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搜尽奇峰打草稿 |
范文 | 唐调生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其中,素材的积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系列积累素材的方法,通过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作文素材;摭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一类学生,却笔有千斤,举之不起,抓耳挠腮。即使最终完成,文章亦肤浅、苍白,究其原因多为素材积累的不够,心中无内容。 我们知道,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素材是基础,如果没有素材,一切都是白谈。而素材就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积累下来的,能够表现某种主题的材料。好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知生活,形成对生活的感受等。 素材对写作如此重要,要写好作文,就需要广泛地占有素材。 新课标有关作文方面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少致力于教改者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努力,譬如学生素材本。学生素材本诚然有可取之处,但携带不便、不易保存、难于交流等是其局限。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让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天下事,读遍天下书。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一方面考验你的探究能力,但另一方面也考验你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作文教学,借助网络进行素材的积累。 一、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在作文课上向学生展示一些画面,让学生感悟形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笔者曾在多媒体室念了一篇文章《陆地上的船长》,声音效果的立体感、浑厚性、穿透力远非“原声”可比拟。大致说的是一位舰只沉没了的船长疯了,回到偏僻的农村后,每天凌晨以晒谷场为船升旗、出航,有一次天忽转云滚,他焦急、暴怒、伤心。课堂鸦雀无声,学生为之动容。然后要求写一篇以熟悉的人为主的记叙文,学生热情极高。 笔者亦曾以“风度”为话题,让学生在网上找《凤凰琴》等影视片断,身临其境感受“风度”。当学生情绪调动之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点拨,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风度,如此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二、搜索信息整理资源 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活了,再针对话题作相关信息的搜集。学生在搜索器中键入“作文风度”,屏幕中会出现几万条材料,我们可以稍加整理,让学生发表在班级的“作文论坛”上。 ①素材可以是文字。 ②素材可以是音频。 ③素材可以是图片。 ④素材可以是视频。 素材可来源于网络,亦可是报纸书籍上见过的,更提倡道听途说、亲身经历的人和事。 学生积累素材之时应指导他们学会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 三、共享资源提炼审美 (一)交流素材 所有的写作素材做一定的整理或不做整理发表在班级“作文论坛”上,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写作时可以随时借鉴。 交流素材的目的就是改变“人人心中有,我却眼前无”的遗憾与训练学生视野更为广阔。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愿意写,自由写,舒心写了。 (二)提炼主题 我们在网上搜集的素材并不一定可以直接使用,我们还需要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加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主题,或者提炼出较深层次的主题,一方面锻炼了他们处理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这一步是重中之重,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就提炼不出好的文章主题。由于学生经历、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象,因此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深度,平淡无奇。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搜集材料,更要督促他们加工材料,形成自己的材料,只有加工过的材料才是自己的材料,自己运用起来才会信手拈来。 选择运用素材的要求,具体而言当注意: 首先,注重那些思想内容丰富、突出,最能打动人、说服人的素材。如《药》中坟上的花环,添了一点亮色,给人一丝希望。 其次,选择那些能够说明、突出、烘托、暗示主题的素材。陆蠡《囚绿记》里枝繁叶茂的常春藤的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被作者自私地牵进屋子里后,“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更突出地表现了绿色对生命自由、希望快乐,国人对个性解放、民族觉醒、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向往、追求的主题。 再次,运用典型的、真实的、准确的素材。巴金《小狗包弟》里的小狗便如是。一位同学写母爱,小时问母亲自己从哪来的,母亲说:“有一回到河边洗衣服,从溪里捞来的。”极富代表性与情趣性,虽是闲笔,亦显真爱。 如此便捷的信息资源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促进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使他们从单一的、狭小的思维空间延伸到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从而,使他们的文章有了深度和力度。 参考文献 [1] 李得贤.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1(08). [2]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编辑:刘影)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