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及提升策略
范文

    黄大为 赵睿 董青青

    

    

    

    摘? ? 要: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作为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调研可以看出,在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规划方面不同年级大学生呈现不同的成熟水平。高校可以通过学生个人、学校层面和社会共同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其中高校层面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下的“全方位”“全员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加强职业规划课程专业性建设,加大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力度并建立配套咨询室、加强高中生职业教育,对接大学和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策略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 ? 职业成熟度? ? 提升策略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带来就业市场的广阔前景,随之而来的还有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高质量人才的短缺。了解现有企业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社会,精准培育,关乎高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职业成熟度作为衡量个体职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有效反映个体是否具备做出符合其年龄特征的职业决策能力和态度。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成熟度研究,更能以学生为本,有效分析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差异,并适时对职业教育进行调整,使大学生职业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上海市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情况,并提出提升策略。

    一、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1.职业成熟度理论的形成。

    职业成熟度概念是在职业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主要经历职业指导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成熟度理论三个阶段。职业指导理论发展于二十世纪初,是在职业指導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步丰富起来的,主要侧重于了解职业、了解自身、做好协调。职业发展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要是从发展角度对职业选择的过程进行研究,探索个体的职业发展阶段、职业行为及职业成熟,力求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获得个体每个发展阶段的职业成熟。职业成熟度理论是在两者基础之上不断完善和成熟的,最早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舒伯提出的,是用于衡量个体是否具有做出与其年龄特征相适应的职业决策态度和能力的一个标尺。

    2.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是在职业成熟理论的基石上建立起来的,具有职业成熟度的发展性、阶段性、计划性、准备性等特征,表现为伴随着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身心的发展,个人的职业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这种阶段性发展的过程,同时还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准备、职业态度等一系列状态。因此,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概念是用来描述大学生在不同年级具备的职业发展生涯技能及做出职业选择的准备程度,并体现出相应的心理特征。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作为衡量大学生个人职业决策态度和能力的标尺,一方面衡量大学生在应对职业发展任务时,是否从知识储备、专业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做好了充足准备,另一方面衡量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成熟水平和职业问题应对能力。

    3.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的意义。

    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职业成熟度相关教育,进行职业成熟度调研,对个人、学校、社会都具有较大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促进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从学生层面来说,作为长久处于“象牙塔”中的群体,与职业世界鲜有接触,对职场和社会,一方面充满新鲜与好奇,另一方面有未知的担忧。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成熟度分析,可以以学生为本,分析个体现有的知识素养、职业技能、心理状态、综合能力等方面是否与个体所处阶段相匹配、是否为社会所需要,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我。

    其次,从学校层面说,通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调研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和咨询,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准备情况和预测他们的职业行为,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可能出现的职业问题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有助于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决策能力。以上两者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高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觉悟和职业能力,并做出适宜的决策[1]。

    最后,从社会层面说,就业形势严峻,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的转型、人才的短缺等问题,当前社会急需要一批有知识储备、有职业技能、有个人抱负的全方位人才推动发展。通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调研分析,及时了解问题所在,缓解大学生压力,提高大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使其明确自身定位,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就业动力,最终转化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力,促成国家建设不断向前。

    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模型与测量

    1.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模型。

    根据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具体情况,本文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划分为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规划三个一级维度和主动性、自信心、职业信息、人际交往知识、自我认知、专业知识、独立性、明确性、现实性九个二级维度(见图1)[2]。

    图1? ?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模型

    职业价值观包括:(1)主动性: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积极准备程度;(2)自信心:个体对自己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决策的信心程度。职业素养包括:(1)职业信息:包括当前就业状况、岗位要求、发展前景及政策法规的信息;(2)人际交往知识:职业活动中人际交往策略、技能等有关知识;(3)自我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优缺点、兴趣和爱好的了解情况;(4)专业知识:与特定职业相联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规划包括:(1)独立性: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不盲目依从他人的程度;(2)明确性:个体对职业目标的确定程度;(3)现实性:个体所选职业目标在现实中可实现的程度。

