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不可忽视的“知识拓展” |
范文 | 李秧 【摘 要】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第一轮使用即将完成,教科书推出之后引起中学历史教学领域的广泛讨论。往往大家关注的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内容变化以及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而围绕教科书辅助系统之一的“知识拓展”,却往往被教师和研究者忽略,然而作为部编版教科书每一课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教师认真的研究与教学实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科书;知识拓展;历史教学 2016部编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历史教科书,至今都已经投入使用。关于部编教科书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从教科书投入伊始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笔者发现无论是课程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大都围绕课文内容和体例的变化。而对于课文的辅助栏目关注甚少,尤其教科书每一课最后的“知识拓展”更是少有人问津,然而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意识到,这块内容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课文可以分为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在课文辅助系统部分设计有“课前导语”“人物扫描”“相关事实”“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栏目。叶小兵认为这些栏目是为了加强教科书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展开多种学习活动。部编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 一、“知识拓展”的教学现状 为了更为全面了解“知识拓展”在历史教学中的影响力,笔者对于课文辅助系统的教学应用和学生兴趣程度做一个调查。笔者选取所在城市的部分学校九年级学生,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共随机发放了300张,收回有效问卷268张,无效问卷大都为无差别填写。调查内容分为对于课文辅助系统各个部分的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和教师上课应用情况。 调查结果,课文辅助系统学生经常自主阅读的比例: 从调查结果比例表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课文各个辅助系统的重视和利用程度是不同的。对于教科书正文部分的内容,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对于教科书正文后的“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的利用和重视程度明显下降。而学生对于至于教科书最后一部分的“知识拓展”却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虽然教科书辅助系统的某些部分的设置,其出发点就是引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对于历史的思考。但是如果当学生比较关注这一块历史知识,而教师却无意间因为教科书的编排和教科书使用的习惯而忽视了这块内容,那么对于历史教学本身而言将是失去了一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历史问题的契机。 二、“知识拓展”的特点 “知识拓展”从栏目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个部分应该是课堂主体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课文系统体现的是课标规定课程内容,而“知识拓展”却对于学生理解主体内容,以及进一步研究历史,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笔者对于九年级下册“知识拓展”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特点。 第一,知识拓展的内容类型多样。1.关键名词拓展解释,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战争》一课中的“东印度公司”,类似的有绥靖政策、柏林墙、十二月党人、苏维埃等。这一类型的拓展,有效补充了对于课文中关键字词的具体知识,对学生理解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绥靖政策,这是学生理解为什么国联和英法等国无法在二战之前阻止法西斯势力扩张的关键知识。2.历史事物产生的具体介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研制原子弹”,类似的有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他型汽车。这类拓展,符合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历史动力。3.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近代科学和文化》一课中的“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类似的有“曼德拉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人物故事类型的知识拓展,是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人物,感知历史人物魅力和品格的重要载体,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获得更深的情感的体悟。4.历史事件的具体介绍,如《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中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类似有“西进运动”和“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1917宪法”。像第三次科技革命本应该是课文正文内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绝对不能忽视。5.书籍介绍,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中的《母亲》与《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还有《寂静的春天》。这样的书籍介绍,一方面可以作为理解历史补充,更能够吸引学生进行有关历史的自我阅读。 第二,数量与字数事宜,图文并茂。每一课的知识拓展,只涉及一到二个关键词。九年级下册22课,一共涉及了24个知识点。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次因为每课基本只补充一个知识点,也能使学生的拓展学习有聚焦性,提高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知识拓展的字数基本控制在200字左右,最多的一篇 “曼德拉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字数350字左右。这样的字数设计,既能够对于一个知识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同时也能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當然由于字数的限制,有一些知识点显然不可能具体介绍,例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由学生自我学习往往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讲解和利用这一部分内容。22课的知识拓展,一共配有8副图片,可见对于知识拓展,编者还是非常认真地对待的。往往图片的引用,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也使得知识拓展,成为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一块内容。 三、“知识拓展”的运用 首先,合理设计,授课讲解。教师介于平时教学任务的压力,对于课后的知识拓展往往选择忽视,殊不知知识拓展对于教学的完整及教学效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若能在课前好好挖掘,加以合理设计,并同课文内容有效整合,会使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如前面所提到的九下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出现新变化背景之一就是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而最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是什么?这里就可穿插知识拓展中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讲解,这次科技革命有着怎样的特点,带来怎样的影响,具体带给西欧日本是怎样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到科技发展推动了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进而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促进社会的进步。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后面的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一课也有关联,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子目里,我们要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背景,正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经济活动打破国界和地域的界限。如果没有之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讲解,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会产生不解。因而必要的知识拓展内容讲授学习,有利于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引导自学,提高学习能力。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课后的“知识拓展”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仅仅是一看而过。而一些知识拓展甚至会作为材料运用于练习,学生能力有限抓不住重点而无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这就需要教师示范引导,如何有效高能的进行知识拓展。如九上15课《文艺复兴运动》一课中知识拓展“莎士比亚名言摘录”,可做以下引导:1.寻找摘录里与本课文艺复兴核心思想一致的名言。文艺复兴的思想潮流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明确了这一点,那么相关名言不难找,“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对自己忠诚……”“首先对自己信任”等,都是对自我对“人”本身的肯定,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2.摘录里除人文主义精神外,还有哪些是值得肯定倡导。从“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术”等,明白时间书籍的宝贵,立身处世要勤勉谨慎诚信等,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3.从莎士比亚的名言中感受人物形象。通过第一、二问的引导,学生就不难感受到莎士比亚是一个思考深刻、目光敏锐、勤勉诚恳的人文主义思想推动者,而不仅仅是书中文学巨匠这个称号。形象有血有肉、立体的呈现。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有助于将知识内化、迁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搜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鼓励合作,提升核心素养。以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为例,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需要在较全面的了解史实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辨证思维分析出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系,这对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们需要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才能提出一些合乎逻辑的历史解释。“知识拓展”作为课文正文内容的补充,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由于“知识拓展”不是课堂重点内容,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师生、生生合作的方式并结合教学重难点,服务于教学目标,最终能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九年级下册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课的重点是意大利、德国、日本三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以及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那么面对意、德、日的挑战,世界形势如何,特别是英法等大国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的思考虽然不是本课重点却可以帮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本课重点内容的同时衔接下一课的学习,并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与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而关于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初期的态度正是本课“知识拓展”的内容。因此,笔者在本课教学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知识拓展”为材料,在互相合作中了解绥靖政策的原因、主要内容;又讓学生分别站在德意、英法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立场上分析三个阵营在绥靖政策下的国家前途,进而分析出绥靖政策的主要影响。通过合作探究和讨论,学生们理解了何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对人类命运有深刻关怀”。同时学生们也理解了德意等法西斯国家猖獗的原因、法西斯国家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提升了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教科书课文内容的每一部分教师都应该研究并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无论使教科书的正文系统还是教科书的辅助系统,都不应该被我们所忽视。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分析教科书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教科书的正文系统和辅助系统有机结合,以及思考并设计最优的教学方案,才能全面发挥教科书的育人功能。而“知识拓展”作为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与有效利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