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新课标视角下探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新策略 |
范文 | 赵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拥有一个强健体魄的重要性对小学生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刻不容缓。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方式方法的应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使小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来,充分了解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的优点与缺点,因材施教,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力争让每位小学生都能喜欢上体育。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体育课堂 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 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健全,对于外部事物的变化极为敏感,注意力也很难集中;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思维比较跳跃且灵活多变;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清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愿意付出时间去实践。但是,小学生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差。据有关资料显示,相比升入小学前,小学生对课程认识的深刻性有所提升,且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比以往更甚,尤其是具有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各种活动或者游戏等。而小学体育课程正是在此阶段进行的课程,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观念,激发小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的兴趣,这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骨骼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快速生长与发展,且肌肉中所含水分较高,而蛋白质的含量较低。所以,小学生的肌肉较为松软,在这一过程中,更是需要加强锻炼。另外,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容易兴奋且持续时间长,这就造成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打闹与玩耍。神经系统发育不全会导致小学生仅根据自己对事物的好恶做出评判,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判断能力,从而容易出现由于一念之差而犯错的现象,而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全面发育,培养其独立性与思考、判断能力。 二、新课标视角下探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新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 开展体育课程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到体育,锻炼身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大多数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践,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死板,也无法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缺乏交流与互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比如,通过各种动作的演示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到每个動作背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展现出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的优势,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二)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有组织地让他们通过团队竞争的方式打球或者参与其他的运动项目,调动其积极性,使得体育活动能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顺利开展。同时,总结此次活动的优缺点,以对下次活动提供借鉴。另外,教师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从当前小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热点话题及健康的时事报告等出发,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体育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产生体育学习的动力,进而积极、努力地学习,同时还能使小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了解体育这门课程,为其后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活动等形式,调动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三)改善教学内容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做好创新工作,而是一直照搬照抄,永远是一些体操和跑步等老一套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小学体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最终将其推入可有可无的境地。我们的体育教学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身体质量,这才是我们开设体育课程的真正目的。所以,为了改善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也应该在教学内容上多花点时间和工夫。例如,以往传统的教学当中我们都有跑步,但是孩子毕竟不是成人,都存在叛逆的心理,所以,为了增加一些趣味性,可以将传统的跑步改为竞技模式,将班级里的男生和女生穿插开,分好小组,以比赛的模式进行跑步,而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同时也增加了体育课的趣味性,可谓一举两得。另外,要因材施教。如男生女生的身体素质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分开教学,男生喜欢球类,教师就可以教他们踢足球、打篮球,女生喜欢皮筋、跳绳之类的游戏,所以老师可以指导一下女生跳绳,这样根据学生的情况而确定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也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变成一门真正有意义的学科。 三、结语 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体育是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应注重研究如何让小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为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了解。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体育竞争与团体活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正确理解小学生在该阶段的心理特征,以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让体育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 余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60. [2] 辛臣.小学体育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0). [3] 程庆利.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6(23):6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