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初中历史课如何做到立德树人 |
范文 | 陈素敏 摘 要: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是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具有传承文化、教化青少年的育人功能,是极其有魅力的学科,历史教学应该展示學科魅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 青年学生 历史课堂 司马迁认为:“人生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是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具有传承文化、教化青少年的育人功能,是极其有魅力的学科,历史教学应该展示学科魅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在历史课堂展示学科魅力做到立德树人呢?[1] 一、利用课文内容展示学科魅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开放性教学。初中历史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过课文内容以古鉴今,以史为鉴,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灵活的联系起来。所以历史教师利用课文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更多历史知识并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否则历史课就成了历史游戏课了。[2] 初中历史新课标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在历史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利用历史教材上的内容,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中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历史知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百家争鸣》这节历史课。老师导入是这样的: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山指什么山?这谁指什么水?这一圣人呢?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课前要求学生查找大量资料了解关于百家争鸣,你知道的有哪几家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他们主张是什么?你倾向于哪一主张?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有什么主张?在历史课堂上展示交流。通过探寻百家争鸣的起源,激发学生喜爱历史、热爱学习、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节课学生表现非常踊跃,不知不觉把课堂上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掌握了,而不需要死记硬背。通过这节历史课,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人共同创造的,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做到立德树人。 二、在历史课堂创设情境教学展示学科魅力 历史学科是有魅力的学科。历史是过去的事,不能再现。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历史“再现”,将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八年级上了一节活动课《重走长征路》,我要求学生扮演主持人,写一篇导游解说词,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认认真真上网查阅有关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配合大屏幕的红军长征路线图和视频,同学们进行解说,这里是江西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对我中央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想把红军斩尽杀绝,我军在毛泽东英明指挥下,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是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思想决策下失败,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创造了世界行军史上的奇迹——长征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大屏幕播放硝烟弥漫、炮火隆隆的战争场面。) 过大渡河时学生进行了表演:当红军到达大渡河边时,泸定桥桥上木板已经被敌人拆掉了。桥对面有几个团的敌人用机枪和迫击炮封锁着桥头,红军二十二名勇士组成了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沿铁索攀过去。配合大屏幕的视频,同学们看到了,有些士兵中弹掉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渡河里牺牲了。他们的年龄跟自己的年龄相仿,通过学生亲自解说与表演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齐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 这节课学生深深认识到,长征中有多少跟初中生年龄相仿的小战士牺牲了,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出生的人难以想象的。这节课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长征精神,从而传承长征精神,做到立德树人。 三、历史事件故事化展示学科魅力 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中学生的年龄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但还没脱离小学生的幼稚心理,爱听故事。历史课有较强的故事性,如果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往往比平铺直叙讲述效果好。 美国德育学家里可纳说:“故事曾经是世界上许多大教育家最喜欢用的教育手段。”历史知识由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成,如果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教学任务。例如,学习“张骞出使西域”历史事件时,教师提问:你们吃过葡萄吗?学生奇怪谁没吃过葡萄,我说秦始皇就没吃过,你信吗?堂堂一个封建帝王,没吃过葡萄,学生一听,不可能啊。葡萄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下面谁能讲讲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学生讲得很认真,其他学生听的也很认真。知道了葡萄是西域的植物,是西汉的张骞通西域后带来的物种,带来的还有石榴、核桃等。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和西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学生轻松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积极意义。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我国现在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既能达到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教学目的,又能展现历史课的魅力,做到立德树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描述德与才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价值观塑造和品格养成。新时代的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传授历史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佚名.“立德树人”目标下中学历史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初探[J]. 文山学院学报, 2019, 32(02):121-126. [2]薛婧.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 教育, 2016(36):54-5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