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范文

    【学情分析】

    通过熟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在描写与藤野先生相处时,用的是种温暖的叙述语调;而描写在东京以及刚到仙台时的见闻时,却是辛辣、嘲讽的语调。学生需要通过引导去对比两种不同的叙述语调,感知鲁迅先生散文的特点。

    学生能够明确感知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但是不能真切地体悟鲁迅先生自身的情感变化,需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品味鲁迅先生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作者温暖和辛辣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悟鲁迅先生自己在异乡求学时的心路历程。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鲁迅先生一生只写了他的三位老师,其中一位就是藤野先生。那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藤野先生呢?作者对藤野先生又有着怎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二、整体感知作者“温暖”的语调

    (一)这篇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赠送照片这样五件事。

    根据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五件事情,找出作者直接对藤野先生抒情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此时的语气语调。

    明确:“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此时的语气语调:温暖、严正、庄重。

    (二)根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处,发现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赠送照片——不舍、惜别。

    (三)总结: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体现了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

    三、品味作者“辛辣”的语言风格

    (一)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描写语调是温暖的,那整篇文章的语调都是温暖的吗?找出与之不一样的语言描写。

    明确:“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二)作者的语言风格又是怎样的?

    明确:“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嘲讽的语气写出了对东京留学生的厌恶。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作者用自嘲的语气写出了自己在仙台的待遇等。

    (三)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散文的语言风格:在这篇文章中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产生精妙的艺术效果:一种是温暖的叙述语调,另一种是辛辣、嘲讽的叙述语调。凡是写到有关于藤野先生的,用的是温暖、严正、庄重的语调;凡是写到自己在日本的生存境遇时,用的是一种嘲讽、辛辣的叙述语调。

    四、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读完文章,我们发现作者的地点在不断地变化,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来日本?又为什么从东京到仙台,最后又回到祖国呢?(补充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叙述性散文。

    鲁迅先生在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明确:来日本——拯救国家;去仙台——学医;回国——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的思想灵魂。

    (二)随着作者地点的变化,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起初抱着希望来日本求学,却在东京看到中国留学生后感到失望,于是去仙台学医,试图拯救国民的肉体,但又因看电影事件,认为思想灵魂比肉体更重要,因此回国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的思想灵魂。

    (三)总结:《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不仅仅写出了鲁迅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更是鲁迅先生自己在异乡求学时的心路历程,折射出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五、布置作业

    在求学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见对自己有帮助的老师,学习《藤野先生》时,要学习鲁迅对藤野先生外貌的描写手法(白描),描写一位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

    回顾文章: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 ? 温暖: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鲁迅 ? ? ? ? 讽刺:在东京的所见所闻以及刚到仙台之感受——弃医从文,作者的心路历程,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魏本亚,步进.语文课堂教学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徐晓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8: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