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初中生书写状况初探 |
范文 | 陈莹 【摘要】农村学生对书写的美好向往和期望不曾减退,然而实际教学中写字课的缺失使这一愿望的实现阻力重重。通过对学生自身书写现状的初步认知、书写期望的展现、日常书写的自我反思、提升书写能力的方式等方面展开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无意识状态是阻碍书写的通病,对于书写的畏难情绪是难以前行的根本,对优秀的书法羡慕心理是激发兴趣的源泉,调动自信是提升才能的动力。 【关键词】认知;提升;期望;激发;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探缘由 调到农村初中后的第一次班主任会议上,接到一项任务:教室布置。 按照常规,教室两侧的墙壁上一般都是粘贴或悬挂关于学习的警句和名人名言。以往在城区学校工作时,这些警句名言往往都是交给班上书法出色的学生来完成。遵循着固定思维,我立马翻阅新生资料,寻找此类能人。前前后后三十多份资料,竟然没有找到一个有书法特长的学生。要知道,在城区班级有书法特长的学生,一个班少则五六个,多则十三四个, 作为班主任的我常常会因为选择哪个学生而犹豫不决。此时,我压根没想到会出现“无米”现象。怎么办?赶紧向其他班主任讨教。“别想着你能从班级里找到有书法才能的孩子,这里是农村。”一个班主任直截了当的一句话就浇灭了希望。要么去打印店里解决,要么去书店购买,热心的老师们给我指明了两条光明之路。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抱着一丁点儿书法兴趣的我,不相信“这里是农村”的真谛,舍弃了这两条光明大道,认定了让学生自己书写。没有特长,那就矮中取长吧。根据惯性思维模式,女生的字往往比男生端正,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书写方面相对比基础薄弱生强。于是,我把班级里符合上述条件的两个女生找来了。一提要求,两个女生连连摆手,不敢担当。无论怎么做工作,她俩就是不肯献丑。确实,对于没学过书法的学生来说,对于成绩优异的她们来说,这是个艰难的挑战,不是光有信心就可以解决的。 我的性子特别梗,认定了不要印刷体,就非得手写不可。从未经过书写专业培训的我,靠着平时对书法的那一点点热情,决定自己动手。 四幅字写好了,没有深厚的功底,青涩味十足,实在不敢恭维,马马虎虎将就着吧。粘贴的那天,学生们簇拥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我没有专门学过,只是平时比较感兴趣,偶尔临摹临摹而已。写得不好,大家不要笑话我哦!”说实话,我心虚得很,赶紧给自己找个台阶铺一铺。 “老师,你真的写得很好!”…… 没想到我的三脚猫功夫,忽悠这些小小门外汉们一点问题都没有。 看着学生们围拢着的热闹情景,看着他们眼神里流露出的崇拜神情,我忽然明白了一点,原来农村的学生不是不懂书法之美,不是不对书法感兴趣,而是他们缺失了和书法亲近的机会,缺乏和书法亲近的途径。其实,对于美的文字,他们内心是充满着神往的。 有了开学时的这次经历,我决定做学生们在书法道路上的引导者。虽然我没有扎实的功底,但至少,我要让学生们爱上书法,在今后语文学习的道路上重视书写。 二、调查探究 我从学生对自身书写现状的初步认知、书写期望的展现、日常书写的自我反思、提升书写能力的方式等方面展开了调查。 从“规范、端正、整洁”这三个新课标的写字要求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在逐步提高,然而,端正和整洁程度却是呈下滑趋势。 造成书写问题的原因——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自身不重视成为了最主要的内在因素,也成为了农村学生具有良好书写能力的致命因素。当然,内在因素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和外在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父母没要求、不重视是不可忽视的,这折射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相对比城区低,农村家长在孩子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关注度不够。此外,纯粹追求作业速度忽视书写、学习任务重没时间进行书法训练,这两个客观因素也成为了学生提升自我素养的阻碍。 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手整洁、端正而又漂亮的字是很多农村学生内心的向往,他们显然懂得书写对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我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催化剂。虽然农村学生在成长中相对缺失了书写能力的培养,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自身书写能力的提高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只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训练条件和机会,他们同样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行!”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决心,方法不是问题。 