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比较研究
范文

    夏维

    

    

    

    [摘 要]我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本文利用支出法国民收入核算模型,分析了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经济的内需性增长依然十分显著,同时伴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正在发生转变。

    [关键词]支出法;经济增长动力;固定效应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51

    [中图分类号]F8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2-0-02

    1? ? ?文献综述

    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我国学者对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诸多有益探讨,张雪松分析了1990-2001年最终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来自内需扩张。沈利生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1997-2001年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得出出口贡献度下降、进口贡献度上升,并提出改善进出口结构的建议。刘瑞翔和安同良分析了1987-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依然是总需求,但结构正在发生转变。盛来运等从需求、供给、产业、地区4个角度分析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认为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进一步加强。余泳泽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中国1978-2012年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认为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正在逐年下降。

    2? ? ?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大多数增长模型都以凯恩斯增长理论为基础,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阶段,添加不同假设条件,运用一定的产出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利用支出法衡量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时间和空间不同维度分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变。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

    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NX表示净出口额,我国1988-2017年各部分占GDP的比重,如图1,从总量来看消费和投资占主导地位,其中投资从2000年后占比持续上升,消费占比在持续下降后从2008年前后开始上升,同时受经济危机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净出口占比持续下降,政府支出占比基本维持稳定,在经济危机之后有小幅上升。

    变量国内生产总值Y、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分别选用支出法生产总值、居民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政府消费、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的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计量,全国数据时间区间为1988-2017年,省际数据的时间区间为

    1993-2017年,根据研究目的,设定计量模型为:

    3? ? ?对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3.1? ?回归结果

    根据表1所示,分别对1988-1997年、1998-2007年、2008-2017年3个阶段进行了回归统计,除了1988-1997年净出口的统计结果不显著,其他均为10%以上显著,大部分为1%以上显著。结果显示消费估计系数显示出下降趋势,投资估计系数最大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政府支出变化不明显,净出口估计系数先上升后下降,但影响因子较小。估计结果与图1的经验数据吻合,显示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内需拉动的重要性。

    3.2? ?数据检验

    对上述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存在单位根,一阶差分数据平稳,为I(1)序列。进一步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相伴概率小于0.05,TraceStatistic和Max-EigenStatistic数值均大于0.05 Critical Value数值,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假设,上述结果有效。

    3.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对上述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的统计意义显示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互为因果,投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单向原因,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和消费函数相符,同时,国内生产总值是净出口的单向原因,与政府支出无显著因果关系。

    4? ? ?对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31省(市区)1993-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Y、居民消费C、资本形成总额I、政府消费G的数值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各省份,尤其是中西部省份的净出口额多年数值为负,无法对数值进行分析,且根据全国分析结果显示净出口的影响因子较小,因此,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中予以剔除。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有效,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统计结果与全国数据线性回归结果一致,均表现出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从消费角度看,西部地区消费动力支撑效果最显著;从投资角度看,东部地区投资动力支撑效果最为显著;从政府支出角度看,中部地区政府消费动力支撑效果最为显著。

    5? ? ?结论及建議

    本文依据支出法国民收入核算模型,对全国不同时期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依然来自消费和投资,但受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时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出口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研究显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越来越明显。省际面板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阶梯性特征,应有效利用这一特征,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和互助,更好地完成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此外,研究还表明,2008年经济危机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内需进一步扩大,各地方政府应积极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科技水平,有效通过技术引进、资源引进和高附加值产品输出,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雪松.三大需求要素对我国GDP的贡献[J].宏观经济研究,2003(3).

    [2]沈利生,吴振宇.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

    [3]刘瑞翔,安同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与转换展望——基于最终需求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7).

    [4]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盛来运.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其转换[J].调研世界,2014(12).

    [5]余泳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空特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