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探析 |
范文 | 摘 要:技术异化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于20世纪中期阐发的重要理论成果,揭示了人受到来自技术的支配从而使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受到影响的状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明确技术异化的本质并从中获取到启示对于现阶段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 技术异化 技术意识形态 马尔库塞关于技术异化方面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于他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当中,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并且在现代社会当中决定着社会发展,“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1]。然而,技术在发挥其生产力的作用的同时,还扮演着“意识形态”的角色,正在逐渐成为发达工业社会的一种“新意识形态”而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全方位地支配人、控制人,成为人类社会的主导力量。在这样的异化作用下,人的社会性日渐抽象化、边缘化,社会生活单调乏味、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与人的本质之应然大相径庭。应该说,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较为恰当地描述了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运用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但是其略显极端的结论无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观点的客观性。因此,在当前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下,有必要对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进行重新审视,并对其进行扬弃,以便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全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对前所未有的技术发展状况进行正确的指导。 一、技术异化的主要表现 马尔库塞所揭示的技术异化现象主要是以技术“意识形态化”为表现,他认为异化了的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控制形式”,这种控制形式利用了技术广泛性、渗透性等特点,能够隐蔽地、全方位地控制人的行为,也能够消除传统意识形态所引发的政治对立,从而钝化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还能够控制人的思想、观点、立场,使之顺从于技术的掌控者。 1.技术对人行为的控制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发达工业社会,正是由于社会生产不可替代的缘故,使得作为生产力的技术以技术进步的名义理所应当地参与社会生产,并逐渐压榨工人的生存空间,以单调却又必要的操作压制了人的个性,以“不合理的合理方式”控制着人的行为。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人的社会生活丧失了丰富性而变得单一,社会交往丧失了本真的互为主体性而成为交往不平等的“主-客体”形式。虽然发达国家普遍标榜其社会自由,但事实上的不自由、不平等无疑证实了这种所谓的“自由”与原本的“行为自由”或多或少存在着区别甚至是对立。 2.技术对意识形态对立的消除 技术普遍参与社会生产相比较于过去无疑使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诉求趋于同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由于科学技术尚欠发达,社会生产主要以消耗工人体力的方式进行,在剩余价值的驱使下,资本家不惜强迫工人从事超负荷的劳动,久而久之劳-资之间的对立便日益尖锐。而技术在社会生产当中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的大范围普及使得工人所付出的劳动由消耗体力的简单劳动过渡到控制机器等消耗脑力的复杂劳动,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也使得资本家不再直接以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方式获取剩余价值。由此,在技术的影响下,工人的权利和社会地位得以保证,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革命变得不那么必要,劳-资之间的对立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甚至作为受剥削一方的工人反过来支持作为剥削者的资本家,“在一些技术最发达的企业中,工人们甚至夸耀他们在企业中得到的既定利益”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剥削在蒙上技术这层伪装以后无疑掩盖了其奴役性,使得原本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得以缓和甚至消除。[2] 3.技术对人思想的控制 技术在社会生产当中的合理运用缓解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尖锐的对立关系,也为资本家控制工人的思想提供了新的路径。首先,技术的合理性日益展现出其政治特性,创造出了一个使人安然自得的极权主义领域,建立单一的思想行为模式[3]。资本家利用工人对技术劳动的满足感而大肆宣传,将意识形态捆绑在技术上面对后者进行灌输,使其丧失独立思考的空间。其次,技术参与的社会生产所带来的大量商品占据了人的绝大部分生活空间,人的生活被物所控制,进一步压缩了进行思考的空间。最后,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产品也为思想的传播和控制提供了便利,广播电视、电子通讯等技术无疑为思想压制营造了“温床”。在以上三重控制和渗透下,人的超越性、创造性和否定性逐渐削弱,成为技术的“附属物”,进而失去了抵抗不平等社会关系的能力,屈服于现实生活。 二、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对策 在马尔库塞看来,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异化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制约作用要远大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他在《单向度的人》当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理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批判了技术作为对人的控制力量的“工具理性”,并提出从“爱欲解放”、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相统一、“大拒绝”革命三个角度重建技术理性,以消除技术异化所带来的影响。 