提升书写能力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外在方式——学校开设写字课和上书法培训学校,这两者的选择上,学生明显倾向于写字课的开设。确实,繁重的学业负担,让他们认为无法腾出课余时间进行写字训练,课堂上的培训更有实现的可能性。可见,在农村初中开设常态写字课势在必行。内在方式——自我练习和平时作业中的自我重视。相对于外在方式的实施,我们发现更多学生倾向于内在方式的执行。由此看来,虽然农村学生对书写的提升充满了自信,但是在方式的选择上则或多或少流露出了惰性心理。 三、特点探究 “规范、端正、整洁”三个词语凸显了新课标对于中小学写字教学的要求。然而,农村初中现实教学过程中写字教学环节存在着缺失,沉重的课业负担更是让学生无暇顾及书写能力的提高,缺失了对写字的重视。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学生在书写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无意识状态是阻碍书写的通病 书写重要吗?显然农村学生还是明白书写是重要的,重要在语文测试中有书写分的存在,重要在写错别字会扣分,重要在语文老师常常提醒字要写正确、写端正、写干净。但仅此而已,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在书写上直接面对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只单纯为了应付现行的考试制度中的分数,除此之外,他们不知道书写能力的养成还有什么作用。对于写字素养的形成,他们还缺乏普遍的认识,没有这种认知心理的形成,书写素养的无意识状态成了阻碍农村学生书写的一大障碍。 (二)畏难情绪是难以前行的根本 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性训练,农村学生普遍存在书写自信的缺失。这种畏难的状态,主要集中体现在成绩相对比较优异的学生身上。绝大多数学生的畏难情绪则在于定时或定点的写字培训上,他们觉得书写对于他们是无关紧要的一种存在。成绩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是第一等的位置,在他们看来,把时间花费在与成绩似乎无关的写字训练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年级越高,这种认知感就越强烈。当写字课成为学校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他们尚能接受。然而,如果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或自我训练,就转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他们认为在课外花费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得不偿失,并无意义。面对成绩,他们或许会知难而上,然而这好像仅仅是把字写好而已,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他们看来似乎并不值得。 (三) 羡慕心理是激发兴趣的源泉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何而来?其中一个源头就在于羡慕心理的作怪。如果说畏难情绪让农村学生面对书写缺失了前进的动力,那么羡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动力激发点。羡慕他人的优点,这种心理来自于多数人在自己不熟悉但与其相关的领域,倾向于不自信,就容易产生羡慕心理。有人说这是虚荣心在作怪,其实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心态。如果能正确把握这种心理,明白通过自己努力可以争取的东西原来是如此宝贵。有了此种心理,更为努力地去奋斗去追求,那么它无形中就是激发兴趣的源泉。 由于书写氛围的不浓厚,当有机会面对存在于自己身边的优秀的书写作品时,纯真的农村学生更容易产生羡慕心理。 (四)自信是提升才能的动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是提升才能的强大动力。克服畏难情绪正确转化羡慕心理,相信自己行,就会真正行。农村学生在自信心的树立方面并不比城区学生薄弱。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性并不强,但当他们必须面对提升书写才能的训练时,他们表现出来的状态还是积极、乐观的。他们的好胜心也许不强,但是他们既然做了,就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他们没有因为自身基础的薄弱而退缩,坚信通过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把字写规范、写端正、写整洁并不是一件难事。这种自信成为了他们提升书写才能的原动力。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它不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更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根本。通过此次学生写字心理的调查和研究,希望对于农村写字教学有所帮助,能够让学生在书写上有所提高,愿他们的写字道路上越走越明朗,越走越顺畅。 (编辑:董 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