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情境的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汉语综合课中的运用 |
范文 | 一、引言 商务汉语是指外国留学生专门用于商务场合的特定工作与交际语言。商务汉语最基本的属性是交际性,这种交际性是以语言为载体、结合商务专业知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为三位一体的。目前,商务汉语综合课以教授汉语言知识为主,又与商务知识紧密相连,词汇多来自商务汉语教学大纲,涉及商务活动常用场景,包含商务文化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交际性。这类课程是商务知识与汉语语言能力的融合,属于广义商务汉语实践类课程。 但是,从商务汉语综合课的教学现状来看,语言知识的学习远多于商务知识的教授,理论性内容远大于实践性内容,这不仅体现在课程安排、教学过程等方面,还体现在学生的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商务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多是一般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的变形,教学方法也经常套用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 由于商务汉语综合课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交际性内容为载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构建知识体系。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基于情境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通过实证研究,构建商务汉语综合课教学模式,并讨论存在的问题,探索保障任务型教学模式建立的条件。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型教学法及其适用性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后经维果茨基(Vygotsky)、布鲁纳(J.S.Bruner)等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经验和基础上进行的知识构建,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量的累积,不是独立的个人行为,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还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中,教师是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主要发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学习错误的作用,是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要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进行,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性,这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商务汉语综合课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基础性和交际性。该课程主要以商务话题为切入点,这为学习者构建发现式和探索式场景提供可能。商务活动强调沟通与交流,需要学习者参与其中,经常性地组成团队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依赖于协作学习活动。在构建情境、分解任务、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正是构建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将商务语言基础与知识内容充分结合并不断引导学习者完成商务任务。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型教学法非常适用于商务汉语综合课这类交际性很强的课程。 当然,这并不是说任何学习者在任何阶段都可以运用该教学方法,因为任务型教学法受到学习者人数、教材、课程安排等多方面的限制。一般而言,任务型教学法比较适合中高级阶段的教学活动,因为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能较好地表达观点,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初级阶段也可以适当运用该教学法,只是由于初级阶段学习者语言基础较弱,缺乏将商务话题与汉语相结合的能力,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商务汉语综合课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模式 商务汉语教学属于专门用于汉语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用于商务领域的语言交际课程,其范围明确,目标任务清晰。商务汉语综合课一方面要求在课堂上学习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习商务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实际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商务问题。因此,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学习者需要“浸入”汉语和商务环境中,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因此,结合商务汉语综合课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首先,模拟场景与真实场景教学相结合,这可称之为“情境浸入式教学”。“浸入式”教学法是加拿大法语区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是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直接教学语言,使学生“浸泡”在目标语中,以促进语言学习。其实,商务汉语是语言知识与商务情境的结合,“情景浸入式教学”将学生置于相对真实的汉语商务环境中,这本身就需要发展成为一种更为融合的“浸入式”学习模式。 情境建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模拟情境教学,包括课堂情境模拟和校园情境模拟两种,前者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在课堂上构拟,后者主要利用相对开放的校园环境。第二种是真实情境教学,主要是学生参加的校外社会实践,如企业参观、考察调研、专业实习等。 其次,要有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理念。这不仅包括校内、校外情境模拟教学,更要将理论拓展至课外,加强交际性的教学理念。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应当突破课堂教学的框框,组成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会环境里的交际活动这三个层面。商务汉语综合课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交际能力,仅仅依靠理论讲解、课堂情境模拟、课后作业是不行的,必须建立课内和课外的照应机制,做好二者的衔接。 