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机推断题眼透视 |
范文 | 穆玉鹏 有机推断是高考最重要的考查方式,是必考题。那么寻找推断题的突破口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现把有机推断题的题眼列举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状态 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烃,其碳原子数均小于或等于4,而烃的衍生物中只有CH3Cl、CH2=CHCl、HCHO在通常情况下是气态。 二、通式或最简式(实验式) 1.通式 符合CnH2n+2为烷烃。 符合CnH2n为烯烃或环烷烃。 符合CnH2n-2为炔烃或二烯烃或环烯烃。 符合CnH2n-6为苯的同系物。 符合CnH2n+2O为饱和一元醇或饱和一元醚。 符合CnH2nO为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 符合CnH2nO2为饱和一元酸或饱和一元酯。 2.最简式(实验式) CH:C2H2、C6H6、C8H8(苯乙烯) CH2:所有的单烯烃 CH2O:HCHO、CH3COOH、HCOOCH3、C6H12O6 C2H4O:CH3CHO、C4H8O2的羧酸和酯 C6H10O5:淀粉、纤维素 三、结构 1.具有4原子共线的可能含碳碳叁键。 2.具有4原子共面的可能含醛基。 3.具有6原子共面的可能含碳碳双键。 4.具有12原子共面的应含有苯环。 四、性质 1.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或—CHO。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或—CHO或苯的同系物。 3.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 —C=C—、—C≡C—、—CHO或苯环。 4.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5.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COOH。 6.能与Na2CO3溶液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7.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 8.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糖或蛋白质。 9.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10.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就是酸。 注:特殊性 1.能与Na反应: 醇羟基,酚羟基,羧基。 2.能与NaOH溶液反应: 酚羟基,羧基;卤代烃;酯基。 3.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酚羟基,羧基。 4.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气体:羧基。 5.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羧基。 五、反应颜色变化 1.苯酚遇氯化铁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2.苯酚遇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3.蛋白质遇浓硝酸变为黄色。 4.苯酚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粉红色。 六、反应条件 1.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且与X2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2.浓硫酸,170℃:乙醇脱水成乙烯。 3.浓硫酸,140℃:乙醇脱水成乙醚。 4.浓硫酸加热:醇脱水成烯烃或醚,醇与羧酸反应成酯。 5.稀硫酸并加热: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6.NaOH溶液:-X被取代成—OH。 7.NaOH的醇溶液:-X消去成烯烃。 8.H2,催化剂,△:烯烃或者醛的加成反应 9.Cu,O2,△:醇催化氧化成醛。 10.[O]:醇氧化成醛或羧酸或醛氧化成羧酸。 11.Fe:苯环上的氢被取代。 12.Br2的水溶液或Br2的CCl4溶液:加成反应。 七、化学数据 1.根据与H2加成时所消耗H2的物质的量进行分析:1 mol —C=C—加成时需1 mol H2,1 mol —C≡C—完全加成时需2 mol H2,1 mol —CHO加成时需1 mol H2,而1 mol苯环加成时需3 mol H2。 2.1 mol —CHO发生银镜反应时生成2 mol Ag或1 mol Cu2O。 3.2 mol —OH或2 mol —COOH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1 mol H2。 4.1 mol —COOH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1 mol CO2。 5. 1 mol一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1 mol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42,1 mol二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84。 6. 1 mol某酯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乙酸时,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2,则生成1 mol乙酸,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84时,则生成2 mol乙酸。 (收稿日期:2016-02-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