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教育实现路径
范文

    武小茜

    摘 要: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能引领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发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时尚创意、网络热点、智慧交锋、能量传递为设计宗旨,将意识形态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传播融入当中,有助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风尚。

    关键词: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新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如何利用网络新阵地,在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高校应立足学校实际,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分析研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整合校内各项资源,寻求符合本校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途径。

    一 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是信息化条件下校园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类型。它以计算机和通信两大技术的融合为基础,是对校园文化的模拟、再现和延伸。校园网络文化从广义上讲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校园网络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平台、校园网络技术、校园网络软硬件设备等,是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外壳及承载体。校园网络精神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理想追求等,是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校园网络文化之一。狭义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层面,本文探讨的是广义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高效利用网络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宣传与引导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近年来,“教育部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不断增强教育的时代感、生动性和吸引力,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生工作品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高校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到新时期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不仅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生动性和吸引力,而且有助于全方位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纵深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效力量。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几个特点。一是主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参与和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的的创意和生产中。二是针对性。将教育内容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当中,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针对性作用。高校应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开发具有意识形态引导作用的文化创意,以网络作为传播途径,将具有文化内涵的网络文化在校园中深入推广。三是实效性。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责。为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校园网络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于无形中推动了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二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载体枯燥乏味、少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因此,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网络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成效、打造文化教育品牌任重道远。

    (一)丰富教育资源

    校园网络文化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资源,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时俱进中呈现了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载体的改变。打破传统的课本、报纸、杂志等文字载体,导入图片、音乐、视频等新媒体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从枯燥乏味走向生动有趣。二是教育角色的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由原本单一的教师身份,转向了教师和学生自主采用新媒体、网络文化等方式多途径获取知识,提高了思想政治知识传递的高效性。三是教育对象的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如何提高教育对象的学习主动性、扩大教育对象的受众覆盖面,以及增强教育主体的知识吸引力等问题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校园网络文化利用其自身优势,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二)提高教育成效

    校园网络文化以“以学生为本”,紧扣青年学生需求,在当中汇入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思想等教育内容,以接地气、年轻时尚的姿态,将网络文化的时代感和青春气息很好地展现了出来。校园网络文化围绕着一个卡通或品牌塑造的形象,以“是什么”“说什么”“怎么做”强化内容供给,不断挖掘校园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潜藏的文化育人题材、内容和精神,以生动的故事诠释深刻主题,以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鼓舞青年,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教育思想。校方开发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动画片、flash H5等符合网络时代特性的方式,引導青年学生从认同卡通形象到认同它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

    (三)打造文化教育品牌

    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教育课程缺乏兴趣,他们思想较为活跃,喜爱新鲜事物。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是一个紧跟新时代步伐且富有创新性与可行性的重要对策。校园网络文化产自于校园,传播于校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施教者。福建师范大学小葵新媒体工作室系全国高校网络新媒体工作团队中的优秀团队之一,其在思想政治引领类的文创有很多,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信片、小葵说孝书签、《我的青春我的团》团学教育读本等,这些读物用活泼的卡通图画和诙谐有趣的语句吸引了广大学生群体。相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校园网络文化更加生动有趣,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路径

    “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义。如何有效利用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主动占领校园网络文化新阵地,掌握校园网络文化的主方向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想赢得教育主动权,必须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辐射范围,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主要动力和主要力量。一是融入校园文化,推进校风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文创当中,通过设计宣传校风校训的动画片、H5、书签等,且在学习中推广,营造出浓郁的校风校情。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术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校园网络文化当中,研发出相关的微信推文、漫画解读、动画讲述等,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核心精神和背后的深刻含义。三是汇聚多重资源,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校园文化、互联网等多渠道多元化的资源融入当中,设计出富有思想引领、正能量、青春活力的校园网络文化。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的,开展形式

    多样的教育活动随着校园网络文化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输出渠道多样且富有新意。一是运用微博平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力。各院校可利用微博平台推出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原创文章,或转发一些党媒和主流媒体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关文章,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可通过该平台实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覆盖面。二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教育精准性。运用自媒体平台,将教育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精悍干练的语言表达推送。三是善用网络文化实物以加强教育的有效性。校园网络文化种类繁多,充分利用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将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内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物,把重要的核心精神印制在文创本、绘画、钥匙扣、卡套、明信片等物件上,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有效

    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纯洁性,校方作为主要管理者,可凝聚师生的力量组建文创团队并覆盖到各层级,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与监督。一是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学生事务部门负责人构成的组织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正确的思想引领。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人专管、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做到责任到人、权责明确;建立发现、上报、解决、反馈的流程以及信息监督和网络舆情监测等机制,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消除网络安全隐患,有力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完善层级架构。注重师生团队的组建与培养,实现校内各层级全覆盖,做到层层有组织、层层有监管,加强团队的整体化和影响力;选拔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力和捕捉意识形态敏锐性的优秀学生干部,让其设计研发校园网络文化,协助团队老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师生共同守护校园网络思想阵地,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纯洁性。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呈现出市场需求量提高、受关注度增加、品牌数量增长的趋势,但校园网络文化在建设与管理的机制中仍存在以下问题:校园网络文化的的款式和数量待丰富、品牌内涵和品质待提升、宣传和舆情监管待健全等。

    参考文献:

[1] 关洁.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5).

[2] 朱湘鸿,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及其有效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

[3] 陶磊.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反思和建构[J].求实,2010(7).

[4] 乐斌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5] 黄娜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