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诗歌中作者感情表达比较隐蔽,完全融化于景物之中不直接外露的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的特点是作者的主观感情隐于客观景物之中,景恰能传情,情恰可称景,意与境妙合无垠,物与我浑然一体。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之五)、“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金·元好问 《颍亭留别》) 这样的诗句中,诗人的主观感情都没有直接的表露或抒发,而是通过对景物的客观描写,隐蔽地表现出来。它们所创造的便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是王国维根据叔本华在直观中与万物无异的美学思想对诗词中情与景关系的概括。所谓“无我”,是指直观中的境界。当人们在心情平静的境况下凭直觉去观察外物并受外物刺激时,就会唤起感情中某种固有的东西,即触景生情。把这种“固有的东西”反映到诗歌中所产生的境界便是“无我之境”。由于人的感情是由外物引起了,所以反映在作品中便“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实还是有“我”存在的。 无我之境中的作者感情往往是宁静、淡泊、闲适的,与那种鲜明强烈、直接外露的“有我之境”截然不同,属于优美、和谐的艺术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