1.工具理性和目的理性相统一 马尔库塞承认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同時也敏锐地发觉了技术的消极影响。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理性被异化为工具理性,割裂了技术的目的性。对此,马尔库塞认为需要反思并重建技术理性,同时注重技术的工具和目的两个维度的合理性,以解决工具理性和目的理性相互割裂、相互对立的问题。他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的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就表示人们除了利用技术以实现自身的同时,还应当充分注意到审美、价值等目的层面,避免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的对立,从而达致消除技术异化的目的。 2.“大拒绝”的革命方式 所谓“大拒绝”的革命方式,就是根据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异化的现状,变革社会革命的方式,使革命的主体由过去的工人阶级变革为生活在较低层次的“一切造反者”,“把一切造反者联合起来与发达工业社会作对,与一切现存的东西实行完全、彻底的决裂” 。马尔库塞认为,这种革命主体和革命对象同时扩大的革命方式能够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使之寻回失去的爱欲和自由,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发达工业社会,由于工人或多或少被技术伪装下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同化,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的能力,甚至为后者歌功颂德,因此不应继续作为革命的主体。同时,在现代社会进行流血的暴力革命也是不现实、不具备可行性的,因此,发达工业社会的社会革命应当由规模更加庞大、处境更加困难的一切低层次人群以一种意识革命的“非暴力反抗”的方式来进行,以此通过“和平”的方式使人与技术回归本真。 三、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的得与失 应当说,马尔库塞敏锐地发现了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异化现象并且深刻批判了逐渐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观点多多少少地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实际相脱离,相对抽象且过于激进。因此,在技术得以前所未有地发展的今天,需要对这一思想进行反思和扬弃。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的合理之处在于对发达工业社会下以技术作为伪装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他认为在技术的粉饰之下,当代社会看似合理、自由,实则抹杀了人的创造性和否定性,事实上这种所谓的自由反而使人失去了自由,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自由与压迫并存的畸形社会。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当中技术理性控制人的现实状况,并对其予以批判。哈贝马斯的技术意识形态论正是借鉴了马尔库塞的这一思想,虽然看起来二人的观点存在对立,但对前者的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不难发现二者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技术异化理论发展的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由此可见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的理论地位。 尽管马尔库塞的这一思想具有这样那样的合理性,但是其局限性也是相当明显的。一方面,马尔库塞对于技术发展的态度过于悲观,认为技术水平的提高就意味着对人控制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正逐渐消失,并反过来成为了奴役人的“元凶”。而纵观其提出的应对技术异化的对策,并没有明确提出如何从技术本身发展的层面消除技术异化。由此看来,马尔库塞对待技术的消极态度导致其观点缺乏对技术价值的客观分析,是相对片面的观点。另一方面,马尔库塞针对技术异化所提出的对策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唯物史观所阐释的社会实质。他单纯地认为技术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把二者等同起来,并且夸张地描述了技术这种“意识形态”的负面作用,这显然有悖于马克思的科技观。在对工具理性这一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伪装物”的批判过程中,他形而上地忽略了人、人类社会、人的生存环境等客观层面的具体存在,所提出的人的发展目标无论是“感性的人”、“本能的人”还是“审美的人”都割裂了人的现实性,未免带有乌托邦的色彩。 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今天,要实现消除技术异化,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除了承认马尔库塞所揭示的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异化现象之外,还应当对当代社会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应用实际进行客观的审视,辩证地看待技术,避免片面地对新兴技术报以消极、悲观的态度,以便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把握,以正确的方式消除技术异化对当代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影響。[4] 参考文献 [1](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2]刘海霞,王萍.马尔库塞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生态的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 [3](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刘增光.通向乌托邦之路——评马尔库塞的审美“大拒绝”策略[J].广西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71-273. 作者简介 陈静(1994—),女,汉族,籍贯:辽宁省凌源,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和科技战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