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与学
范文 洪清华
摘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并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转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而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目标、职能就不可能实现和存在。因此,在我省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验的工作中,讨论高中的课堂教学问题,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笔者拟结合我校的实践情况,就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试做一些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教”,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可以解释为“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别人。”什么是“解惑”呢?就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和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者,指导、组织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处于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统一的课本、统一的试卷、统一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按照别人预先设计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这种来自教师和学校无形的外部影响力侵占了本属于学生自由发挥和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不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制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充分发挥。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单纯地要求学生获取知识和存储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获取知识效率的提高,更精,更系统、更科学的传授知识的同时倍加重视能力、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并举,这才是新课程理念下赋予课堂教学的圣神使命。
二、主体认识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权威性的教学造就了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本身,在任何一堂课中,学生应由“灌输式”学习演化成“探究式”的学习,“合作式”的学习,易于让学生向已形成的规律定式挑战、验证,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大脑,让其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探究创新,实践,教师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教学情景创设者,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去取代教师的思维结果,死记硬背的答案和结论已不是学习目标,教师运用恰当的感知材料,贴切的问题情境,合理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思维,挖掘潜力,使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实践与创新,最大限度发挥个性特长,使传统的讲堂真正地变为学堂,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1.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认为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易识记、更易掌握。
课堂中是师生感情交流的重要场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营造温馨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和学生共同追求与探索,从而最大限度获得教学实效。
2.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课导人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的特点,准确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上的“连接点”和“间断点”,摸清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一节,在揭题后设问:“如果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呢?”学生会脱口提出:“哪怎么求”、“有什么办法呢?”在让学生自己看书后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3.分层次教学,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由于基础、生理发育、思维能力与方向的不同,考虑问题千差万别,性格也各种各样,传统教学只凭借一张试卷来对学生做定论。教师应学会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分层次教学,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各自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敢于提问,勇于争辩,勇于创新,对他们的观点和做法,教师给予尊重,并及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求异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不管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那么教学就是成功的。
4.降低门槛,构建模型,突破物理的瓶颈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习惯于解决小船渡河的问题,而对于车轮的滚动却不知从何入手。困难在于:在实际问胚的众多现象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解决的办法: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类比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怎样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发展。
1.由评“教”向评“学”方面转变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
上,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在“评学”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这就需要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思考、如何发现和获得知识等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2.由“单一分数”向“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地再现知识。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由对知识的再现程度来反映,其手段就是用分数来量化。教学标准只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再现度。这种再现度的高低由分数来反映导致了这样的后果:教师只是考虑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知识,而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则只关心分数,完全为了“应试”。
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发展包括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所以,评价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在传统考试制度的基础上,要与其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多种评价形式的结合,让学生在考试、检测中端正态度、提高能力、大胆创新,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全面发展。如在物理科的评价方式中,可增加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评价手段,增加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集体评仪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
课程改革是一场革新,而不是彻底否定传统。正像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一样,传统教学中也有着无法回避的优秀与沉渣。我们只有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并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转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接受—理解—巩固—解题”变为“互动—感受—内化—外延”,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温红彦.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J].中小学教育,2005,(3).
[2]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温欣荣。薛国凤.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问题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