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问题分析
范文

    我国教育的全面改革对各个学科的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作为一门难以通过简单测试掌握教育质量和学习水平的学科,更是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高中语文阶段是语文定向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足够的基础文学素质对整个语文学科的教育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人文精神的涵义

    人文精神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平,同时也决定着以精神文明为基础的物质文明发展,因此对人文精神水平的培养和教育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意义重大。我国的人文精神教育主要依赖于语文教学,语文科目中所涉及的各种人文精神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是中国民族人文精神的最好见证。人文精神不同于文化,文化是一种可见事物的内在体现或是内在精神的外在形式,而人文精神则是立足于人类灵魂上的概念,象征着人类的精神与追求。

    关于人文精神的定义长期以来多种说法并在,持每一种观点的学者都有自我见解和各自的立场,有的学者从人学角度提出人文精神的定义,有的学者从价值取向角度提出人文精神包涵的内容,各种说法无一不对人文精神予以高度肯定。本文通过对各种学者人文精神定义的观点进行整理,最终将人文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人文精神注重“以人为本”,认为人本身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且应当能够得到足够的权利保障和自由保障;

    第二,人文精神注重“人性”,认为人性的本质是美好的,一切丑恶的人性都应当被否定和摒弃,而美好的人性则应当被传承和推崇;

    第三,人文精神注重“生存智慧”,认为人应当与社会上的其它人、事、物及自然和谐共存,实现“有爱”的共存状态才是有智慧的生存方式,才能实现生存的价值;

    第四,人文精神注重人类文化内涵,认为人类文化应当不断进步和丰富,应该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不断进行人类文化的优劣选择,使整个文化水平向积极、自由、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高中语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哲学理性批判

    高中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明显提高,不仅基本的教材内容处处体现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而且对高中阶段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及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中重要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随处可见的哲学理性批判,这是人文精神中的基本涵义之一。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脚步的推动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各种各样对立状态的人性和追求也在不断出现和消失,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与“真善美”呈对立状态的“假恶丑”等描写比比皆是,这些内容就是引导学生以哲学理论批判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这些悖于人文精神的思想和文化,通过哲学理性批判思维的锻炼使学生渐渐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国学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培养学生哲学理论批判思维的最具代表性的课程。

    (二)道德品质提升

    通过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精神内涵的又一重要表现。人文精神内涵中所包括的“以人为本”、“生存智慧”等内容无一不是要求人们在寻求学习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提升道德品质,同时实现与社会、环境、自然事物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崇尚爱国主义情操与自由向往的屈原的《离骚》,有宣扬积极人生态度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对社会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的鲁迅的《祝福》,还有抒发英雄主义豪情及求贤若渴愿望的曹操的《短歌行》,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将某一种特有的个人道德情操及思想品质传达给学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

    (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教育内涵的第三个表现,这也是决定学生许多选择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思想都渐渐趋于成熟,而在人生思想成熟阶段建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至关重要,而这要依赖于对人文精神内涵的教育,以使学生吸取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能量,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人文价值取向。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非常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由于正处于思想和态度的形成阶段,因此又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所以将学生的情绪化状态引导为积极、向上、乐观、友善的人文情怀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语文中也不乏这种宣扬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文学作品,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作者通过眼前所见而抒发出的爱国报国情怀,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无一不是在以人文精神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观。

    (四)文学与思想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课程中包含的文学思想内涵与各种各样的美学元素相关联,单从语文美角度来看就有各种不同风格、不同韵味的文学作品,这些与审美情趣相关的文学和思想上的美学内涵即是人文精神所崇尚的人类文化内涵。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篇采用了最具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美感的骈句,整篇作品优美生动、精彩绝伦,每一个字眼用得都恰到好处,细腻的景物描写将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致远的画面展现于读者眼前,这种我国文学独有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是任何一种其它语言都无法企及的。

    三、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的意义

    (一)人文教育缺失使我国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流失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诸多传统文化成果在长期的传承中逐渐流失,严重影响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对信息化时代的事物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却日渐消退。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其精神文明的根本象征,也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归是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发扬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和民族人文精神发展与建设的基础,因此只有明确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对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教育,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文化环境中保持中国民族的固有特色与强大的文化地位。

