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创新
范文

    王越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首当其冲的是要承担起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任务,加强小学教育创新教学。陶行知说过:“创新教育可以为民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最有力的途径。”如今,各地新课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教师要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创新思想;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表示,创新可以为民族的发展提供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民族发展注入活力。《课标》中明确强调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要努力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然成为现阶段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新的形势背景下,如何借鉴并利用他的教育思想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理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民主课堂,提供创造机会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最能有效激发创造力的因素就是民主。不可否认,即使处于不民主的氛围中,也能激发起个体的创造力,但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且无法挖掘出他的所有潜能。但只有民主才能充分激发出每个人的创造力,需要以民主的角度来制定目标、 选择策略。”显然,要实现创造教育,民主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条件。

    教育民主,就是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格局,教师要俯下身子、怀揣着包容与理解之心来看待学生,不能简单地将学生视作被管理者、被教育者,不以权威自居,学会与他们在共同的探讨中携手前进、共同成长。在我不长的教学之路上,我也曾走上“独断专制、居高临下”的误区,当看到在我的呼喝之下鸦雀无声的教室,我甚至还觉得有些洋洋自得,心想:“这帮熊孩子,就是得管着他们,训着他们!看他们被管得多‘服帖!”可是时间一久,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往日的活力不见了,孩子们也不再在课间的时候来找我聊天了,他们在我面前变得畏畏缩缩,避之唯恐不及。我开始反思,以后该怎么做?恰逢当月班主任考核结果出来了,我发现我们班除了课间桌椅有问题,其余的都比较好。于是次日晨会课上,我告诉了孩子们这件事,我说我们班各项都是最棒的,孩子们一下就兴奋了,紧接着我说除了一个项目之外,他们顿时就很失落,并表示很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我告诉他们,我们班课间的桌椅被扣了很多分之后,大家都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立即鼓励他们为班级管理出出主意,大家兴奋不已、七嘴八舌。后来,通过投票,我们达成了共识——人人负责,互相监督。从此以后,我们班的桌椅整齐了很多。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舒适感,我发现其实平心静气地和学生交流,他们会更加容易听进去。

    当教师能真诚地面对每个孩子,不再向他们投去苛责的目光 时,自然就会给课堂带来新气象。在课堂中,要以客观公正的目光来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面对学生的错误也能用宽容的态度去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加以指责。这是实现民主课堂最有效的做法,当学生能勇敢地对知识表示质疑,能站起来表达独特见解,不再迷信知识的权威,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力被更好地激发。

    二、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陶行知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六大解放显得尤为重要,所有教师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自由。”他所提及的“六大解放”,第一项就是“解放头脑,使学生敢想、能想。”陶行知先生指出,在旧中国,“教育最大的误区,就是没有认识到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反而将其一层层包裹了起来。因此,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解放他们的头脑。”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流程化现象比较明显,新课改强调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通常都是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对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再按照教师的安排读课文,记生字,再做习题。这样一整套流程下来,一篇课文也就结束了,缺乏创新,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较少。

    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以下三种学习方式:质疑、协作、争辩。质疑是学习知识的起点与动力,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便说明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引导。协作则是学习主体间通过思想的碰撞、思维的交换,对知识产生新的认识,达到训练与培养思维的目的。争辩是通过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问答,从而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性,这有点类似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即借助争辩使对方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同时打开视野,跳出自己的思维局限。

    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先将一系列问题抛给学生:什么样的蘑菇可以做奖品?为什么要奖励?奖励给谁?依据什么来给奖励?……当学生面对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后,他们自然会想要获得答案,也就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多交流,将自己疑惑的地方尝试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自主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当我们的思想互相交换以后,每个人都会产生更多的思想。”这就是协作的意义所在。课文最后,当兔妈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时,面对小黑兔的质疑,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开争辩,在争辩中摸索真理,把握故事的真谛。这样子,这篇课文就尽在学生之手,一切由他们掌控,谜底由他们自己揭晓,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就被 打开了,水到渠成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了切实提高。

    三、授之以渔,提高创造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单纯为了教学生,而是要教学生学。”陶行知先生强调“要以科学的途径让学生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不能只将目光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要掌握求知方法”,教育的终極目标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课堂中,教师不应急于将准确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要积极引导他们,使他们逐渐摸索出解决问题的规律与方法,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如在教学《水乡歌》一课时,由于每一小节课文的结构、表达方式较为相似,在师生共同理解、分析“水多”一部分的基础上,可以大胆放手,把“船多”“歌多”部分留给学生自学。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一举多得。执教《云房子》一课,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云房子让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于是,我让他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们造了哪些云房子,解决问题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他们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并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云房子进行简单的介绍。学生在介绍他们自己喜欢的云房子时,就会加入很多自己的想象,有的学生还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生活图景,这时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云房子还会是什么形状的,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思维,真正实现创造性训练。

    对学生的能力给予充分肯定,敢于放手,让他们在“蹒跚学步”中走向成熟。在“放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要给学生一把“梯子”。教师要在学法指导上下足功夫,授之以“渔”,方能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其次,要适时“放手”。这个过程是学生将学到的“渔”实践、内化、提升的过程。放手过早,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自己的学习;放手过晚,模式化的学习会一点点吞噬孩子们的热情,使他们对学习丧失兴趣,即使最后放手也毫无意义可言。最后,让学生独立“行走”。当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才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周国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2(5).

    [3]杨志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研究[J].华人时刊(校长), 2015(11).

    [4]张永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J].读与写杂志,2014(12).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