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彝族语言的使用现状及传承
范文

    李润

    摘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彝族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而相关语言的传播以及发展对彝族文化的发展以及传承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汉语的传播对彝族语言的使用状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如何促进葬族语言的传承以及保护成为了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彝族语言的使用现状及传承。

    关键词:彝族;语言使用;现状;传承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在运用以及传播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以及繁荣,并在表现文化认同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以及汉语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彝族同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加强了对于汉语的运用。本文基于此,以大理巍山的彝族为对象,分析探讨该地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彝族语言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彝族语言使用情况

    在分析彝族语言使用状况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数据搜集,并将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出彝族语言使用情况。笔者结合问卷调查的实际状况,对彝族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及总结。

    (一)第一语言习得。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知:大理巍山的彝族同胞的第一语言习得均为彝语,小孩在学龄前只会说彝语,随着学校教育的开展,彝族民众才逐渐学会汉语,并在二年级之后借助汉语进行日常的交流。通过对于相关的分析可以得知:该区的彝语使用状况是全面而稳定的【1】。

    (二)使用最熟练的语言。通过对于调查问卷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彝族聚居区的彝族人能够熟练的使用彝语,可以说彝语是彝族人最为熟练的语言,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维系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

    (三)不同场合使用语言。在彝族聚居区,彝族人所使用的语言类型多取决于使用的场合以及对象。一般而言,交流的对象属于彝族人,其就采用彝语进行交流,若对方为汉族,则借助汉语进行相关的交流。此外,彝族人中除了高龄老人以及学龄前的儿童之外,基本上为彝—汉双语人。不仅如此,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彝族人之间的交流并不因为所选用的语言类型而出现差异,在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彝汉两套语言系统交替使用的状况,且其切换使用非常自如。

    二、促进彝族语言传承的措施

    语言作为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其在日常的运用过程中不仅起到了维系情感的作用,还进一步促进了相关文化的发展。基于这样的状况,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彝族语言的传承。关于促进彝族语言传承的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彝族语言的传播教育。彝族的语言传承必须要依托于语言的传播。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促进彝族语言的发展,并促进其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加强对于现代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发挥不同媒体在彝族语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2】。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报纸以及电视广播的运用,通过这一渠道确保彝族语言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传播;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于网络媒体的运用,继而由此保障彝族语言在年轻人群体中的传播。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彝族语言的传播以及发展,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彝族语言节目的创办。总体而言,在促进彝族语言传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需要相关人员做到与时俱进。

    (二)加强彝族语言教育。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彝族语言的发展以及传承,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彝族语言教育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更高的促进相关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作业人员从下述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由于我国彝族多位于山区,经济、文化都较为落后,而该地区教师的素质也较低,能够懂彝族语言和汉语的教师较少。基于此,就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于该区域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确保其专业知识水平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继而由此促进彝族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促进对于彝族语言的传承与保护【3】。

    另一方面,彝族地区的学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增加彝族语言课程的课时,确保各项作业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彝族语言教育教师队伍的构建,继而确保彝族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为后盾,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促进该项作业的有效开展,需要我国的高校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加大彝族语言学生的招生力度,扩大招生人数,确保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三)重视彝族文化的发展。在彝族语言发展以及传承的过程中,毕摩普遍担任着推广彝族语言和文化的责任。一般而言,毕摩在日常的作业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经书,是彝族地区知识文化比较丰富的人,而且其的后人要继承自己上一代的职业,不断加强彝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4】。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对于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视和发展,并对彝族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纸质的文献转化为电子方式进行保存,最终实现对于彝族語言的保护和传承。

    结束语:本文基于此,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彝族语言使用情况,并就二、促进彝族语言传承的措施(加强彝族语言的传播教育、加强彝族语言教育、重视彝族文化的发展)进行了叙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彝族语言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此带动相关彝族文化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王丽,施璐.大理巍山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调查研究——以大仓镇啄木郎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1,(3):18-22.

    [2]黄龙光.彝汉杂居村落双语传承调查研究——以滇中塔甸村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29.

    [3]禄玉萍,李文彬,吴勰.毕节市彝语文使用及彝汉双语教育状况调查——以大屯彝族乡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2,(12):27-31.

    [4]明兰,张学立.彝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以毕节试验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0,(1):158-16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