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范文 | 刘春燕 摘要:依照现状分析发现,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面临法律认识不完善、业务素质不高、部门合作不协调、规定细则混乱以及审计结果应用不足等问题,本文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探寻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审计报告;业务素质;评价体系;审计细则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监督的需要和期待。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干部的监督管理,督促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原有审计体制与新时代产生了一些矛盾。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消极影响 (一)对新形势下的法律认识有偏差导致审计不规范 从不少工作者的审计报告中发现,审计報告存在许多对法律律条的误用的情况,比如法条引用不完整、以偏概全,对法条进行二次加工篡改原有顺序,甚至部分已经失效的法条也被引用。从这类不规范的审计报告中看出工作者对于现有情况的法律认识极不完善。若将这种不正确的法律认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不仅导致审计不规范,更是对法制体系的扰乱和破坏。 (二)审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影响审计质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可见无论是各级党委还是社会各界都对经济责任审计抱有极大的期待和要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之大。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基层岗位变动较快,基层审计工作对象多,且审计时间通常比较集中,审计细则复杂,这些都对审计业务人员的工作素养提出了高要求。然而基层一线的审计工作者数量有限且业务素养有限,从实质上限制了审计质量的达成,更严重的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如何将审计评价标准、问题责任界定等等重要内容细分,简单明了公正的表达出来是审计人员统计审计结果书写审计报告的重中之重,然而许多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达标,审计报告状况频出,导致审计结果缺少专业性,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机制拖慢审计效率 除了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素养不高以外,各部门之间配合率低也是影响审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政府出台政策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小组以及一系列会议制度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联系,但现状下经济责任仍旧是由审计部门承担主要责任,故而无法改变由审计单个部门支撑审计工作的现状,工作效率没有实际的改变。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有限,信息渠道不通畅,容易产生重复工作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 (四)审计系统缺乏科学的规定细则导致审计混乱 虽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但现状下依旧存在许多不科学的规定细则的问题没有被解决。比如出台领导者的规定细则却不出台与之配套的科学规范评价体系,难以切实发挥细则是实际效用,执行细则的力度不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各地所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标准不一,容易导致审计不公平的情况发生,进一步还有可能会导致审计体系混乱。 (五)审计结果应用不足影响审计的效用发挥 目前审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审计效率不高、质量不高、结果滞后,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审计结果的看法。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满足监督干部管理的需要。基于现状来讨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用于基层干部离任,然因为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审计工作进程缓慢,甚至当离任的干部去往新的岗位之时也依旧没有审计完全,所以审计工作无法对干部的调任产生实际的影响,只是一纸空文,流于形式。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结果无法发挥切实的效用,打击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是消磨了人们对审计结果的看法,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循环往复,形成不健康的审计体系。 二、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讨 (一)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是满足审计工作的长期发展需要,是为审计工作组建梯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培训范围包括对现有法律的分析讲解以及业务素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也分为两方面,分别是审计过程和审计报告。上级审计机构加强对县级审计机构的业务培训,或者和有关审计的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开办业务讲座,审计业务工作人员向专家学者提出一线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同时专家学者也为业务工作人员答疑解惑,对具体是审计案例详细分析,从审计方案的实施到审计评价的进行统一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创新审计技术,规范审计体系,两相促进、共同发展。另外,单靠专业素养已然无法满足时代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其本身的复杂性是阻碍审计工作进展的主要原因,如何高效完成审计工作是创新审计技术的重要议题。对于审计业务人员来说,如果可以运用计算机或其他学科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是审计业务人员的一大竞争优势。 (二)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 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有效分工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资源,推进审计工作的进行。大部分的县级机构设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然而执行力不高导致该制度无法有效发挥其效用。如果想要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人员从审计工作开展、实施到结果的运用这一过程中具体的责任和分工,确保涉及的部门例如人事、纪检、监察等各司其职,避免重复审计,共同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三)完善审计细则 根据每年县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成果以及国家廉政建设的需要,同时考虑一年来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承担能力来切实完善审计细则,交由党委政府同意批准,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与其他不同的审计项目结合起来有效避免重复审计的发生,减少监管盲区,细化审计细则,切实地为人民服务,高效率地开展审计工作。因为审计工作庞大的工作量、复杂的工作程序和工作细则使得审计评价和责任是审计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落实的部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被审计对象未来的发展。因而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准绳。在审计细则中完善审计评价内容和依据,细化责任界定的具体情形有利于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运用到细化责任中,保护审计工作更加公平地进行,确保审计工作发挥效用的价值。 (四)加强管理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因为审计部门涉及多方利益的牵扯,健全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评价体系,加大领导层的审计力度有利于减少贪污腐败案件的发生,确保审计工作的公平客观。具体来说加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设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审计人员業务标准。对有关县级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人员的每项工作进行考核,比如审计报告的准确率如何,审计工作效率如何等等,将每位工作人员的标准达标考核生成报告提供给上一级领导,自上而下充分监督工作的进行,将审计者被审计,有过则罚,将每年的标准达标率作为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制定追责体系。现有的追责体系大多流于形式,比如“先任后审计”的审计模式,离任后问题依旧存在没有被解决,而追责止于问题不追责个人更是放纵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五)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反映基层工作者的工作情况,以便凭此作为工作考核、任免的依据,并且对后续工作者产生警诫作用。然而现状是先上任后审计,将审计的作用由惩治向纠错转变。审计的结果应当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有过错发生则严令其整改,并且根据审计结果反映问题大小、性质等情况综合考虑对应的问责方式,让审计重新发挥其原有效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更迭带来了许多变化,新形势下的诸多需求不能再被以往的政策满足,因而需要政策上做出调整。由于政策调整和执行力度之间的矛盾产生了许多弊端亟待解决。比如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审计不规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部门之间交流配合有限影响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体系和细则需要规划、完善。本文从审计制度、审计工作人员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希望能够为问题的解决略尽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鲁育员.县级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6 (12):24-25. [2]孔凡民.浅析当前县级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对策[J].理财(经论),2017 (3):35-37. [3]林秀萍.浅谈县级市如何做好经济责任全覆盖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5 (21):241-241. [4]杨明月.市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5 (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