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
范文 | 田红 【摘要】孩子上了小学,许多家长开始头疼,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对语文没兴趣,不爱看书不爱写作,怎么管教都没有用,这一点反映到学校不得不引起教师的深思——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吸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技能,以更好地接触、吸收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学习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知识是生活的延伸,素材也来自生活。因此,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师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怎样让学生从知识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可以在生活中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学以致用——这才是教学的根本。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教学死板,使知识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一、对应课文,回归大自然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关键、敏感时期,对于许多知识,他们一知半解,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浅,将知识和生活中的各种实物相结合的能力还不够。语文的教学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生字、造句、讲解课文,还要给孩子提供各种生活体验,使他们能把书本中语言描述的同现实中感受到、看到的联系起来。比如《秋天的图画》一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供大家思考:秋天的景象有什么特征?你能用哪些词汇描述秋天?夏天向秋天是怎样过渡的,周围的景色有哪些变化?秋天向冬天又是怎样过渡的呢?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一年四季的变化,却很少有人能仔细想一想品一品秋天到底是怎样的景象,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不同的学生眼中的秋天也是不同的,所以,针对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带学生仔细观察秋天的景色和事物,带他们到树林里、操场上,体验秋天的暖,秋天的黄,秋天的枯叶,秋天的风……在近距离地感受了秋天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年四季的轮回,秋天是怎样变成了眼前的模样,夏天怎样过渡到了秋天,引导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秋的感受、秋天的图画。最后引导学生在冬季来临后进行仔细观察……进而让学生了解了四季,学会观察,体验生活。 二、亲身体验,感知课文 小学生由于学龄原因,还处于好动的阶段,因此,在人物语言和动作较多的课文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带领学生感知文中的寓意。比如在《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后,可让学生进行模仿文中形象。比如,表演往大海里扔小鱼的动作,表演鱼在水里挣扎的动作和表情等。通过这些动作的模拟,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在表演模仿中,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了模仿能力,增加了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对古文的朗朗背诵,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文字之间的情感的升华,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去引领心灵,启迪智慧,感悟生活,升华情感,增加对社会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发掘和喜爱,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和初衷。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倡导“感知”“感悟”“感受”,从学生学习和接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情感变得细腻,对生活的体验更加深入,那么他们以后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会很容易把握作者情感,掌握文章重点,能够很快地和文中作者达到“共情”。 三、经典诗词,吟唱教学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学习古诗不仅是对文字、文学的学习,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审美的学习。比如《泊船瓜洲》 一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數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简单的四句诗文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的故事。在讲解此类诗文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了解诗人王安石及其生活背景。在了解了此类信息后,从美学的角度帮助学生还原这首诗中的美景,让学生通过吟诵诗文,查对资料,探究诗中是什么季节,描写了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诗人在第三句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又”字体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后,带领学生把这首诗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来,进而让学生体会诗的内涵和美的律动。 学生之所以头疼古诗词,有很大原因是他们不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不能领会古人抒发的情感,看起来枯燥的语句毫无规律可言,所以相对于白话文,古诗词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在考试中也是易错点、失分项。这就要求教师下足功夫,让枯燥的诗词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情感能够融入作者所描绘的景色中。笔者认为,多讲诗人的小故事,把诗词用唱歌的形式唱出来,就能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了。 四、个性补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现在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语文学习的快乐,不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感受了浓浓的学习氛围之后,自身产生了学习的愉悦感,进而表现出学习的快乐。学生自带快乐的天性,他们很容易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语文教学,提供的是一个教学大纲,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这门应用性的学科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让学习本身和生活相结合,和快乐结伴而行。这里说的语文教学,需要补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讲得太满,要适当地给学生留有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如《蜜蜂引路》,许多学生因未见过蜜蜂,对蜜蜂这种昆虫并不了解,在让学生描述蜜蜂的身体结构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知蜜蜂的习性、生活特点。在这篇文章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列宁是谁,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他——文中的列宁热爱生活、喜欢观察、善于动脑、爱思考。可以进而探讨,如果自己和家人分开迷路了,应如何才能回到家……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生存和自保,这或许是当今社会赋予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 五、适当引导,体会文中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一一讲解,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比如《窗前的气球》一文:每个人都会经历生病,但有多少人仔细地回想、描述过生病的感受?教师可以在学生读这篇课文之前引导学生思考:你在生病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生病的时候最想见的是谁?我们为什么会得病?经讨论后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生病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经历,我们在生病的时候需要家人朋友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进而让学生感知友谊和亲情。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如果别人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做?《窗前的气球》一文的背后,可以引申出很多信息,这篇课文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感受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亲情和友情的可贵,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多引入学生参与,多让学生思考,多与学生交流。带领学生体会大自然,吟诵古典诗文,丰富情感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解放课堂死板的教学。相信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提高,生活感受也将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 [2]陈思.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新校园,2018(1). [3]宋景景.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9(17). [4]殷立丹.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0). [5]庄惠珊.小学语文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