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
范文 | 孙百芝?王进生?颜晗 【摘要】小学是学生生涯的重要阶段,这段时期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课程,更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因此这给教师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更加注重。然而近年来,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有许多人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两者并非是对立的,在文学教育的条件下,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的教育在教育界越来越引起关注,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学者投身于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中,有人认为应该在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方面更加注重教育性,而有人的观点则与之相反,认为小学语文教材应更加注重趣味性,但是两者并非是不可协调的对立面,所以只需要将小学语文教育看作是文学教育,则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协调统一。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教育性,在文学教育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人生感悟和语言潜能,而语文教育也是实现语言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品性健全的。 第一,能够激活学生的语言潜能。首先,文学语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优美而隽永的特点,不受学习次序性的干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需要优美而隽永的语言,并非是人们一直认为的字词学习,所以学生需要的文学养分往往在传统教育中未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我国传统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但是小学教育的教育性应着重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所以需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对其进行文学培养,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文学养分,对文学教育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其次,文学语言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含蓄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最后,文学教材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语感使学生尽可能的实现对生活的领悟[1]。 第二,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多地显示出浓厚的政治思想,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但是近年来,人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是人文精神塑造最好的时期,所以在这段时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政治性教育可以待到学生的初中阶段再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材的趣味性 文学具有深刻的内涵,而学生对这些内涵的感知需要有趣味作为感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内涵的领悟。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动机。 第一,文字的趣味性。字词的读音可以产生一定的趣味,使学生对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绕口令,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美妙的旋律和平稳的节奏。第二,模式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某些课文有固定的模式,而固定的模式可以使学生有预测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第三,想象与幻想的趣味性。文字可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文字更加生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无限乐趣。这些文字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更深刻的表达。第四,幽默的趣味性。幽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小学教学课堂本身就是一个较为严肃的地方,而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较为严肃,所以学生需要幽默色彩的文学教育。第五,文学教材具有引人思考的趣味,文学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人生观,而学生通过学习文学课文,能够激发学生对人生观的思考。第六,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与小学生的年龄相仿,所以小学生与主人公有共同的心灵愿望和情感逻辑,从而使小学生有一种角色认同的感觉[2]。 三、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教育者对小学语文教育更加关注语言和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语文文学艺术的高度;文学家会注重艺术的审美,忽略了语言和知识的学习作用。事实虽然如此,但教育性与趣味性是可以有机的结合的。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语文教育能够塑造一个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倘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只是涉及到教育性,则会给学生带去枯燥乏味感,从而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厌学;如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只是涉及趣味性,则又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学生通过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学习文学知识,单纯的趣味性则无需学校去完成。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应充分注重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获得知识的需求,而且也培养了语感和健全了人性的发展[3]。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将小学语文教育看作是文学教育,从而能够实现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教育性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能力,而趣味性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有了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性,而教育性的实现需要趣味性作为辅助。 四、结论 由于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因此,有更多人对教育做出研究和评价,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材的取材方面需要慎重考虑。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是可以统一协调的,所以我国未来的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应注重教育和趣味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杨丽丽.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以台湾翰林版和大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张学娟.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与开明国语本内容比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白茹.《教育杂志》与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编辑:董 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