    2.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测量。

    根据这三个一级维度和九个二级维度的模型,结合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连续性等特点[3],本文提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标准,将大一到大四按照不同的年级,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成熟度标准。

    在职业价值观中,主要考查大一、大二学生在社团、社会实践中的参与主动性,大三、大四则侧重于寻找实习机会和工作的主动性与自信心。在职业素养这一测量标准中,大一、大二着重对自我的认知、对专业认知、学校人际关系的冲突处理等,而对大三、大四学生则更注重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人际交往圈建立、工作领域定位等方面。在职业规划中,重点测量大一大二学生在班级、社团、学校中的参与情况;大三、大四学生则寻求实习和工作机会、就职问题应对处理情况等方面。

    三、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调研及分析

    为了调查了解各高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提升的相关建议,本文对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均为本科在读学生,覆盖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70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89份,有效回收率为99.29%。在被试人员中,共有大一学生345人,占比20.3%;大二学生291人,占比17.1%;大三学生369人,占比21.7%;大四学生684人,占比40.2%。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1.大学生总体上已经形成较好的职业价值观,但年级越高,主动性和自信心越低。

    图2? ? 大一到大四职业发展水平中的主动性维度

    图3? ? 大一到大四职业发展水平中的自信心维度

    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大一到大四有约超过70%的學生能够在各自阶段展示出较好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各项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的责任。但选择不确定选项的比例逐渐上升,职业主动性和自信心均呈下降趋势。体现出在校学生越临近毕业越出现明显的迷茫,不确定自身是否会主动尝试,也不确定自己能否胜任今后的工作。本文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对于自我的探索不够深入,难以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因此实际接触实习和就业时产生退却心理;其次,学校对于学生的支持和引导效果欠佳,缺乏专业咨询。

    2.大学生职业素养整体较高,但在职业信息获取上存在能力缺失,且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分析问卷,课题组发现被试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基本符合各阶段交际能力的要求,同时自我认知能力基本达到要求。但数据显示,大三、大四相较于大一、大二的自我认知能力出现轻微倒退。

    图4? ? 大一到大四职业发展水平中的职业信息维度

    从职业信息获取能力这一维度的数据图可以看到,各年级约40%的学生对于职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刚刚达到合格水平,其余学生对于当前就业状况、岗位要求、发展前景及政策法规的信息获取能力与所处职业阶段不匹配。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学生对于职业信息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但是自身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却不能满足阶段性要求;其次,学校在职业教育指导上存在缺失,没有重视相关领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知识普及。职业信息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部分,应当做到全方面和全覆盖,学生对于职业信息存在漏洞,带来职业素养的缺失。

    图5? ? 大一到大四职业发展水平中的专业知识维度

    在专业知识二级指标中,大二年级专业知识的水平最高,而大三、大四反而在降低。大二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相对大一来说新鲜度较高,从而产生较高的积极性,而大三、大四降低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忽视。随着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部分大学生变得急功近利,逐渐开始形成错误观念,即工作实际经验的积累优先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极端的是宁愿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也不学习大学专业课程。大三和大四面对的是就业方向的选择,没有考研和出国打算的学生,重心渐渐转移到实习和兼职上,因而容易因为时间冲突选择放弃专业课程。

    3.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水平整体较高,但是独立性上成长缓慢。

    在现实性和明确性两个指标对应的数据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体较为明确和清晰,在对应阶段能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出较为清晰的选择。在职业规划这个一级维度中,问题主要出现在职业规划的独立性上。大一到大四认为自己能够相对独立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的学生比例不断减少,而不清楚自身能否做到独立的学生比例在不断增加。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绝对水平不会随着时间下降,因此可以把这一趋势理解为学生独立性的成长没有满足年级增长带来的对应要求,即虽然学校的职业教育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较为独立的职业规划能力,但是他们的独立性并没有达到当前阶段应该有的程度。

    四、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升策略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提升空间较大,解决当前问题可以从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展开,三方协同,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

