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的教学案例 |
范文 | 吴海燕 【摘要】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加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学习各种不同的情感抒发和写作方式。《唯一的听众》是一篇感情丰富,具有多种描写手法的文章,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方式,加强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言;神态;写作手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背景 教学大纲中列出了对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内容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要深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与同学和教师交流过程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断。同时,对于叙述类阅读文章要能够描述出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细节和场景,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作者感同身受或是一些不一样的感受等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其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要细读文本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感情抒发的写作手法。《唯一的听众》是本组中第一篇文章,其主要记叙了作者在老人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拉小提琴到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事情,表达了浓浓的人间真情。文章主要从作者内心变化和老人的语言、神态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使得文章拥有清晰的脉络和鲜明的层次感。 本文的学习对象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在进行自我阅读中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并且表达出在阅读之后自己的感受。本章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和文章概括的能力,学习新的描写手法,通过文章感情的抒发,感受人间真情,提升自身的品德。 二、课堂教学目标 通过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语言之后,将本文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如下几点: 1.学习生僻字,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内容给文章分段。 2.细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找出文章中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尝试用作者的写作手法来写文章。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 (一)激发情感,引入课堂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优美的小提琴现场演奏短片。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看完这个短片之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们知道短片中的小提琴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培养自己的演奏能力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课文《唯一的听众》。 课件出示内容: 每当拿起小提琴,我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师:这是从文中提取的一句话,作者为什么拿起小提琴便会想起耳“聋”的老人呢?耳朵聋了又怎么会成为听众?老人做了什么才能让作者对她产生那么大的思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唯一的听众》吧! (二)初步探究,整体感知 1.进行生僻字教学,随后让学生独自带问题朗读文章。学生自由的朗读文章,教师巡视,需要读不准和读不通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2.分组并且组织各个小组交流朗读文章之后的感受和疑问之处。 3.全班进行交流。 师:通过自由的朗读,谁来说说这篇文章是由几个自然段构成的? 生:11个。 师:请同学们用归纳法,可以将作者练琴部分内容分为哪几个不同的阶段? 生: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家中练琴受到打击、情绪低落、真正的演出、获得成功。 师:由遭受打击、情绪低落到真正的演出直到成功,在这一阶段中一直帮助作者的关键人物是谁? 生:一位老人。 師:老人是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让情绪低落的作者成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演奏家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探究其中的秘诀吧。 (三)品读经典片段,感受老人的关怀,学习老人语言、神态描写的妙处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细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老人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在旁边标注自身感受。 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所画内容以及感受。 生:…… 师: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老人的语言描写之处。 课件出示句子: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4)“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课件出示的四句话都是老人说的语言,我们将怎么去朗读才能读好呢? 生:揣摩老人的语气或是心情来读。 师:谁来读一读并且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来读的。 生1:(读句子)我认为老人是为了让作者能够大胆地进行练习,才故意说自己耳聋的。 生2:(读句子)我读了第三句,我认为老人对作者非常 ?用心,真诚的鼓励作者练习小提琴。 师:每一句老人的语言,都是显现出了老人的和蔼和用心,第三句中的“邀请作者每天表演”包含了老人对作者的善意提醒,希望作者能够坚持每天练习。为了帮助文中的“我”练琴,老人真是用心良苦啊!通过老人的语言描写,真是让我们学习到了语言的巧妙之处,每一句都蕴含了老人的期望。 师:文中还有几处老人需要描写,当阳光照射到她银色发丝时她对作者说的话,当作者无奈告诉她自己拉不好时她说的话等等,老人鼓励的话语对作者来说就像灵丹妙药,慢慢抚平了作者受伤的心灵。除了老人说的话耐人寻味之外,老人的神态描写也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 课件出示句子: (1)一位极廋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同学们看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抢答:三个句子都有“平静地望着我”。 师:很明显三处句子都有老人平静地望着作者,谁能来说说三处“平静地望着我”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1:当“我”感到沮丧时,老人平静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加油,多练习你一定可以的”。 生2:因为老人的夸赞之后,“我”更有勇气努力练习,老人平静的看着“我”,像是在说:“你拉得真优美。” 生3:当“我”成功的演奏小提琴曲时,老人平静地看着“我”像是在说:“孩子,祝贺你取得那么优秀的成绩,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师:无声的陪伴是最大的鼓励,老人的神态给予了作者莫大的信心和勇气,这也是作者能够创造奇迹的最大动力。老人的神态描写真是巧妙,无声胜有声,这样的写作方式更得到了读者的喜爱。 (四)探究环境描写句子,品味表达效果 师:通过对文章中老人神态和语言描写内容的分析,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无限鼓励和关怀。下面我们再看几个句子,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句子: (1)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是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由一片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2)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3)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三个句子,思考这几个句子的表达方 式,大胆地说出默读后得到的感觉。 生1:这三个句子读起来让我感觉到作者的心情非常的轻松愉悦。 生2:“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很有音乐的优美感。 生3:描写阳光打在老人发丝上觉得非常的神圣。 师:大家发现了么,这三个句子都是环境描写的句子,树林的清幽、沙沙的脚步声、金色的阳光营造出了温馨的氛围,突出了作者此时轻松、愉悦的心情,也展现出老人的慈祥和蔼姿态。环境描写的手法,虽是环境描写,实则是展现出了温馨的氛围,这种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非常让人舒适,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使用。 (五)总结全文 师:本文以语言、神态、环境等描写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了人物,环境描写烘托了气氛,让整篇文章更加有氛围。大家一起来齐读最后一段,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情感,最后来总结一下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读了之后,我觉得本文给大家体现出了一种“友爱”的精神,老人是个非常和蔼、慈祥的人,她用心对待作者,以鼓励鞭策作者不断的努力练习小提琴。 生: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认为坚持做一件事情非常重 要,在老人的鼓励之下,作者坚持努力练习,最终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我也想学习作者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她用自己独特的关心来鼓励作者坚持完成了练习。老人在作者的小提琴练习生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有老人无私的支持,作者不会成为优秀的小提琴家,怪不得作者在舞台上演奏时会想起清晨里“唯一的听众”。 师:本节课结束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有所启示,掌握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课后多加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从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同时带领学生学习了本文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自己加强训练,增强自身的写作能力。从文章启示内容来看,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启示学生能够学会坚持和努力学习。总而言之,本次课堂教学从文章出发,以相互交流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感受文章传递出浓浓的人间真情。 (編辑:马梦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