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指导思辨性阅读,提升阅读水平 |
范文 | 缪小燕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要基于文本事实展开对话,基于理性判断展开推理,基于情感认知进行理解,基于认知矛盾展开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提高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语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辨识、分析和理解,促使学生形成思维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积极展开思辨性阅读。在指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若干角度入手展开分析,避免主题先行的简单化阅读,从而促使学生提升阅读水平。 一、基于文本事实,真正对话 思辨性阅读的实质就是建立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达成理解和反思,从而和作品建立起真正的对话关系。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要基于文本展开理解,并进行理性评价,避免因为主题先行而产生的误解。笔者鼓励学生不要在揣测文本主题的基础上盲目地给出问题的答案,而应该从文章中寻找证据,在文字的基础上展开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和文本展开对话,得出的想法才更接近作者的想法。 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的时候,不少学生在得知了该作品的作者是鲁迅后,就习惯性地提出:“这部作品必然是展现对于封建制度的控诉。”然而事实上,这篇作品并没有过多地体现出这样的主题思想。故此,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地下结论,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鼓励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看社戏前、看社戏的过程中、看社戏之后的主要情节,并说说通过这些情节能获得怎样的阅读感受。学生发现在看社戏前,小伙伴们虽然都已经看过了社戏,但是因为要陪伴“我”,所以都表示要再去一次,而且小伙伴双喜又打保票说一定会好好照顾“我”。在看社戏的过程中,虽然戏剧的内容并不精彩,但是小伙伴们却对“我”照顾得很好,还为“我”找水喝。在看戏结束后,小伙伴们不惜偷自己家的豆子,也要好好地招待“我”,六一公公在得知小伙伴偷豆子是为了照顾“我”,非但不生气,反而还十分高兴,还多送了一些豆子。通过这些叙述引导学生得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展现淳朴的民风。 在基于文本事实的基础上展开阅读,学生才能更深刻地发现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搞清楚文章如何通过文字展现人物的性格。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作品才能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更好地展开思辨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基于理性判断,逻辑推理 在把握文本事实的基础上分析文章,这只是思辨性阅读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指导学生在基于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展开逻辑推理,尝试分析作品中的若干问题。不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辩证的思考,只是根据文章的主题套用一些固定模式。这种做法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真实想法。因为每一个作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创作同主题的文章,其想法也未必一致。所以要尝试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展开推理。 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背影》的过程中,有学生在没有理性分析文章的内容前就提出:“我觉得作者这篇文章写得过于矫情,只是离开父亲去别的城市而已,又不是生离死别,用得着写得那么涕泗横流吗?”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没有理性分析文章的内容。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鼓励学生探究“我”为何会流泪。学生发现:“原来作者和父亲以往的感情并不是很好,但是这一次他却从父亲对自己的照顾上发现父亲原来是真心关心自己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这篇文章表现了旧的父子伦理道德观念输给了父子间最真挚、最本真的情感。学生发现作者敢于从一个真实的人的角度来展现情感,并大胆地在作品中表露情感,這样的文章更加感人。在理性思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品的优秀之处,并感受到了作者的真实情感。 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要尝试找到文章中表达真情实感的词句,找到具有隐含意味的词句,然后针对这些地方展开分析。这样才能找到作者隐藏在作品中的深刻寓意,从而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和情感,挖掘作品中隐藏的文化价值。这样的阅读基于思辨思维展开,同时又没有脱离文本,所以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三、基于情感把握,理解识见 写作的目的是要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因此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也要尝试与作者产生共鸣。笔者鼓励学生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作者借助事物、人物表达了怎样的内心感受,是否隐藏了自己对于世界的感受和认知、表达了对于世界的看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虽然主要内容是展现济南冬天的景物,但是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写景,而是为了表现出对于济南的喜爱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尝试抓住作品中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首先请学生说说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学生发现:“这篇文章展现了和谐的景物,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景物层次安排十分得当,采用了远近大小的方法,同时给人虚虚实实的感觉。”此后又鼓励学生归纳作者选择了怎样的词语,展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如有学生提出:“作者十分喜欢使用可爱类的词语,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山本来应该是宏伟高耸的,但是作者却将其写得小巧可爱,这样就能更好地体现出亲切之情。” 阅读的本质就在于要通过文字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有效的阅读就必须要接触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鼓励学生从文章的文字入手展开思辨,尝试把握住作者的情感世界,并在体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甚至是作者的价值预设进行大胆评判和反思。 四、基于认知冲突,建立平衡 由于初中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有限,思辨能力有限,所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很可能难以把握住作品的真正内涵。有时学生还会因为自己的体验问题而产生认知冲突,据此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基于认知冲突展开分析。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生活体验相矛盾的地方,然后了解作者的生存背景,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就能建立认知平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孔乙己》时,有学生产生了认知的误解,提出:“孔乙己读过书,就算是给人做家教之类的,也不至于饿死啊。”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站在今人的角度来考虑当时人物的状况。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和清朝末年的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学生就会发现,在当时给读书人提供的职业并不多,而孔乙己受到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影响,又不愿意从事劳动赚取钱财,这样就造成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在这样的基础上阅读课文,学生就能更好地感受孔乙己的真实处境。 积极把握住学生认知出现矛盾、发生错误的情况,并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冲突点展开深入分析,这样学生就能有所感悟,体会到作者内心隐藏的真实情感,其理解也能达到平衡。 赫尔巴特从心理学原理出发提出教育过程中的思维训练问题,指出要按照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的思维程序展开教学。在此基础上,学者杜威又将科学的思维能力概括为暗示、提问、假设、推理、实践验证等若干步骤。这就是思辨性阅读的具体方法。在指导初中学生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应根据以上思想和理论鼓励学生基于事实展开理性思辨,从而促使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焕林.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 [2]徐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4). [3]苏春燕. 基于个体差异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引导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缪小燕(1979—),女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