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生逢其时,尚需事竟其功
范文

    王建龙,天津市静海县实验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理事。曾获得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基础教育教改积极分子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是个教育家呼之欲出的时代,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员,我认真吸收着“工程”所提供的各种养料,积极开展岗位实践,努力从思想与实践能力上朝教育家应有应为的目标迈进,更渴望把成为教育家的使命感升华为自然的人性,实现境界的提升。我来自基层学校,从事管理工作11年,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问题的思考。当学校管理与“工程”学习成为交集的时候,引发了我进一步的思考,我用“基层”的眼光仰望教育家的星空,心里生发出几许感慨。这是个教育家呼之欲出的时代,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不负众望

     第一,时代环境孕育教育家。

     1.政治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60年探索,政体更趋科学与民主,社会发展规律被尊重与遵从,人权作为社会发展终极目标得到了保障。这其中,个人的发展权占居了显要位置,成为教育家是我们的权利之一,这个时代给教育家的出现与生长提供了肥沃的政治土壤。

     2.价值观多元并存。政体、国体的不同并未影响人的主观思维,人类的智慧成果终于成为我们共享的精神产品。中外哲学的主张、政策的角力、思想的特质等都给了我们重要启迪,让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中外教育思想史提供的养料,还有意识的多元、思维的求异。如今,我们处在思想自由如春秋战国时期而社会有序性胜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好时代,东方与西方兼容,民族与世界并蓄,历史传承与创新中,价值观呈现出多元色彩,人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实,这为教育家的生长提供了适合的思想土壤。

     3.教学观解放,更富有人文关怀。其一,我们的教学曾经必须遵从凯洛夫教育学的体系,必须遵从赫尔巴特教育学的原则,否则被视为不敬权威。如今诸多教育家思想都被引入教育过程中来,为我所用,这便给我们自己的教育观点与主张设置了一个出口。其二,我们以往是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刻板要求具体地执行,弱化了人的主动性。如今返璞归真,讲求师本、生本、学本,一切为了学生学会、会学,注重生成与体验的教学观给了我们施展教育机智的舞台。强调教师为学生服务,服务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校长的高端素养,这种服务的需求给教育家的生长提供了实践土壤。

     第二,政府职能呼唤教育家。

     1.教育是政府的当然职能。政府的职能是推动社会不断延续,不断进步与提升人类文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毫无疑义地要首先提高教育质量。建国60多年来的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与其说是教育领域的变革,倒不如说是政府职能的一次次完善与整合。谁能更好地促进落实政府这一职能?教育家当仁不让。

     2.教育肩负强国的重任。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教育发展传承史,这部传承史充分证明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育是改变现状的决定性力量。国家富强的内涵赋予了更多教育的因素,教育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谁拥有了高质量的教育,谁就有了发展的智力资源。我国的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目标,转变与否、转变的程度高低,取决于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没有教育家引领与召唤,这个进程会变得很慢很慢。同时,教育的导向功能要求我们把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变成学习者个人的自觉选择和意识,这是教育的责任,更是现实的挑战,应对教育挑战是教育家神圣职责。

     3.教育可以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对国家政策的解读、执政环节的运作、民生环境的营造、政群人际的沟通、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形成等都依赖于政府公职人员的修养。公平、正义、和谐等要素的保持,离不开执政的透明、规范与高效,而这些都发轫于教育。政府管理效能高低、执行能力大小与教育水平成正比,需要教育家前沿引领。

     4.教育投入的递增。把国家财政按比例投入到教育中来,既需要勇气与胆识,更需要追问产出。随着教育投入向占GDP4%的标准递增,国家财政保障与激励措施给教育家成长营造了适度的经济空间与物质基础,使教育家培养更加人文化、科学化、持续化、高效化。

     5.规划纲要的宏伟蓝图迫切需要更多的教育家去描绘。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内涵用两个词概括就是:公平与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公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更是我们的实践行动,这为教育家的生长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与美好愿景。

     6.教育督导为教育家的出现搭建了平台。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既是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为教育家出现提供了客观平台。现代化标志之一就是思想现代化,这面大旗由教育家扛起。让教育现代化从形到质,由表及里,与先进接轨。

     第三,教育改革需要教育家。

     教育改革是具有比较充足精神思想与物质载体储备、渐进有序系统的创造行为。目前我们的教育改革,从深化内涵提高效益的角度讲,迫切需要教育家的带领与躬行。表现在:具有时代气息和特质的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需要教育家,新课程改革的破冰前行与深化需要教育家,高效优质的教育理想的实现需要教育家,师资队伍的品质提升需要教育家,现代化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效益最大化需要教育家,国民教育的普惠性、公民文明性的扩展需要教育家。

     第四,个人发展追求教育家。

     向善是人的本性,向上是人的本能,绝非外力强加,是人禀赋的遗传使然。当代教育工作者固有的自驱力、自觉性都催生着教育家的出现。自我实现是个人发展终极目标,其最大化的标志之一就是成为行业权威,教师追求当如孙维刚,校长追求当如魏书生。无论校长或教师,努力成为教育家,是教育岗位“选择性”赋予的优势。

     第五,师生成长离不开教育家。

     成长去雕饰,是一种自然态,可以成长得好,也可以成长得不好。作为“师生”而存在的,绝非个体自然的成长,而是融合了国家要求与个人追求的主客观统一成长过程,需要学习和汲取成长养料,教育导向功能要发挥作用,要能保证师生成长程度上好与更好、速度上快与更快,这与教育家的存在息息相关。

     成为教育家是幸福的,是可能的,是必需的,我也热切期盼着更多的校长、教师成为有真正实力的教育家,去营造一个符合师生人性、释放师生天性、滋润师生品性“教育场”,服务祖国,造福人类。

