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使用误区
范文

    李生鹏

    【摘要】信息技术改变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元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呈现媒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发展的趋势。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程使用中走进了一些误区:课堂教学或换汤不换药,或放任自流,影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盲目拿来,一味追求技术手段的多、精,致使本末倒置,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忽略传统教学手段和生活资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起教学方式的革命,其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信息技术以其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缺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滥用、误用信息技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新瓶旧酒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应以此为准则,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信息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也只是照抄课本,把语文课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了大屏幕。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照“屏”宣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课堂,虽然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装,由“机灌”代替了“人灌”,但其实质仍是“满堂灌”,这种整合与靠语言与粉笔的传统教学没有本质的差别,是穿新鞋走老路,是背离现代教学理念的,对改进教学没有多大用处。

    二、多多益善式

    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时,一会儿放录像、听音乐,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网络链接,一会儿又使用投影,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课堂上老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静心思考,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呢?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好像用得少了就不是整合。事实上,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使用其他媒体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或者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等。我们在选用教学媒体表现形式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强调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媒体选择的恰当、合理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展示媒体的特点。在设计信息媒体时,首先要吃透教材,在什么地方可整合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媒体?该媒体对教学过程起什么作用?其次要熟悉媒体的功能。在设计信息媒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教学时机,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决定了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精心策划才能恰到好处,而不能一味追求手段的多、场面的热闹,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媒体泛滥。

    三、本末倒置式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教学《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唯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应该是手段,它只不过是用来学习语文的一个工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课必须把语文的“根”留住,不能让手段“喧宾夺主”,代替学生的感悟、涵咏、体验,让课堂失去“语”性。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

    四、拿来主义式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所有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拿来”。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有些教师不管课件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课件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只是“拿来”,更有甚者,会根据课件的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种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课堂机械、僵化、缺乏个性。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

    现代信息技术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可以使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之路,任重而道远。因此,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应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嵌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无缝链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

    社,2005.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