为城市发展的总战略,通过完善规划体制、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维护管理,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保障。通过不懈努力,新加坡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宜居城市、10多次当选亚洲人最适宜居住城市。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