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美术欣赏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范文

    孙妍

    摘 要:美术欣赏课常会遇到教师盲目的讲授,学生索然无味的听,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動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总结了我的一些授课经验,改善了这样的情况,让枯燥的欣赏课活跃起来,让学生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快乐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欣赏课枯燥 范画 畅所欲言 分组收集资料 分组讲解 创设情境

    美术欣赏课在初级中学美术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美术欣赏课,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在审美教育的初级阶段,美术欣赏课的授课形式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把握课堂的能力。

    面对一幅幅美术作品,学生应该如何去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难点,在调查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老师盲目地向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讲授绘画作品的构图造型、笔触、机理等形式,大谈流派、风格,老师高谈阔论,讲授时间很长,口干舌燥,学生还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索然无味,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

    那么面对中学阶段的美术欣赏教学,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课堂枯燥无味与学生互动少的问题呢?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会常常思考反思这类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下美术欣赏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准备相应的范画和工具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画面的美感及材料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学习任务重,对艺术品展览参与的不多,学生了解的很多信息都是在电子设备的图片里去认知,这样反而对真实的艺术品的材质、线条、机理等感知的越来越少,在初一年级的《在美术的世界里遨游》一课,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各个绘画种类的范画及材料,近距离让学生欣赏和了解每种艺术的不同感受和材料上的区别,学生闻闻油画颜料的味道,摸摸油画的肌理效果,观察到虽然都是中国画,写意与工笔的不同用纸及不同的画法等,惊奇于不同材质的不同画面效果,你一言我一语的提问,如油画要画多久?多长时间能干?工笔画很平整细腻是怎样染色的等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有亲和力,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还要找到作品的“闪光点”设置问题,再进行相应的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欣赏课,有时很多作品并不是我们现代的艺术作品,审美情趣跟我们现代的审美会有一定的差距,也有很多作品学生初步欣赏时并不理解更不喜欢,对于这类的作品就要让学生大胆地把他的真实的感受说出来,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

    1.如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学生有说“老师他画的是幽灵吗?”“这我也可以画出来啊,就是瞎画的啊?”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知道我们已经没有距离了,我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去了解毕加索的故事、风格及作品的背景等等,问题迎刃而解,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

    2.同样教师也可以找到作品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闪光点进行提问,如《马拉之死》里面的马拉是谁?他为什么死在了浴缸里?齐白石的《虾》有几处画错了?(实际上是画家故意这样处理的)学生找的非常认真,同时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就完全可以自己总结出来中国写意画的精髓所在,寓教于乐。相反这些如果只由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去接受,欣赏课就会索然无味了。

    三、课前收集资料,分组讲解,小组PK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请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根据教学内容分组制作幻灯片,派小讲解员进行讲解,根据讲解难易及生动程度,请班级同学对讲解进行评价PK,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敦煌莫高窟》一课中,开始只是找了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提问和讲解的教学,发现这节课还是我在讲,后来我想到了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让小讲解员自己来讲,最后我再来补充的授课方式。学生们的表现真的是让我出乎意料,有的班级甚至还有主持人,资料准备的甚至比我的要更加充分,从四大石窟到莫高窟的壁画、雕塑、建筑,再到莫高窟的藏经洞,内容丰富多彩,还有的同学去过莫高窟,讲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听自己的同学进行讲解分享,比听我一个人讲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四、创设情境教学

    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老师在单调地讲,学生听得心不在焉的情况,为了解决这样的常态,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我会在美术课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后,到前面来表演或模仿一下画面的内容,通过参加表演,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和认识。如《捣练图》一课,因为是唐代的作品,与我们现代的审美差异比较大,学生不容易接受,我就请学生来模仿熨烫部分,抻着练的几位“仕女”就需要认真观察才能表现出来人物向后倾斜的力量,这样画面才能更生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认真观察理解画面了,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五、让学生了解画家的故事及画派的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有时离不开对作者的了解,只有了解了画家的生活和性格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有一些不好理解的作品,我会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来讲一讲学生心中感知的作者。比如达芬奇只是画家吗?他还设计了哪些重要的发明?比如梵高为什么会自杀了?他的向日葵是什么时期的作品等等,学生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艺术品的内在价值。

    以上五点,是我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关于美术欣赏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审美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探索下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