四、基于情境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本文以浙江某高校商务汉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综合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情境的任务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本课程连续两年(2013-2014)开设,学习者为中级汉语水平外国留学生,共两个教学班,不同国家留学生混合编班,每班人数为15人。本课程教学一般为16周,每周6课时。教材为《新思路中级商务汉语综合教程》(商务篇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该教材共10课,包括“招聘、求职、新员工、答谢酒会、联系方式、企业文化、广告、财务、竞拍、保险”等。 (一)课程总体安排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时总体安排教学大纲,有选择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该教材课文以对话体为主,阅读材料较少,课与课之间有连贯性,每课内容内在关联性强。因此,我们利用这些特点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将1-3课作为一个话题群,涉及“企业基本信息简介、企业招聘人才、应聘者参加应聘、应聘人员入职”等。其次,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相关内容的顺序,如将“联系方式、广告、答谢酒会”顺序稍作调整。第三,每学期完成3次任务型教学活动,包括课内模拟教学、课外真实场景教学、教学反馈等。 (二)任务准备阶段 任务型教学法要以商务词汇为基础,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可以为任务开展提供语言保证,因此,词汇学习必不可少。词汇学习一般采取传统教学法的精讲多练,也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答疑等方式。词汇学习多利用语义类聚的方式,以达到联想记忆的效果。例如将“招聘会、应聘者、人力资源、跳槽、培训、价值”等词汇通过“招聘”这个语义场进行关联,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快地掌握这一类商务词汇。 任务准备阶段的核心是商务情境的构拟与创建,这教师需要发挥导向作用。首先,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构拟和创建适合学习者使用的若干小场景。第二,安排教学任务,需要考虑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强弱搭配尽量寻求平衡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人数以3-4人为宜。第三,详细讲解教学任务,提出具体学习目标及要求,要确保情境清楚、任务明确。最后,安排“学生助教”协助理解教学任务,参与任务准备。根据需要,利用非学历留学生资源,如有平行课程,也一并布置类似教学任务,以便形成互动,还可要求助教提前准备任务中的某种角色。 以第二课“求职”为例,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布置简历制作任务,准备面试问题,提出着装要求,设置具体的语言表达要求,即将课文中的语言点分解成若干个,分别体现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语言点部分有重合,这样可以使得语言点得到重复操练,提高复现率。由教师准备2-3家公司简介及招聘要求,提前将材料进行打印分发,每组的任务侧重点有所区别,如(1)应聘的岗位性质,(2)应聘者的技能要求,(3)应聘者的薪金期待等。 (三)任务执行阶段 执行任务时,采用小组集体演示、个人汇报、第三方参与等多种形式。任务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首要目标在于完成实践任务,如学生未能按照既定要求使用相关词汇,但不打断其交际过程。小组集体演示可以保证学习者的高参与度;个人汇报也是常用的方式,但是往往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参与性强,因此,个人汇报实行主汇报人与小组成员补充相结合,主汇报人轮流的形式;第三方参与主要是由助教、平行语言班级的同学甚至教师参与其中,这个过程属于课堂模拟教学的“临时性调整”,虽为“临时”,实际上早已有所准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生搬硬套课本内容,使得交际任务更加真实、自然。 以第五课“联系方式”为例,根据课文内容安排以下模拟场景: 1.经理A初次到访某公司X,见面互致问候(要求使用“不胜荣幸、对了、这就”,注意礼节)。 2.经理A访问完X公司后,布置秘书B起草合作意向书,并致电X公司(要求使用“对了、是这样的、这就”)。 3.秘书B致电X公司经理C,询问传真情况(要求使用“明明、看来”,注意电话用语规范)。 这三个场景,可以采用小组集体汇演、个人汇报以及第三方参与等形式,每个任务中都有较为具体的语言使用要求,目的明确,又包含商务知识及文化等要求。 (四)任务拓展阶段 课堂任务完成后,进一步由课内拓展至课外,做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首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校园模拟实践任务。如利用学院平行班课程相似内容,将商务汉语综合课“招聘任务”拓展至其他班级,学习者角色由“应聘者”转化为“招聘者”。再如某瑞典企业在校内举办贸易展览,根据课程进度结合教材中“联系方式、企业文化、广告”等内容参与商务活动。最后,将内容拓展至社会实践任务,主要是依托“企业参观与调研”等实践课程将“新员工、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任务中。 (五)任务评价及再反馈 1.讨论与讲评 课堂讨论和教师的讲评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讨论在小组任务或全部任务完成之后进行,要保证时效性。讨论采用同学提问、纠错、演示等方法,评价方式采用教师点评、小组互评、第三方评价等多种方式。 2.语言操练及知识回炉 教师讲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加入操练环节,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另一方面,对任务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知识性错误、商务文化等加以解释并适当拓展。 3.再反馈与再学习 校内外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根据教师、助教、学习者、第三方的评价,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返回课堂进行内容的反刍,解决实际商务活动中的问题。这是基于情境的任务型教学法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实践虽能检验理论,但是实践活动中又会出现某些新问题,因此,从实践再回到理论,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讨论、操练及再学习三个环节并非孤立进行,而是紧密结合。 五、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及教学思考 (一)调研与结果 为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我们采取对比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在2013级和2014级商务汉语二个年级进行。调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者对中级商务汉语综合课认可程度及课程本身问题;二是传统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情况的差异。此次调查共涉及30人,每班15人,采用调查问卷法,问题设置采用五级量表的形式,部分问题采用访谈的方法。 