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劳动技术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范文

    窦福杰

    劳动技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蕴含知识与能力的良好载体,是贴近生活与实践的积极探索。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去认识劳动技术,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去使用劳动技术,以更加积极的情感面对现实,为革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与劳动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改变了人类社会,每个人都是劳动者,只是劳动的环境与方式有所差别而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道德教育。启发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意义,激发教育学生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学习技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习到做人的基本道理。

    二、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空间。由此,中学生产生了过多的依赖心理,生活自理能力也普遍下降,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针对中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敢想敢做且极具模仿性的特点,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内容,笔者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巧做文章。根据有关内容的学习,有机地穿插开展了“我的生活我主宰,生活管理我能行”的调查,开展了“争做家庭小厨师”的活动,举办了“家用电器知多少,科普知识大比拼”的系列教育活动。

    三、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劳动技术课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爱好是助推学习积极性最实际、最活跃的内部驱动力。教学中教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动”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验探究、实践创新、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学习融为一体,达到有机的统一。使学生真正从活动中体验到实践的科学与严谨,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过多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唱主角,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学生只有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才能学会如何支配自己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就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开放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提高把握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和团队精神。其实,合作对于学生而言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成功喜悦的经历。只要敢于参与、敢于合作,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奥妙。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营造轻松自如的合作学习气氛,打消学生的顾虑,使学生乐于沟通,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劳动技术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和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同时,可借鉴和参照的经验与例子也不少。所以,要求教师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中,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已有的理论主动深入地去思考,对于新的问题更加敏感、更有创见。着眼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充分利用劳动技术学科教材新颖、富有鲜活生命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我们只有不断地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将劳动技术课程的精髓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育新一代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责任编辑韩大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