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解决新诗苏学的“边缘化”问题
范文

    张华永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对学生人文素养、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意义。而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诞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新面貌,呈现了现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文化事象。但当前高中语文新诗教学逐渐陷入“边缘化”的困境,故以下笔者对高中新诗教学“边缘化”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一、增加课外阅读。丰富教材内容

    据统计发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各个版本的教材中包含的新诗数量普遍较少,且教材内容多年不曾变动。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新诗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地位简直微乎其微。而大多数教师也没有意识到这少量的篇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诗的魅力,因此学生也无法体会到新诗的精华与高雅的审美情趣。所以为改善“边缘化”的情况,语文教师应积极增加课外新诗的阅读内容,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如《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这首诗的音韵、意境、情愫与内涵都值得学生去细细回味、品尝。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首新诗时,可以借助相关的课外现代诗去延伸教学内容、辅助讲解,让学生在多篇新诗的解释(或对比)中加强对新诗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如:教师可以抓住“朦胧诗”这一知识点,为学生延伸北岛先生的《回答》这首新诗,以此加深学生对“朦胧诗”的认识。又如,教师在讲解《雨巷》的音韵与意境美时,可以融入舒婷的《致橡树》或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学生延伸讲解。另外,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新诗,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现代诗的重视度不高,通常采用单一、简单的教学方式教学。这样的做法无形中给学生传达了现代诗“不重要”的观念,加剧了新诗教学的“边缘化”。为改善这一情况,在新诗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新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逐渐激发学生对新诗的学习兴趣。

    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再别康桥》这首新诗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英国剑桥大学的照片,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欣赏“康桥”。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音频为学生播放《再别康桥》的诗歌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范读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谈论话题“你认为《再别康桥》讲述的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這首诗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诗中蕴含的离别情感,但却无法揣摩到诗人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网络视频,将诗歌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以此增加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组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创作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独立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是朝气蓬勃,且个性张扬。且高中生身心日益成熟,他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情感。而诗歌是最适合承载高中生内心世界的载体,学生本身也正处于诗意萌发的高峰期。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提高学生对新诗的重视。

    例如,教师在相关的诗歌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上一节“现代诗创作”课。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课内外诗歌的知识讲解,教学生如何自己创作诗歌。首先,可以先从仿写开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一个句式进行仿写,在学生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种修辞然后到一个段落进行仿写练习。当学生完成一小段仿写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现代诗歌的谋篇布局与艺术表现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完成。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改写,为学生提供原作并让学生在熟悉与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与理解融入其中,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新诗“边缘化”问题突出,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的提升。对此,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找出当前高中语文新诗教学中的不足,反思当前自身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与学生对新诗的重视,以逐渐改善新诗教学的“边缘化”问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