    1.学生层面。

    (1)保持积极的就业态度和信心,不断尝试自我探索。

    良好的心态是认知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就业虽然存在一定压力,但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专业技能上,都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在职业价值观树立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渠道、多途径、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机会,充分展示自身才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就业态度,从心理上做好万全准备,以积极、自信的态度迎接就业挑战。另一方面,应该做好自我探索,从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四个角度不断审视自己,以动态的视角调整自己的前进目标和方向。

    (2)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探索外部世界。

    专业相关领域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对长期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应该用长远且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专业的知识储备贯穿个人的职业生涯始终,除课堂专业知识的掌握外,大学生还应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比赛、实践,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途径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只有在大学阶段掌握专业知识、积累专业技能,才能拥有探索外部世界的不竭动力,提高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2.学校层面。

    (1)科学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加强职业规划课程专业性建设。

    学校对于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方式是多样的,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职业规划类课程,因此,学校要做好职业规划课程的专业性建设。首先,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以此安排学习和生活[4]。其次,学校应重视思政化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融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匹配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规划,并做出动态调整。最后,在做好师资队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培训和管理,成立专门的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研室,以先进带后进,提高教师的整体理论、实操水平。

    (2)关注学生职业教育阶段性特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下的“全方位”“全员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

    区别于大四突击进行的“就业指导”课程,学校应注重构建贯穿大学四年的“全方位”“全员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自身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阶段,知识、能力、视野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一定要符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坚持阶段性和全程性相结合,以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细化到每个年级,大一阶段应重点培养他们的生涯意识,利用新生教育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其关注生涯规划的意义。对于大二学生,学校要引导他们走出探索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利用社团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对于大三学生,学校可以增进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就业道路。大四学生正处于就业的关键期,学校要鼓励他们进行生涯实践,积极帮助他们联系企业和公司,开拓实习岗位,并为他们讲解更多的就业流程、户籍、档案等政策等。

    (3)面向存在职业困惑的同学做好个体引导,集中校内资源开设职业咨询室。

    职业教育的最终对象是学生个人,因此在针对所有流程和阶段做好必要的职业教育及引导之后,学校应该将重点放到具体的学生身上,而开设职业咨询室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学生通过向咨询室寻求帮助,让咨询老师为自己提供职业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建议,从而获得帮助,学校实现对于大学生职业教育的课堂内外全覆盖。

    3.社会层面。

    (1)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让企业、“校外导师”融入职业教育环节中。

    大學生的职业教育本就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这就要求大学生职业教育必须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在教育环节中引入企业资源之后,学校可以给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既有助于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又为企业建立了人才库[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做好高校与企业的衔接,又要做好大三到大四再到就业的衔接。在大三下学期,学校可以开展针对大三的暑期实习招聘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可以在暑期提供岗位甚至让学生在大四和今后毕业依然留用的岗位。如此学生在大四阶段可以有机会在熟悉的公司继续工作,同时企业也可能在学生的毕业论文环节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数据支持。当然,低年级学生也可以参与这个过程,企业和“校外导师”可以参与前期的职业教育环节,为他们提供有别于任课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2)加强高中生职业教育,以外部力量统筹高中和大学的教育内容和路径。

    目前,部分研究者认为职业教育的起点是大一入学时,其实不然。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不能通过大学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完全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还需要在高中进行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这样首先能够解决的是高中生职业目标的问题,高中专门开设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在不同职业领域的优势和劣势有较准确的判断,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有较早的思考,进入大学之后的发展目标会更加清晰。其次,一些高中生填报志愿时没有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选择转专业或者考插班生进行专业调整,部分学生只会浪费四年,勉强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在专业选择的时候付出所学专业与求职意向不匹配的转换成本,转换到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浪费本专业学习成果。因此,高中就开展职业教育可与大学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对接,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睿,刘建,陈楚瑶,等.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13.

    [2]戴维.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16.

    [3]李忠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接受机制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15.

    [4]何焕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现状探索——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9(3):18-20.

    [5]贾奥博,魏红仕.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调查分析与职业指导[J].林区教学,2017(6):119-120.

    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2019-D-060)的成果之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