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好习惯的“来历”
范文

    蔡真妮

    樱桃核放哪里

    带孩子从美国回来探亲,三岁多的儿子三猪经过长途飞行,到了姥姥家已是口干舌燥。看到桌子上洗好的一大盘鲜红的樱桃,三猪立即扑上前去,抓起来就往嘴里塞,大人问话都顾不上答,吃得沿着嘴角往下流红水。

    姥姥两年没有见到外孙了,不眨眼地盯着看,看着看着,突然转过头来跟我说:“这孩子真有好习惯。你看他吃樱桃,每一个核都用手拿出来放到旁边的小垃圾盘里。”

    我不禁奇怪地问:“樱桃核不放垃圾盘里还能放到哪里去?”

    姥姥回答说:“亲戚家和朋友的小孩,都是和三猪差不多的年龄,他们吃完的水果核顺手就扔了,逮哪儿扔哪儿。等他们走了,得仔细清扫地板,把水果核都清理出来呢。”

    然后姥姥问我:“这孩子的好习惯是怎么来的,是天生的还是你教的?”

    我本来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儿,没想到在我妈眼里却属于好习惯之一。经她一问,不由得仔细去回想,这个习惯到底是培养出来的,还是天生的呢?

    学习找垃圾桶

    在美国,父母在孩子刚刚会走路的时候,就教孩子垃圾要送到垃圾桶里。比如剥开一块糖,糖放进孩子嘴里,糖纸会让他拿着由大人把着他的小手,走到垃圾桶跟前,反复告诉他:“垃圾要扔进垃圾桶。”然后让他松手将糖纸扔进去。

    这样不断地强化,孩子很快就学会说垃圾和垃圾桶这两个词了,也知道了它们的用途所在。等到孩子稍大一些,可以独立行走了,零食的包装袋、喝完的饮料瓶等等,大人也都会告诉他这些是垃圾,要送到垃圾桶里去。每次孩子颠颠地跑去扔了,大人会给予口头的鼓励和表扬。到后来,孩子习惯成自然,手里一有垃圾就会很自觉地去找垃圾桶了。

    还有,像玩过了的玩具一定要收拾好,放回原处,之后再去干别的,这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了。所以,到三猪这么大,废物扔进垃圾桶或收拾玩具等等,都已经变成本能的反应了。

    “水土问题”

    我回国后很忙,三猪白天基本上都是由姥姥带,也经常和别人家的小孩儿一起玩。姥姥对待三猪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几个星期以后,有一天在家里吃饭,我震惊地发现,原来自己吃饭的三猪,现在竟然要让姥姥追着喂了,更有甚者,他一边吃樱桃,一边往地板上吐核!

    “他怎么变得随地吐核了?”我问道。

    妈妈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水土问题,到了姥姥家就变得没有规矩了。”

    我又问:“为什么要追着他喂饭?”妈妈说:“不喂孩子就不好好吃,我怕他吃不饱。”

    在国内的最后两周,眼看着孩子变得越来越无理取闹,玩过了的玩具也不收拾,水果咬一口就扔到一旁,再去咬下一个,稍一不顺心,就躺到地上耍赖打滚,我批评他,他却根本不听,说重了,姥姥就出面拦着,不让我招惹孩子。

    重建好习惯“工程”

    等到后来回到了美国的家中,我又开始了重新培养他好习惯的“工程”。他玩过玩具不收拾,我就不给他新玩具玩,以此逼着他先将玩过的玩具收拾好了再说。他不听,躺到地上打滚,我立即站起来走开,连同新玩具一起拿走。他闹了一会儿见没人理,只好自己爬起来,到处找我。我领着他回到原地,看着他收拾好了玩具以后,再把新玩具给他。

    吃完的水果核,我又像他小时候那样,把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把核扔到垃圾桶里,告诉他:“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

    吃饭时,他不吃了,我就收拾走,并将零食全部放到他找不到的地方,等到下一顿吃饭的时候,他立刻变得狼吞虎咽了。

    经过两个星期的拉锯战,他终于又变回到那个有规矩的小孩儿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坚信,孩子的好习惯绝对是培养出来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