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简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感性与个性教学方法 |
范文 | 吴本荣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感性教学,要求学生以形象、情感等心理特征为主要方式参与学习。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结合感性与个性特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感性;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帮助人们掌握听说读写汉语的学科。由于学生具备汉语能力,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语文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特征,与数理化等学科对精确性要求不同,语文对精确性无多大要求,只求“达意”。这一特点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缺少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也过于呆板,缺乏特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语文教学是一种感性教学,要求学生以形象、情感等心理特征为主要方式参与学习,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结合感性与个性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感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人是具有思想情感的感性动物,感性对人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的思想行为。根据人的特性,感性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活动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语文课程本身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一门感性色彩十足的课程。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欣赏和感悟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欣赏、感悟的过程感受语文的感性魅力。例如《望江南》教学,依据传统语文诗词教学方式,教师通常先提出教学问题:“梳洗罢”“日晚倦梳头”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态?“闻说”“ 也拟”“只恐”等词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通过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提出问题后,再通过个人默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教学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认识作者的情感,但是情感认识并非来自学生的个人体验,学生没有与作者产生思想情感共鸣,也无法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根据语文的感性特点,教师采用以下方式安排教学。(1)教师播放相关背景音乐,并以音乐为背景,做简短的教学导入。(2)导入课程后,教师范读词作,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阅读体会词的内涵、作者的情感。(3)让两位学生带着情感阅读词作,阅读后要求学生谈谈阅读所传达的情感以及从诗词中获得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教学安排,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的感性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要求朗读的热情,增强学生对词作的感情把握。 三、个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的“不精确性”不仅使语文具备“感性”特征,语文教学也具备“个性”特征,并且“个性”特征也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具备个性特点。个性化教学在其他语言学科有应用,例如“疯狂英语”。 “疯狂英语”的主要学习方式就在于要求学生大声喊出内心想法, 用慷慨激昂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同样作为语言学科,也能以通过“喊”的方式朗读文章,营造激情似火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应用个性化方式完成学习。因此,个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利用“个性”抓住学生的心理,总结经验,使语文课堂成为发挥个性的课堂。 形成个性化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主位,教师的气质、风格、情感等个性品质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具有个性魅力的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并将对教师的欢迎和喜欢迁移到教师所教授课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基于教师个性魅力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个性魅力的塑造,增强个性魅力的塑造,增强个人魅力。并将个性魅力融入于课堂教学中,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个人魅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自身对语言、人生的独特感悟。许多教师仅参照课本教学的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对“新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不熟,还在于教师对语文缺乏自己独特的感悟,缺乏对语文课程、对教材内容的自我体验,对生活也缺乏发自内心的诗意追求。第二,教师个人缺乏语文特长。语文特长包括朗诵、书写、写作和表演等多个方面能力,语文特长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例如具备朗读特长的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将个人情感融入课文内,使课堂韵律和谐、美妙动听的“诗歌”,通过个人情感感染学生,并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而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在于将学生融入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学习。如若教师能将学生带入课堂,将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内,课堂教学也将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教师的个性魅力有益于课堂教学,但是教师无须刻意改变个人风格或刻意培养,否则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别扭”情绪。教师的风格由教师个人性格习惯决定,不同的个性魅力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因而教师也无须刻意模仿某种“个性”教学,教师应根据个人特点自然地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个性教学。如年轻教师与学生更加“亲近”,因而教师可多从“幽默风趣”方面形成个性魅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年长教师则具备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因而年长教师则可从“广博的学时”“精湛的教学技巧”等方面培养个人魅力。 四、结语 将感性和个性融入初中课堂教学并非对教学方式或教学形式的改变,而是从教学思想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式,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感性”和“个性”支配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将感性和个性融入初中课堂教学理念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感性和个性教学虽然仍存在许多问题。新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而光明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增多,“感性和个性”教学也将不断完善,为学生真正营造精彩纷呈的初中语文课堂。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