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巧妙转换促成效无痕渗透见特效
范文

    徐成钢 赵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6-083-01

    摘要 笔者有幸通过菁体网直播观看了江苏省中小学体育名师课堂研讨活动。其中高二年级的《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技术》一课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制器材进行了辅助性练习来解决学生过杆后收腿滚翻的技术;结束部分上课老师安排了两组身体素质练习,仰卧举腿;可以说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是比较清晰的,教师能够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采用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练习方法。

    关键词 观《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技术》 有感

    二、案例分析

    (一)练习方法偏“专”

    本节课教师针对背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选择了多种练习方法。尤其是在基本部分采用的原地(跳起)后倒挺髋接肩背着垫的练习,可以说这个练习针对过杆技术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体育教师在大学上跳高课时或运动员训练的时候多被采用。这个练习方法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或运动员必定有效果,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对这个技术动作还没有一个身体上的认知。该练习要求学生起跳后在空中完成的一个非正常体位的一个技术动作,难度很大。说实话要想完成这个动作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弹跳力、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以及挑战自我的体育品质。

    (二)学习方式偏“繁”

    通俗而言,教学方式是关于教师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技术的方法,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方法问题。也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在确定、分析教材内容和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教材的问题。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示范、讲解、重复练习、纠错、探究、辅助练习法、分层教学、个别展示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这么多的方式方法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过杆技术。但纵观本堂课,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各种示范、听取教师的专业讲解以及借助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去尝试和体验过杆技术,可整体效果并不明显。

    (三)练习密度偏“低”

    为了便于分析问题,笔者针对这节课做了—个观察量表,并实时记载了一些数据,通过数据得出,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技术动作“腾空过杆”,准备部分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学生练习15次。基本部分学生完整技术练习只有9-10次;辅助练习后倒收腿滚翻练习4次。学生累计练习时间80秒左右;基本部分总体的练习密度只有6%。那么时间去哪了呢?我们来看教师的讲解,光基本部分就长达347秒;场地的调整占用120秒,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练习的间歇上。试问,这样的练习密度是否符合我们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再看整节课的练习密度也只有12%,也就是说一节45分钟的课,学生有近40分钟的时间是静止不動的,那么学生的体能从何发展?

    三、思考建议

    (一)教材转化促实效

    教材它即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教师备课的中心环节。所以,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材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教师对教材的具体内容要有非常科学的把握,要熟知、熟练教材所呈现的概念、原理、技术,并对其内含的教育价值有比较深刻的分析和理解。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意识。课堂教学不必拘泥于规则的束缚,不必过份遵循竞技要求的技术规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从单元的角度综合的考虑,针对本节课可以多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过杆技术的练习方法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发展弹跳力、平衡能力、协调性、柔韧性和对身体控制能力的练习方法.所以我们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研究教材、处理教材、加工教材,对教材不是简单的运用,而应该是深度再加工。

    (二)方式转变凸特效

    在教学中体育教学思维方式制约着体育教学行为方式。体育教学方法便是体育教学行为方式具体化的操作。我们试问本节:“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一课能不能采取先练后教的教学方式呢”?先练后教的本质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教学在后,是“教为学服务”,可以先让学生去尝试、探索、掌握一些技术和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基本部分则开始让学生大量练习,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去观察、引导,而不是停下来细致的讲解。然后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再选择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这样的教学要比传统的示范—讲解—练习—纠错—巩固要有效的多。

    (三)无痕渗透见成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促进身心协调、全面发展。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中要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感知技术动作,掌握练习方法。而不是以教师大量的讲解为主的“传授式”教学。体育学科区别与其他文化类学科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身体性认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认知方式。而体能的发展必定靠大量的身体练习才能实现,本节课整节课的练习密度只有12%,学生更多的是在静止等待,这样的练习肯定不利于学生体能的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