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初探 |
范文 | 金兴会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下,喊读、唱读、哼读的问题普遍存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普通话训练、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兴趣的培养等角度,分析了培养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教师应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指导学生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诚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朗读材料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因此,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教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日常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朗读训练;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生在朗读时,唱读、喊读、顿读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下,朗读语感缺失,种种不良现象,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对策。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城乡教育差距是影响国家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使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是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性,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低下。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下、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的现状,有效地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对朗读素材节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正如前面所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是影响国家教育发展,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元素。因此,促进农村教育改革,是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过去应试化的语文教学现状,促使教师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教育观点是不谋而合的。由此可见,强化对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促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小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执教农村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发现:一旦让学生朗 ? 读,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主要如下: (一)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下 能够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读,是朗读的基础性能力。因此,标准的普通话,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然而,对农村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学生日常接触的都是方言,运用普通话的机会较少。进入小学之后,很多小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者是不好意思说普通话,并且说出的普通话会带着浓浓的方言口音。正是因为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佳,导致在朗读的过程中,受不能准确发音、方音过重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朗读质量的提升。 (二)喊读、唱读、哼读等问题普遍存在 朗读是需要技巧的,如标准的普通话、节奏、语调、情感等,都是构成朗读技巧的几个重要元素。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节奏、语调和情感,方能取得好的朗读效果。然而,笔者在指导农村小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只要让学生朗读,就会出现各种喊读、唱读以及哼读的问题。 首先,拉长调的喊读、唱读。喊读、唱读就是学生在朗读时,因节奏把握不好,让朗读变成了“喊”和“唱”,如唱歌一般,或者是扯着嗓子喊,让整个朗读过程因缺乏节奏而变得没有美感;其次,哼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漫无目的的哼读现象,这是因为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语调、情感的把握不足,同时,学生对朗读的材料缺乏兴趣,最终导致朗读变成了哼读,影响了朗读的效果。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强化普通话训练,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下的现状,教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开展针对性的普通话训练,提升学生的音准,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提升。首先,将普通话训练融入日常的字、词教学中。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发音,提高学生音准。而在发音训练方面,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启蒙期,在日常的字、词教学中,指导学生准确发音,日积月累,促进学生音准的提升;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普通话表达过程中方言较重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应当要求学生将普通话作为日常的交流方式,杜绝在课堂中运用方言进行表达,让学生能够大方的、自信的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最后,在课余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新闻联播、语言类節目等方式,学习别人发音的方式和技巧,来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 (二)培养朗读技巧,提升朗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朗读的过程中,朗读的技巧至关重要。如节奏、语调、情感等,是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的重要元素。一旦学生把握不好,朗读将会失去应有的色彩而变得苍白。因此,针对当前小学生在语文朗读过程中喊读、唱读的现象,教师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提升学生朗读水平。首先,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范读,让学生有很好的模仿对象。在小学语文的朗读过程中,无论是对古诗词的朗读还是对优美散文等的朗读,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进行有效的范读,并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节奏、语调和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朗读的技巧。其次,教师在朗读技巧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将一些优秀的朗读范文给学生播放,营造良好的朗读环境。关于朗读的素材,当前央视《朗读者》节目有很多主播针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朗读,有很多优质的朗读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鉴和使用,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三)激发朗读兴趣,树立朗读信心 很多小学生在语文朗读的过程中,不是学生本身读不好,而是学生缺乏朗读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树立学生朗读的信心,让学生敢于开口。首先,教师要善于从细微之处予以学生鼓励、肯定,多使用肯定性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树立学生朗读的信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朗读活动,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消除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害羞、紧张的心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大赛活动的开展,给参与活动的学生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朗读参与兴趣,在日积月累中树立学生朗读的信心;最后,教师要将朗读训练作为一种常规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习惯朗读,爱上朗读,为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能力。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不足,学生朗读能力低下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郭梅.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探究[C].北京: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4.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