    (二)国家教育对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要求

    新的国家教育方针指出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与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当前时代的重要课题,也是对人文精神教师提出的直接教学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理解品鉴并非单纯文学意义上的审美,根据教育方针对人文精神教育提出的要求,必须将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的内容虽然是文字性的,但重点在于文字内容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思想品质和道德追求,这种优势是任何其它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语文课程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因素只有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将其激发出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教育方针所说的素质教育也包括学生的思想性格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友善的思想性格就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而学生情感教育的实现必然要求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

    (三)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教育提出的要求

    最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对语文教学的系统化建设及教学的实践意义提出了更高标准。语文教学的教育系统化体系就是对学生综合性文化素养的培育,而语文教学实践意义则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实现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并提升文化品味。同时课程改革要求将教育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来,这对个性化教育提出了直接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接收水平、理解能力及学习状态设定合理的教育目标,而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复杂的教育目标需要有人文精神教育的支持,需要以人文精神教育对精神和思想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教学的目的。

    四、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中的问题

    (一)高中阶段面临着决定人生重要选择的高考,因此各科教学都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特点,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为了能够满足高考的要求,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日渐突出,无论是教学内容、课堂互动,还是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都以是否能够满足高考要求来评判,使得当前的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日益疏远。

    (二)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侧重两大内容,一是课文学习,二是作文写作。课文学习将教学内容集中在课本上,脱离了人文精神与现实生活,而写作训练也基本上将重点放在了写作手法、文字措辞、修辞运用等方面,缺少对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锻炼。

    (三)教学方式仍然为传统授课,虽然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中仍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方案,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五、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意识

    教师是教学行为中的主导,要将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必然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而且还需要树立起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具体实施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实教师的人文知识。教师要想将人文教育做为教学目标来教育学生,自身充实的人文知识是基础。在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达到较高水平之后,还需要学习其它综合性的人文知识,诸如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每一种人文知识都是教师提高人文教育水平的利器。

    2.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所体现出来的个人文化修养、道德、价值观点等都是其自身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自身对学生的影响。“以人为本”就是要将自身积极的、善良的人文素养表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调整为对学生“爱意”和“信任”的表达,通过美好的人文情怀来影响学生的精神和思想。

    3.坚持真诚的人文态度。教师在教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切态度都会真切地反映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真诚的态度能够积极地影响和引导学生。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真诚态度能够使学生与教师近距离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教育的有效引导。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章都富含人文意蕴,能够表现作者强烈的人文精神,对这些人文内涵的深入挖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深刻,使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更加透彻。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好资源。对于课堂中的人文内涵教育首先需要关注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例如艾青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典型的抒发强烈情感的课文,其中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由每一个诗句表现出来,在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时教师可通过音乐烘托真挚情感效果来将学生带入这个温情的片断中,让这种感情在学生心中形成鲜明的影响。其次,开发体验式学习方法,即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深刻地体会其心理活动和情感。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作者当时面临的情境与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以此来理解琵琶女所弹奏出来的乐曲,感受文字中透出的人文内涵,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三)设计丰富的活动课程,激发学生人文情感

    丰富的课堂活动是引发学生兴趣和学习、思考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语文的活动课程设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以语文丰富的文学资源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实践教学方案,就能够将丰富的人文精神传达给学生。以曹禹话剧《雷雨》为例,活动教学设计非常简单,由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表演,同时让学生捕捉各个角色的性格、情感、精神追求等信息并以个人理解表达出来,用这种生动的方式来将话剧中的各色人物、各色形态及其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表达出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

    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教学有着直接的要求,要使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选择科学的方法是必须的。本文通过研究提出的几点教学改进策略可以改变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状况,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乐.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胡燕.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J].课外语文,2015,(04).

    [3]罗慧玲.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赤子,2015,(14).

    [4]韩利江.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研究[J].教学周刊,2015,(20).

    [5]顾江.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及培养[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07).

    (陈文娟 ?陕西省渭南高级中学 ?714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