     二、突破瓶颈

     从教育现实(现状)上分析,还存在制约教育家快出现、多出现的瓶颈因素。

     第一,构建适宜教育家成长的学校制度。

     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前提是构建适宜教育家成长的学校制度。

     解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的理解是:校长的办学思路决定了学校的出路,校长的办学意志决定了学校发展的程度,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了改革的力度,校长的管理素养决定了工作的效度。从“教育家”的标准来度量校长,应把教育思想、办学意志这两点作为特质。现行学校管理体制,学校办学大都体现为校长办学。学校校长位置有限,加之用人机制僵化,导致校长良性流动可能性极低,校长的发展优势不能泽及其余的人。教育家的出现失去了科学用人、选贤用能的机制与体制依托,出现教育家很难,实现教育家办学更是难上加难。

    第二,教育家智力水平更高。

     教育家并不亚于科学家,首要的是智力基础。因为科学家的工作有尺子界定,而教育家的“学说”不能尺量,况且“学说”是来“度人”的,容不得推倒重来。故更需要谨言慎行,这对教育家的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智力平常,教育智慧少得可怜,教育思维及其鲜活的状态就脆弱,无法支撑成为教育家的需要。强调这一点,并非妄自菲薄或者给那些有教育家梦想的人泼冷水,是为达到目标做好校正。

     第三,实践升华。

     教育家是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的结合体。对于教育领域的实践而言,一般可作如下区分:一种是就业层面实践,主要是为了谋生而选择教育的那部分人,其教育实践行为即如“和尚撞钟”。一种是职业层面实践,是把教育当作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种的那部分人,其教育实践行为揉进策略性成分,但限于智慧不足和坚持性薄弱而缩小了实践的包容量。一种是事业层面的实践,是把教育当作生命能量增长与释放的那部分人,其教育实践行为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扎根实践、反思实践、完善实践、升华实践、坚持实践,于良性循环中提炼概括出具有原创性和生命力的教育理论与学说。忽视实践、盲目实践、机械实践等现象几乎为一种常态,为什么做、怎么样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做得怎么样等都被漠然置之。因为行与思的不同步,所以导致我们的实践徘徊在原点上,更好的经验得不到提炼,更高的境界得不到升华。

     第四,重结果更重过程。

     根据教育家成名一般规律看,过程上,教育家出现是一个厚积薄发兼收并蓄的发酵,要有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坚韧与气魄。结果上,基本是盖棺才定论,被命名为教育家,教育家三个字成为“谥号”,所以,一般人等不到出名的那一天。还有的人,工作没几年就想出名出风头出人头地,急于造势造假,底蕴单薄无以维系成为教育家的需要。

     集体浮躁,表现为:第一,把教育家的水平“数字化”。多少本著作、多少篇文章、多少个博文、多少次活动等,数字变成了尺子,能量出水平的含金量吗?现今流行出书见刊、著书立说,这虽不是坏事,但很多“书”与“说”的含金量过低,颇有些辱没书本的内在价值。特别在教育界,“说”立了,“学”没有了, 学术虚假繁荣背后,一书抵万金的著作鲜见,这种浮躁氛围污染了教育家的成长环境,干扰了教育家成长的规律,会迟滞教育家出现的步伐。时间是一维的,同一个时间干了这个就不会干那个,有限的时间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是需要遵循教育家成长规律的。刻意雕琢、任务量堆砌是塑造不出经过智慧养料发酵而成的教育家的。所以,外部提供教育家生长的土壤很重要,剩下的还是需要人自作为。第二,对成长过程的宽容。“重结果更重过程”这句话成为了某些人只问参与不问结果的最好借口。目标不彻底,注定追寻真理过程摇摆和意志松动,这不单是成不成为教育家的问题,而是一种消极的人生状态,不朝向目标划桨的人永远达不到理想彼岸。第三,善于做表面文章。有的人热衷上公开课、写博文。上好一节公开课也许就出名了,但把准备公开课的劲头化成平日坚实行动给学生的程度如何呢?我们需要的是每一节课都用一年时间准备的认真劲儿,而不是用一年的时间只准备一节课的自我性,教育家不会诞生在不为学生终生发展用心服务的地方。至于博文、论文、论著等的质量,能与教育家水平连线的只有作品选题角度、内涵深度与贡献幅度,单纯的数量毫无意义。

     第五,明确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放眼国内外成大业者、大贡献者,无一不是早早给自己确定好了位置,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早定位未必成名成家,但不定位却一定不能成名成家。目前的现状,对一生从教者而言,有几人给自己定位为教育家呢?更多见的是人的惰性反复。人的活动需要信仰支撑,定位能够产生信仰。把教育作为一种信仰,甚至是怀着宗教般的情怀去顶礼膜拜,那思想上就接近求真、向善、臻美的教育家境界了。没了这个信仰,行为没有导航仪,人的惰性就全部释放,不作为和无作为会使教育家成长的可能性变得干瘪。

    有的人教了十几年书,却始终匍匐在教材的下面,对课程熟视无睹。狭隘的眼界导致了低位的境界,无法从具体的教材中提取出学科的教学规律,无法对课程作高位的审视,导致了无法设计出精品课程与衍生课程。有的人管理学校十数载或者几十载,却没有形成一种“经营”意识,没有把学校变成一个品牌。可以说,是对工作目标的无意识导致了出手不高、特色不明、影響不大、效益不好,教育的普惠性与真理性无所寄托,而此二性恰恰是教育家的成熟标志。

     能成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于我是一大幸事,从基层的经历谈谈影响教育家成长的相关因素,虽难免浅薄,却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感悟。我愿意和诸多同仁一道,向着教育家内涵发展的目标迈进,最起码,能因为我们的努力,给我们周围的师生增添幸福感与成功感,一天胜似一天。★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