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阅读童话 演绎精彩
范文

    徐芳娣

    【摘要】童话是一种特殊的幻想文学,它借助奇特的想象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非常重要,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心理意义,而且来自它的文学特性。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表演”这一抓手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学习,通过动作、对话、想象、创造等形式介绍了几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童话;表演;想象;创造;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辞海》中说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童话类课文的教学,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比较喜欢用“表演”这种行为来表现学习的过程与呈现学习的结果。语文课中的表演应该是指把情节等表现出来,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凭借表演这一抓手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文字。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对话表演,让人物“活”起来

    在童话类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或几个主人公,他们之间的对话是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对此类内容的表演形式主要是采用分角色的朗读,表演时还要加上一个旁白,这样的操作导致表演干巴巴的,学生不能投入文本。因此我们在二年级的“表演”研究中尝试把提示语去掉,把文本语言转化为人物的语言或动作展开。如在《小鹰学飞》的研究课中,我们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师: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把小鹰飞到的地方、此时的心情和老鹰的说法等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看看哪组最厉害。

    生:自由练习。

    生甲:(扮演小鹰):我飞到大树上了,我已经会飞啦!

    生乙:(扮演老鹰):你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还不算会飞。

    生:小鹰把书上“小鹰已经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用自己的话告诉了鹰妈妈。

    生:我觉得小鹰和老鹰都把书上的对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了,很了不起。

    生:我觉得小鹰当时高兴地喊起来,还不是很高兴,声音还可以再响亮些。

    生:(扮演小鹰):我认为小鹰还可以加上动作,脸上带着高兴的表情来说。

    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看看第二组的同学是不是就能改正了?加上动作、表情再来表演一次。

    生丙:我飞到大树上面了,我已经会飞啦!

    生丁:(扮演老鹰摇摇头):你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还不算会飞。

    师:注意,老鹰说的是“只比大树飞得高,还不算会飞”,和刚才扮演老鹰的同学说的“飞到了大树的上面,还不算会飞”表达上有些不同。一个强调飞得只比大树高,其实老鹰的话中还有很深的道理的,你听出来了吗?

    生:好像老鹰是说,小鹰飞得还很矮。

    生:我补充,小鹰飞得还很不高,还有能力往上飞的。

    师:小鹰此时的想法跟你们一样,能把小鹰听了老鹰的话后的想法和前面的内容连起来表演,说明你有表演的天赋,如果能加上个称呼就更好了。

    生戊:(扮演小鹰):妈妈,我飞到大树的上面了,我已经会飞啦!

    生戌:(扮演老鹰摇摇头):孩子,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生戊:(扮演小鹰):妈妈,我还能往上飞。我还可以飞得再高些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小鹰和鹰妈妈的话后,让学生舍弃旁白,进行分角色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填补文本空白,挖掘小鹰的心理活动,最后学生将文本叙述性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演:“妈妈,我飞到大树的上面了,我已经会飞啦!”“孩子,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妈妈,我还能往上飞,我还可以飞得再高些。”可见,教学中的表演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建立在交际性对话的基础上的。

    二、想象表演,让语言“重”起来

    有些童话,全篇没有一点对话在内。如《蚂蚁和蝈蝈》《蜗牛的奖杯》,情节简单,但全文没有一句对话。这样的童话如何实施表演?如果单用动作加以演示,不僅课堂显得无趣,而且尤其不能进行语言训练,长此以往,更会造成语文素养的缺失。如何在这一类童话中通过表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在研究中运用角色体验、想象补白进行语言的发展。

    如课例《蜗牛的奖杯》:

    (出示图片: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

    师:瞧,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1:它的头上有两根小小的触角。

    生2: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师:谁能把他们俩说的连起来说一说?

    生3:很久很久以前,蜗牛的头上长着两根小小的触角,身上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学生练习朗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蜗牛想飞到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师:它会飞到哪儿,又会看到些什么呢?

    生1:它飞到花园,看花儿争奇斗艳。

    生2:它飞到草丛,看自己的伙伴。

    生3:它飞到树梢,跟小鸟打招呼。

    ……

    师:那只小蜗牛能加上动作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本领吗?

    生:(加上动作)我是一只小蜗牛,我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我一会儿飞到花园看花儿争奇斗艳,一会儿飞到草丛和小伙伴玩耍,真自由啊!

    在研究中,我们更加明晰了语文课不是表演课,应是话剧而不是连续剧,我们的表演应该通过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征服别人。我想,在童话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更应该是学生发展语言、展示才能的舞台。

    三、创造表演,让阅读“乐”起来

    如何把这些已有的表演经验融入整篇文章中成为一个童话剧呢?在《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中,我们做了尝试。

    在表演前,我问孩子们:“这篇童话有点长,我们一下子表演完有些困难,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一个孩子说:“我们可以分成几部分来表演,就像动画片中的一集一集一样。”这个建议被大家采纳了,通过讨论,我们把这个童话剧分成了三部分:小松鼠和蚯蚓的第一次对话(认识花生苗)、小松鼠天天看花生果、小松鼠和蚯蚓的第二次对话(知道花生果长在泥土里)。

    在表演第一部分时,第一组孩子表演纯粹按文本表演对话,小评委提出意见:“表演不生动。”经过讨论,大家很快想到了在《蚂蚁和蝈蝈》一文中的独白语言的运用可以放到这里来。在第二组孩子表演时就变得生动了:

    生1(扮小松鼠):树林旁边长着一些奇怪的植物,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蚯蚓哥哥,这是什么呀?

    生2(扮蚯蚓指着花生):哦,这是花生。花儿谢了,就结花生果啦!

    生1(边拍手边跳):哦,太好了!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有了第一部分的成功经验,孩子们在后面的表演就显得得心应手了,在全文表演时,虽然没有了以往的旁白,但他们表演起来有声有色,不仅加上了动作,更加重要的是对文本语言进行了加工,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达,使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童话的快乐。

    我们运用童话故事的奇妙的想象、动人的故事情节,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只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点创新。它将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我们可以走出课本的局限,走向社会,寻找更多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课堂。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