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预备”成就中职语文“生成课堂” |
范文 |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是生命的一个历程,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过程”。但是,纵观中职语文课堂更多的是教师的预设,学生的跟随,也就是课堂上的教学流程完全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学生的生成也是在教师预定的教学流程中的,所以课堂内容很完整,但是缺少激情和活力,学生像一只绑在长绳上的蚂蚱永远受人控制,这种课堂可以称之为“再现”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语文课堂呼唤动态生成,教师不应该是机械地执行教学预设,而应该是在课堂上关注重新生成,这种课堂称之为“生成”课堂。所谓“生成课堂”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拘泥于教学的预设,而应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需要当做教学的原动力,给学生课堂的话语权,把课堂当做学堂。这样的课堂,看似随便,其实在课前需要教师做足准备,这种准备不同于预设,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预备”。“预备”是指教师在课前预先所做的一切准备。“预备”强调的是准备,是弹性的、动态的,而“预设”强调的是设计,是硬性的、静态的。那么,教师如何“预备”实现“生成课堂”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预备目标,生成课堂之源 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说:“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领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也就是说明确目标是构建生成课堂的基础。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预备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下面三点: (一)预备教学目标要紧扣教材文本。因为每个阅读文本都有自己的文体、结构、历史背景、美学风格等,所以对文本的教学目标选择处理是有标准的。例如教学《边城》时,笔者预备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要求学生思考“边城”对现代人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概括小说环境、小说人物的特点,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概括能力和品味语言体会内涵的分析能力。3.认知目标。A级:找出小说环境、小说人物描写的语段,概括环境及人物的特点。B级:(1)概括要点,提取精要。(2)品味语言感受边城的风土人情。C级:通过对“边城”、作者的认识和理解,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边城”的价值。 (二)预备教学目标要尊重学生需要。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文教学,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预备教学目标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专业的特点等作相应处理。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预备目标时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挖掘文本与学生知识生活相契合的通道,增加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例如教学《我与地坛》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史铁生的《合欢树》,对作者的生命历程和人生态度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所以笔者预备的教学目标是:(1)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语段,概括景物的特点。(2)反复品读文章,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3)通过朗读品味、语言鉴赏、问题探讨等方式,感受作者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有怎样的生活体验,就会有相应的阅读体验,生活体验可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所以预备教学目标应当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增加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挖掘文本与学生知识生活相契合的通道,促进课堂的生成。 (三)预备教学目标要开放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生成”课堂最忌讳的就是教学环节的“程式”化、问题答案的“标准”化,也决不允许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结果学生收获甚少。所以预备教学目标时要开放教学活动,在中职学校,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活动设计要求既能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随时改动,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为活动而活动。例如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时,笔者预备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通过作者对坟墓的描写,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2.能力目标。提高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及作者生平。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追求。此次教学笔者采用的是自助搜索的网络导航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网络开展“寻找托尔斯泰”和“寻找茨威格”这两个开放性教学活动。所以教学活动设计就是教学目标的体现。 总之,目标制定的可行性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大的方向不能弄错,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师才知道课堂应该期待什么样的生成。 二、预备主问题,生成课堂之脉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主问题看似简单,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透彻性,更是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望,有效的主问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等待的时间和倾听的自由,能促进有效的课堂生成。例如教学《边城》,有教师预备了这些主问题:⑴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段,并用几个词语概括环境的特点;⑵找出文中对翠翠形象描写的语段,并用几个词语概括她的形象特点。⑶找出文中对祖父描写的语句,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他的形象特点。⑷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翠翠的身世。⑸小说的7—11自然段介绍了翠翠的生活,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这些问题环环紧扣,深入浅出,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问题里走进走出,没有探究,没有创新,没有生成新的内容。 因此,主问题的预备切入点要小,具有可操作性,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教学《边城》时,笔者预备了这样几个问题:⑴湘西风光中的世外桃源——我眼中的边城;⑵山水与人家的自然融合——我眼中的翠翠;⑶向善与向美的理想世界——我眼中的沈从文。这几个问题比较开放自由,学生结合文本都能找到一两点,而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就有可能点燃思维的火花。而这也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根据学情及时把握,捕捉生成的契机。 总之,教师预备主问题要精心但不必精细,结合文本又根据学生的实际,给生成留足空间。只有这样的主问题才能够给师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高峰,只要学生“愿意动嘴,愿意动手”,生成就有可能。所以这样的预备,不仅包含着教学生成,也包含着教学创造。 三、预备细节,生成课堂之泉 细节无处不在,一个问题、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等,无一不是教师所要关注的细节。生成课堂的实现也需要教师预备各方面的教学细节,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学情作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兴奋点。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文本的细节,这不仅是文本主旨所在,也是学生的兴趣点。而这就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取决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为此,课前教师应先参透教材,笔者以为预备解读文本的细节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预备文本疑点的细节。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教师在预备细节时把焦点引向文本的疑点、难点,学生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例如笔者教学《合欢树》时,课前让学生针对课文准备三个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笔者整理了以下几个问题:⑴文章题为《合欢树》为什么文章前面花了大量笔墨写母亲?⑵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种合欢树?说明母亲是怎样的人?⑶母亲眼里合欢树代表着什么?⑷为什么要写小孩及树影?这几个问题来源于学生又还给学生,完全是原生态的,学生自然有兴趣去探讨,由质疑到修改,整个过程,带动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处处是生成之源,时时是生成之时,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像王荣生教授说的一样,“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产生生命、情感、智慧的碰撞。 (二)预备文本分歧点的细节。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但是这恰恰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挖掘学生解读文本的分歧点,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灵感。例如笔者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预备林冲人物性格时,考虑到学生可能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会产生分歧,所以课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准备。当时是在数控专业的班级,学生都是男生,他们都很喜欢《水浒》里的英雄,所以先让他们自己讨论发言,学生果然产生了争论、辨析。生1:我觉得林冲是个英雄,他事业爱情双丰收,但后来被迫上梁山,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生2:也不能说全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林冲想保住自己的优越生活条件,不敢跟那个姓高的作对,你看人家都欺负老婆,他拿起了拳头都放了下来,我就觉得他的性格有点软弱。生3:他那不叫软弱,他是无奈,他后来不是杀了狗官吗,所以他是个有血有肉的好汉!生4:对,这完全是官府的狠毒造成的,这叫官逼民反。这一过程中笔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见解,所以在唇枪舌剑中,充分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需要,进而又引导学生一步步解读文本,促进课堂的生成。 总之,教学行为艺术处处影响着孩子们,一个问题的妥善处理必定会锦上添花,一个小环节的疏忽却也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关注教学细节,实现生成课堂。但是预备的教学细节不可能被安置在固定的教学流程之中,否则就是再现课堂,所以它们往往以资料打包的形式存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旦需要这些资料现场就“解压”。这才是真正的课堂。 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及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语文课堂教学对师生来说是一趟趟有关生命情感的旅程,生成课堂意义重大。但是对师生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放弃已经习惯了的“预设”和“灌输”教学模式,通过预备教学目标、主问题、教学细节等多方面的努力,来真正实现中职学校语文生成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沈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和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7,(3). [3]孙涛.让“生成”之花开在“预设”的枝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10). [4]李仁甫.“再现”的课堂与“生成”的课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10). [5]郑生坤.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展现语文魅力[J].文理导航,2013,(01). [6]郭阳.浅析如何在中职学校构建生成性语文课堂[J].语文学刊,2013,(10). (黄益红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 315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