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面向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范文

    李九如 许滔 陈巨辉

    

    

    摘要:哈尔滨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设体系,与时俱进推进学科课程和实验平台建设,加强教研与教学改革,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提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适应新工业时代转型的需要,有力推进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型人才;工程技术;专业竞争力

    引言

    我国虽然作为工程人才、工程教育的培养大国,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上却难以满足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在绿色经济与新工业时代的来临和全面振新东北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下,东北的传统工业需要转型,技术需要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围绕“创新”出发。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实现传统能源行业和制造业升级的重要保证。同时,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行业领域内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高校、产业升级的紧急任务。

    一、课程体系建设

    2019年,本专业修订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出发点,实施适应新工业时代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戰略与措施,更新和拓展了专业方向课;增设计算机实践、技能训练、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东北企业转型的人才需求情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实现由投入导向到课程导向,再到产出导向转变。

    为了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对本专业的课程做出相应调整,本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变化情况见表1。

    (1)公共课程——注重自然学科教育与社会学科教育的相得益彰、有机结合。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并且为学生以后科研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获得“底子厚”的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拓长专业宽度与高度,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科基础课程涵盖工程图学、电工学、工程力学、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等。为实施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型教育方针,建立了能源与动力专业课程新平台,包括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动力机械工程基础和热工与动力测试课程。

    (3)专业课程——注重工程技术实践,加强课程创新设计和动手实操能力。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个方向。专业方向必修课有理论、有实验、有课程设计;专业选修课为新增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等本专业前沿的专业知识,将上述两个层次的课程互相交融、有机结合,使专业课程与时俱进。

    二、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引进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为年轻博士教师提供了相应优越的工作条件和政策,吸收和留住了大部分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从而达到提高学历层次、有效改善学缘结构的目的。

    2019 年我学科教师的博士(含在读博士)占有率达到了75%,保证了本专业的高学历化,为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奠定了基础。此外,我专业还注意人才梯队的年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性的建设。目前我专业共有教师(含兼职教师)21名,分布如图1、2、3所示:

    经过多年的专业师资建设,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已形成了一支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和良好合作精神,成员数量、职称、学历、年龄合理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现有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教学需求。

    三、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而且创新能力也十分重要。本专业目前共有8门有实验的课程,其中含有系统性、创新性实验课程6门,另外,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出了5个创新及开放实验,题目在网上公布,学生可以广泛选择,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同时我专业还在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建设:

    (1)构建高水平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由于资金紧张和高精尖实验设备的价格昂贵,专业实验室建设一度进入了瓶颈期。为此,专业建设另辟蹊径,建设了省部级的虚拟仿真实验室。

    (2)研制综合实验系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中,除常规实验室建设外,借助专业科研横向和纵向项目优势,着力建设工程型和研究型的综合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研制多套适用于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实验系统。

    (3)实验教学改革。实验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更加深刻地认识专业的方式,而且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基本途径。

    专业历来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建立了与多家企业长期合作的校企合作实习和实训基地,有天津宝成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团结锅炉厂、哈尔滨市松北区起霄制冷果蔬保鲜中心、黑龙江省兰宝环保有限公司和江苏中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的认知、生产以及毕业实习提供工程实践平台,互利互惠;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完美融合,使目标有效达成。

    四、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

    (1)本专业教师向来以治学严谨著称,在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理论联系实际和教育教学法研究。新时期专业特色是立足于培养工程技术创新型高技术人才为目标,开展多方位的教改。强调“重基础、长口径、高素质”,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积极进行优秀课程、行业新兴课程建设。

    (2)加强教材建设,教材的质量不仅直接体现着专业的发展水平与高度,也直接影响学生教学的质量与专业素质的培养结果。为提高教学效果,能源与动力工程重点专业本科主要专业课程都选用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同时,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编写出版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3)目前,我专业在迈向21世纪教育教学的改革中,以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托,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雙方联合培养人才,以我为主,形成特色。

    五、本专业建设的成效及辐射效果

    通过不断的建设和持续改进,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超强的创新能力和协作创新的精神。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进入知名企业的比例逐渐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不仅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与专业相关的研发和技术类工作。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统计数据显示:本专业毕业生职位晋升比例达到57%(全国均值54%),获得职位晋升次数0.9(全国均值0.8),校友推荐度为68%(全国均值63%),毕业生自身的发展前景广阔。

    六、结语

    构建有效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要不断地融入时代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高校、企业、个人三方向的教育投入机制,只有不断持续改进和加强专业建设,才能保证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高质量。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重点专业根据专业现有的基础和条件,通过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己特色的创新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道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孟芳,张安富.“中国制造2025”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及其应对[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38(4):49-54.

    [2]张孟芳.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高等工程教育转型困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3]贾金玲.面向行业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5):87-92.

    [4]周文萱,许琳琳.本科教学质量研究动态及教学评价研究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5-7.

    [5]胡昌军,唐友亮.服务智能制造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1-3.

    编辑∕姜雯

    作者简介:李九如(197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暖通空调。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重点研究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22014001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