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范文

    贾珊珊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且突出教师主导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基于此,部分教师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一些技巧与方法,包括组织学生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科学实施教学评价.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小学;数学教学

    一、引言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由教师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有效解决问题,不断生成新知识,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并掌握知识,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法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自主性,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得到全方位训练.然而当下,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上并未得到有效运用,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基于此,下面对如何运用问题导学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进行阐述.

    二、问题导学法应用价值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不同,问题导学法是一种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实施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换言之,教师不再主宰课堂,学习主动权主要在学生手中,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他们的学习意愿、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与此同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其中,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从而有效解决问题.由此可见,问题导学法的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通常将教科书上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看似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其思维能力并未得到训练.通俗来说,学生得到了“鱼”却未得到“渔”,举一反三的能力未得到训练,甚至存在思维定式等问题.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线索,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寻求答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

    (三)加深学生学习的深度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会自主发现问题,然后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发现他们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消化知识,还能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问题导学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自主探究.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提问的质量.究其根源,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教学主线,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学生提问的质量,即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价值,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在笔者看来,教师在课前需要组织学生预习,预习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一方面,学生提前预习后,在上课时便胸有成竹,能更加灵活、高效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这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经过提前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大致的掌握,提出的问题更有深度,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在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例如,在上“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准备好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然后让学生利用视频和任务单自主学习(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及如何求平均数),为接下来数学课堂上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深入探讨问题打好基础.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明确课堂教学内容

    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明确了自身的学习需求及薄弱环节.换言之,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也知道了这节课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摒弃过去直接引入主题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这一策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构建的数学课堂更贴近学生,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实施奖惩制度,对在新课导入环节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例如,在“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这节课上,笔者请学生讲述预习后有哪些疑惑并提出问题.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A:“老师,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但是我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B:“老师,假如有两支队伍,分别是甲队和乙队,甲队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45 cm,乙队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48 cm,而小明是甲队成员,小强是乙队成员,那小强是不是就比小明高呢?”学生C:“老师,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们的平均数是不是一定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学生争相提出自己的困惑,而笔者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个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地调整教学方案,明确教学内容.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促使学生消化知识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接下来的环节便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问题带领学生梳理知识,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促使学生真正参与数学知识的建构,使他们的学习效益最大化.例如,笔者出示两组数据,如下:

    结合表1中的数据,笔者让学生分别求出甲、乙兩队成员的平均身高.经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几乎都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甲队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43.8 cm,乙队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42.4 cm.在这个基础上,笔者问学生:“刚刚同学C问我,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们的平均数是不是一定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你们结合计算的结果,能给出答案吗?”经过观察与比较,学生发现,无论是在甲队还是在乙队中,平均数都比最大的数小,而且比最小的数大,从而给出肯定的答案,即平均数一定在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间.接着,笔者问学生:“刚刚同学B问我,假如有两支队伍,分别是甲队和乙队,甲队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45 cm,乙队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48 cm,而小明是甲队成员,小强是乙队成员,那小强是不是就比小明高,你们能够帮助他解答吗?”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学生发现,平均数反映的是队伍的整体水平,但是不能代表个体:“在表1中,甲队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43.8 cm,但是有3名成员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乙队成员的平均身高是142.4 cm,但是有3名成员都超过了这个标准,所以,不能说甲队中的任意一名成员就比乙队中任意一名成员高,比如甲队中的成员3就比乙队中的成员1、2、3、4都矮.”通过对这道题的研究与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平均数的内涵.最后,笔者让学生探讨平均数有哪些特点.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每个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得到答案:“(1)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数,它是由一组数据计算出的.(2)平均数比一组数据中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3)平均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但是不能反映个体水平.”

    (四)科学实施教学评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经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系列学习过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质量.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要遵循多元化原则.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给出评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教师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方法、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完善自己,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数学课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数学知识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在高效视角下,教师应深入研究问题导学法的价值并对其应用策略进行探讨:课前组织学生预习功课,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并组织学生思考问题,再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亚丽.农村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5):44-45.

    [2]华新余.在小学数学中高效运用问题导学法几点建议[J].华夏教师,2019(31):52.

    [3]于再丽.“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解析[J].中华少年,2019(24):141.

    [4]王目桥.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9):169-170.

    [5]冯鹏.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路探析[J].考试与评价,2018(12):39.

    [6]王亚东.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法”的探究: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为例[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6(24):51.

    [7]谭后衡.试论“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J].考试周刊,2018(42):8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