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助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及情感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按照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师生互动、写作拓展的步骤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其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力,即学生在语言学科中的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及科学态度,让其初步形成对于事物的感知和想象能力,学会判断文学想象,并且学会使用概括、比较等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看似虚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教学效果比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合理应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学会进行发散性思考。 例如,在学习到《黄果树瀑布》一文时,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黄果树瀑布的段落——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阔幅白娟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而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在阅读到这一片段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一美景,并且学习这种描述美景的修辞手法。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有限,因此可能不太能理解这种将瀑布喻为白帘、水聲喻为大合奏的修辞方式,但是通过合理情境的引导,能够降低这种修辞方式的理解难度,并且让学生应用相同的技巧,去描述自己所看见的美景。 二、代入情感朗读,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要想正确认知所学习的内容,就应该好好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字里行间的韵律,在朗读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比如对所见所闻的喜悦之情、悲伤之情、愤慨之情。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路径,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阅读,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学习生字词,学会这些字词的读音,并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既有趣又高效的学习方式。 通过朗读进行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这样才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从而感受到朗读及阅读的乐趣。在朗读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生字的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通顺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连贯准确地朗读,然后再引导学生融入自身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逻辑缜密通顺,且语言优美,很值得一读,并进行深入的鉴赏。例如,《世界多美呀》这篇课文中写道:“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连用三个ABB形式的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再比如说《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写道:“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些课文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作者的情感,且韵律丰富,学生能够借助这种优美的表达方式,更好地感受汉语言的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师生互动,实现共同进步 在《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学习与探究的要求,强调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创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整合团队力量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比如说在学习到《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去”,并且让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在相应的情境中,是否会同意“父亲”的做法,此环节可以通过模拟相关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能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解开束缚,勇于思考,勇于回答。 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角色,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但同时也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思考并讲述答案的过程中,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拍肩的动作,鼓舞学生积极探索答案,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不错”“很棒”等字眼鼓励学生,让学生得到鼓舞,爱上语文这门学科。不过,一味地夸奖会令学生忘乎所以,教师在点评学生的同时,应该给出中肯的建议,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再鼓励学生。 四、写作拓展,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这些目标其实相互关联,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通过写作拓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除了认知、记忆阅读的文字外,还需理解相关文字,写作拓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阅读后将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借助课文来激发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思考。课堂上的写作拓展,可以以小练笔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有感而发时练笔,在语言精彩处练笔,在空白悬念处练笔,学会通过阅读进行思考,通过思考表达自我。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心生感触的情节,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某个心生感触的情节,写一篇小短文,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感悟到的情感和品德,结合生活实践汇聚成文字。例如,在学习《祁黄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祁黄羊能够得到人们的钦佩”这个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有些学生就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大公无私精神,书写了一篇短文,记录下了自己阅读文章后感想,而有些学生则另辟蹊径,以自己在上学路上常看到的一个清洁工阿姨为主人公,书写了清洁工阿姨风雨无阻为城市清洁做贡献的事迹,讲述了她受人钦佩的原因,给了同学们诸多启发。 五、结语 在小学阶段,语文对于学生而言,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让学生具备了认识世界的能力,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他人的交流,甚至影响到其性格和以后的成长,影响到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思想品德,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项目,提升其教学质量,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的内涵,通过阅读来把握文章的思想和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认知世界的工具,让阅读成为语文综合素质提升的助力,而情境教学法,正好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雅婷.信息提取再加工,高效寻求课堂“真金”——以我的几节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2]张晓涛.诵引妙联临其境? 趣添巧借悟人情——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趣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 [3]张前进.论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 [4]沈晓丽.激活名著阅读? 润泽学生心灵——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 [5]谢玉琴.“让”出一片晴空——基于让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2018(30). 作者简介:叶树彬,1973年生,泉州市安溪县参内乡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与心理发展。 (编辑:张晓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