表1:中级商务汉语综合课对学习者的重要程度(%) 中级商务汉语综合课的重要性 很重要 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很不重要 2013 13.3 40 33.3 6.7 6.7 2014 33.3 33.3 13.3 13.3 6.7 对中级商务汉语综合课的认可度 很喜欢 喜欢 还可以 不太喜欢 很不喜欢 2013 13.3 13.3 33.3 26.7 6.7 2014 33.3 33.3 13.3 13.3 6.7 表2:中级商务汉语综合课存在问题调查(%) 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 2014 教学方法没意思 33.3 13.3 教材太难 6.7 6.7 学生参与活动太少 53.3 6.7 没有用 26.7 6.7 作业太多 100 86.7 其他 13.3(汉字太难) 13.3(汉字太难) 表3:任务教学法在商务汉语综合课中运用的相关调查(%) 自己主动学习程度 很主动 主动 一般 不太主动 很不主动 2013 13.3 20 33.3 20 13.3 2014 26.7 26.7 20 13.3 13.3 参与商务活动(包括模拟活动)的机会 很多 多 不太多 少 很少 2013 0 6.7 33.3 40 20 2014 40 26.7 13.3 13.3 6.7 对解决商务问题的帮助 很有帮助 有帮助 一般 不太有帮助 没有帮助 2013 20 26.7 33.3 13.3 6.7 2014 53.3 26.7 13.3 6.7 0 参加合作学习的机会 很多 多 不太多 少 很少 2013 6.7 6.7 26.7 33.3 26.7 2014 46.7 20 13.3 0 20 (二)分析与总结 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者普遍认识到商务汉语综合课的重要性(53.3%:66.6%),但对课程的认可程度存在差异(26.6%:66.6%);在对商务汉语课程存在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表2),2013级同学认为课程的实用性不强(26.7%),学生参加活动较少(53.3%),也对教学方法不太满意(33.3%);2014级在实践性问题上比例较小(6.7%~13.3%)。二者表现出的共性是普遍认为课程作业过多,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汉字书写”有困难。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者产生了不同影响,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帮助(33.3%:53.4%);学生参与商务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6.7%:66.7%);利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商务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46.7%:80%);学生协作性学习机会增加(13.4%:66.7%)。 (三)问题及思考 总体而言,中级商务汉语综合课认可度较高,在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课程本身存在理论实用性不强、词汇过多等问题,但是教学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更为重要。基于情境的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对中级商务汉语课程教学提供帮助,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模拟情境的设置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还需要打破课本固定的模式,这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为按部就班的学习者带来困惑。其次,课内外相结合的模拟教学往往占用较多时间,不能专项训练某些知识点和技能,而且校外指导教师的反馈难度大,时效性较差。第三,任务型教学法中,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考核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式,需要借助形成性评价,但随之而来的成绩量化问题又值得审查研究。第四,由于学习者水平有差异,积极性不同,任务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存在有的学习者参与度高,有的学习者参与度低甚至不参与的情况,必须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最后,基于情境的任务型教学需要系部、专业老师等多方面支持,尤其是从课内走向课外再进入社会的过程,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助教”制度的实行。 六、结语 商务汉语作为留学生从事商务活动的工作语言,其基本特点就是交际性,这也决定了商务汉语综合课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创建商务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的商务活动中主动学习,提高技能,最终形成跨文化的商务交际能力。基于情境的商务汉语综合课需要经过教师精心设置商务情境,打通课内课外,利用校园、社会多种资源,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起到组织、中介作用。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操练、回炉、总结等多个环节,形成与学习者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适应的是评价方法的改革,限于篇幅,评价问题另文论述。 本文是以某一高校商务汉语综合课为例开展的实证研究,教学模式有适用范围和条件,很多方面只是做了初步探讨。由于实证研究的规模相对较小,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积累更大规模的调查数据,这也将是今后的工作。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5SCG363];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度校级青年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 [1]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2]王琳.浅谈商务汉语实践类课程的必要性及设置安排——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4. [3]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 [4]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5]沈庶英.经贸汉语综合课的定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9) [6]吴中伟,郭鹏.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雷敏.“浸入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 [8]丁存越.商务汉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术界(月刊),2010,(8). [9]刘珣.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学习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10]仇鑫奕.目的语环境优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11]刘巍.《商务汉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J].学理论,2010,(7). (王琳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3210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