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额教学中高中地理作业观的变革及策略 |
范文 | 倪锦玉 【摘 要】教学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及发展规律,但是,由于目前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部分地区仍然实行大班额教学,这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新课程理念相违背。因此,如何在大班额教学中贯彻实行新课程理念是目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传统的地理作业观导致的诸多不足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文章对高中地理教学经验进行探究,目前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地区要解决传统地理作业观的弊端,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变革传统的地理作业观,实行作业分层,达到有效作业,以契合素质教育内涵以及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大班额;地理作业观;变革;有效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27-02 一、新课程理念与大班额教学中地理作业的矛盾 (一)传统地理作业观与新课程理念相冲突 一直以来,我国课程研究的主要取向是工具理性主义[1],一味追求完整的逻辑体系及標准的一致性与统一性,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是高中地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2]。作为课堂延伸的地理作业及其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以满足新的地理课程要求,真正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以往地理教师布置作业过程中盲目、随意找一些练习题给学生练习的作业观已不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也将弊大于利。 (二)大班额的现实局限及传统地理作业的不足 新课程理念对地理作业观有新的时代要求。正如教育部有关文件中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降低标准班额。”[3]大班额教学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于条件欠缺地区。而在这种大班额教学中,传统地理作业设置的缺陷更为突出,包括作业布置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师主导性、地理作业数量过多但质量欠佳的不足性、地理作业完成模式的单一性、地理作业内容的枯燥性、地理作业功能与价值的缺失性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地理作业效用不高、功能缺失、教师疲累、学生不爱的局面。(1)作业设置不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他们的个体差异,作业布置没有层次性;(2)追求地理作业的数量而不重视地理作业的质量,使得学生疲于“赶工”,甚至抄袭,更别谈学生减负及期待学生通过作业能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3)地理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导致作业形式、完成方式单一,难以考察学生对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地理知识的掌握;(4)地理作业单调、呆板、趣味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及内在动力;(5)地理作业的功能与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只强调认知功能,忽视了作业的探究与价值功能。 二、大班额教学中地理作业观的变革:有效作业 基于以上背景,有必要变革传统的地理作业观,改变其以往效用不高、功能缺失、教师疲累、学生不爱的尴尬局面,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地理作业观,并探究有效地理作业观的实现策略。 (一)有效作业的概念及内涵 从地理教学的角度看,地理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4]。广义地理解,任何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且有助于形成教学效果的作业都属于有效作业[5]。 首先,有效作业强调的是作业全过程的科学性。包括从作业内容的选定、题型的设计、完成方式的确定、作业批改的形式到对家长(科组、学校)评价的反馈等环节的科学性。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作业练习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其次,有效作业强调高效率。有效作业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样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同时,以高效率的方式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作业设置要持有适时、适量、适当的三适理念,作业布置的时机不对、作业量过多或过少以及作业内容的不恰当都会导致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不高,即使最后能达到作业的部分预期功能也将影响学生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发展。 此外,有效作业还强调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强调通过有效作业,教师能够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及时改进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跟进学习;同时,也强调通过有效作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有效地理作业的功能 一般来说,从学生的角度看,有效地理作业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兴趣,构建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形成独立思维,发展多种智能;从教师的角度看,有效地理作业有助于教师在作业反馈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策略;从整个教学生态来看,有效地理作业有助于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 三、有效作业策略:分层设计 在大班额教学的现实面前,面对传统地理作业观的诸多不足,对地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是目前较为科学的策略。地理作业分层是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作业分层设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也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不同个体的发展从同一时期开始,最终也达到同一发展水平,但是不同个体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发展速度不同”[6]。说明教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分层。其次,均衡发展是当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理念。已有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减轻课业负担、作业分层设计,是学生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施均衡发展教学理念、促进全班学生共同成长、全面提高的重要保障[7]。此外,我国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哲学思想,而作业分层设计正是这一古老而不过时的思想的体现。 总之,目前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地区要解决大班额教学中传统高中地理作业观导致的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变革传统的地理作业观,实行作业分层,达到有效作业,促使大班额教学中遵循素质教育内涵以及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林小鸟,王宝剑,熊莹莹.试论新课程视阈下的高中地理作业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EB/OL].[2017-01-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6/200206/316.html. [4]郑学生.如何设计有效的地理作业[J].中国校外教育, 2014,(23). [5]郎红琴.有效作业的多维性分析[J].教育探索, 2012(11). [6]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利维森,等.心理学纲要(上册)[M].周先庚,林传鼎,张述祖,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7]陈兴宽.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