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妙用解题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
范文 | 张伟 摘 要: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源,当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兴趣,他们学习起来就不用别人督促,也能够积极主动、热情洋溢,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作为压轴题,是困扰学生的重点难点,想要对这些问题逐个击破,就应导入兴趣,让学生主动展开应用题的计算分析,探究应用题的实际价值,进而还能够迁移知识得到学以致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当问题化解学生的内心满足,他们的兴趣也能够提高,从而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兴趣 技巧 高中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分析 引言 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对于数学这门基础的学科来说,部分学生在应用题分析上缺乏思路,总是一头雾水找不到解题的方向,为了帮助学生化解这些疑难杂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适当地导入技巧,帮助学生摸索应用题的解题规律,通过不同形式的解题步骤,分析应用题的题意,探究数学的根本价值,为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现阶段教学的现状,改善教育不足,促进素质变革。[1]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1.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 虽然应用题多是从生活中得到的,但部分的应用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脱节,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只能凭空想象,构建一个虚拟的想象空间,去分析这些问题,他们也认为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少应用到这些解题思路,这也是学生难以产生兴趣的根源问题,学生即使能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生活中没有遇到这些问题,他们无法在生活中检验自己的数学应用题能力,不仅兴趣不高,解题的思路也较为单一。[2] 2.教学思想过于传统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还是教师按照步骤讲,学生听,然后教师布置一些类似的命题,检验学生听讲的结果,实际上,学生在听讲中对于一些细节问题的了解不是很清楚,部分教师认为可以弱化的,不必再讲的内容反而可能正是学生的不理解之处。[3] 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具体策略 1.创设合理教学情景,以提高学生应用题解析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应用问题的学习认知水平比较低,他们使用推导法来解决应用问题。即:通过对学科主干阅读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的分析,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逐一尝试,最终得出解决的方案。这种应用程序解决問题的方式来适应难度很低,所有学生都需要依赖的应用形式的答案解决问题和缺点也很明显,当学生遇到这个话题更复杂的应用程序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思维分析涉及的知识内容,这样非常浪费时间。在更加极端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兑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使他们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推导法作为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一种方法,不适合大规模的高考复合应用问题的考试,虽然它使用方便,但其上限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问题的能力。经过相关观察和理解,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是受到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影响,形成了比较扎实的学习思维。这种学习模式是学生在以往的“应试化”学习中所形成的,作为一名高中的数学教师,要想走出这种僵局,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畅通无阻。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就为学生讲了“棋盘麦粒问题”,学生过去的学习生活有听说过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本质上是一个“等比数列”的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变化形式的学生认识到数学研究与应用,建立了相应的学习模式“突飞猛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学习思维僵化的问题,从而促进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 2.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促进应用题的“应用”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真心希望学生能够把数学问题看成一般应试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应试学习。但在素质数学教学中,这种教学认知有碍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数学问题成功的转化为生活问题,促进应用问题的“应用”。当然,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讲授“概率”知识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解“概率”知识,然后演示“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实际应用的兴趣。 3.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应用信息提取能力 在高中数学应用题中,它必然隐含着相对应的解题条件,这是学生解决应用题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缺乏这种能力,有碍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入和提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结语 总之,现阶段我国高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还不是十分理想,只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被动学习思想,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题。而高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使用创新型教学,这样才能使高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巩洪芝,何小亚,张朝辉,杨静,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2(08):233-235. [2]孙祥,倪玲玲,喻文林.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J].新课程学习(中),2011,17(05):164-166. [3]毛亚玲,刘有章,卞继轩,阳洁,等.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02):240-24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