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高年级延展性阅读教学初探 |
范文 | 胡加善 【摘要】拓展性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某一阅读主题,搜寻收集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材料,结合阅读教学文本,重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自主对话,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分析了笔者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教学;《三打白骨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前延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前的准备性阅读是“延展性阅读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前我要求学生阅读: 1.关于作者吴承恩的介绍; 2.《西游记》的写作背景; 3.《西游记》。 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吴承恩、《西游记》或书中人物的了解,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有的说猪八戒是个好吃又好色的人;有的说红孩儿虽然人小,但想吃唐僧,一点也不可爱。也有几个学生在阅讀中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孙悟空明明一次就可以打死白骨精,为什么要打三次?还有离奇的想法:孙悟空为什么姓“孙”,而不是姓其他呢?不管这些是否有价值,我都非常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疑惑刚好说明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了思索,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惑进行文本探究。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表现欲也得到充分满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课中延展,提高课堂阅读效益 (一)延展语言的宽度 教学时,我从题目“三打”的解读中开始了。当“为什么要‘三打白骨精”的问题提出来后,我展示课文写白骨精的话——“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为了帮学生更深入地感悟自言自语,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自言自语”的理解和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再引导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学生会理解、运用了“自言自语”,再来体会白骨精此时此刻的心理,就不难了。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白骨精“自言自语”地说,会是怎么说?再让学生用词语形容这时白骨精的心情,他们对“不胜欢喜”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在朗读白骨精的语言时,提醒学生注意用心揣摩、体会两个“造化”在语速、音高方面的变化。 在学生讨论白骨精的“三变”后,我又回到这句话,体会白骨精的诡计多端、阴险狡猾。再次引领学生读读这句话。我相信,学生这次对“自言自语”和“不胜欢喜”已经不是一个理解上的朗读,而是揣摸到妖精的心理后,一种“阴险”的创造性朗读。再如当唐僧看到罐子里跳出几只青蛙、癞蛤蟆时,“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引导学生在朗读前文的基础上思考、交流:“有些相信”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纷纷表示:唐僧之所以不怎么相信孙悟空,是因为他以为是孙悟空使的遮眼法。我顺势鼓励学生在读第四自然段,讨论:此时的唐僧、孙悟空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这样唐僧性格的善良,加上愚钝,孙悟空识妖本领高强的特点对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教学中,我提炼打的三个动作(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引导学生在文本的朗读中理解。 细细地再读读这几个句子,感受到孙悟空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样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就跃于纸上了。 (二)延展文本的长度 教材第一自然段中是这样描写环境的:“山势险峻,峰岩重 叠。”如果从浅层次理解山峰的“险”,学生通过朗读就可以轻松达到,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却并没有真正感受到“险”。吴承恩先生在原著中这样写道: 好猴王,他在那马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这段文字描写了险恶的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我用投影展示原文,配上插图,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当读到“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 风……”时,丝丝寒意从学生心中生起。要求学生将刚才的感受带到课文中,读出可怕的感觉。这时学生的朗读才真正达到了“有感情”。 三、课尾拓展,提升课堂阅读成效 一堂课的成功,离不开结尾精彩的点睛。“文章的魅力来自什么?不是形式,不是辞藻,而是深邃的思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思考起来,聪明起来,智慧起来。” 教学临近尾声,我让学生通读课文思考:孙悟空的“三打”与白骨精的“三变”分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表达中加深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认识,感受白骨精的奸诈、贪婪、诡计多端,更能体会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坚定。 四、课后延展,强化阅读教学外延 当学生学习完《三打白骨精》,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1.阅读名著《西游记》; 2.要结合其中的某句话、某个故事或一个人物,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下真实的体验。 这样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的知识。既开发了文本,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又拓宽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视野。 当我们用广阔的视域去审视教材,课堂的广度、深度、温度都得到了拓展、提升,引领学生在开放的语文环境中学语文,那我们的学生就能得以陶醉于诗样的意境美,感受语言的深度美,沐浴在师生关系的和谐美中,享受与文本的灵魂碰撞的深深感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贾佳.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5(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