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
范文 | 摘?要: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诗歌教学,因为诗歌教学是贯穿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增加对于古代意象的深刻理解,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也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强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对于诗词赏析和鉴赏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们对于诗歌中意象的敏锐程度和理解力。 关键词:语文教學;意象分析;重要性 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当中,诗歌这一重要的文化也一直流传下来,为了在当代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让当代青少年更好地领略到诗歌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就要求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加强对于古代诗词的教学力度。初中语文教师们也应该提高重视,为了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以及发扬中国传统的文化,让学生们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就必须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古代诗词的教学和引导。 一、 在古代诗词教学中意象的重要意义 (一)意象的内涵 在古代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意象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写作手法。其中“意”是指一种寄托情感的表现手法,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感情;“象”则是一种具体的事物,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即为意象,意象便指的是古代诗词当中经常性以一种具体的事物来承载诗人的情感。比如月亮这一意象,通常寄托相思之情或思乡的情感,在古代诗词中使用非常广泛。在特定的情境下,诗人用一种事物来表达难以直接诉说的感情,不但没有使得这种感情削弱,反而使无法说出口的感情更加浓郁,更加富有深意。古代诗歌学习这一模块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古代诗词以及诗歌教学这一模块找寻创新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意象的引入就是运用了创新的模式,对不同诗歌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的一套新的创新型方法。在探索如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时,需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并且找对方法。重点就是要把意象这一概念和写作手法运用到日常的语文古诗词分析教学中,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该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趋势做出教学方面的创新,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过程中,运用引入意象的方法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在进行初中语文古代诗词的教学时,要以传授技巧和方法为主,对于文章不能只理解表面意思,有时候还要对文章进行分析,才能理解其中深意,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学生对于意象的敏锐程度进行培养,达到深层次理解古代诗词内涵的目的。对于意象的分析思维如果能够很好地培养起来,在进行古诗词赏析时就能有更全面地思考,对于古代诗歌核心的思想挖掘也有很大作用。 (二)意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意象作为古诗词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改变诗歌的结构,组成诗歌的基本内容,以及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想要加强对于学生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就要重视意象的理解。对于现在的初中生在进行语文古代诗词文化的教学时,应该先进行多种意象的基本介绍,再让学生灵活运用,体会不同意象在诗词当中的推动作用。新课改慢慢渗透了初中生素质及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同时,专业人员对语文这一重要学科的授课理念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初中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督促鼓励初中生的古诗词学习和赏析。但是初中的学生们真实的鉴赏水平以及鉴赏方向的选取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不正确的现象,这种现象非常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就要引入意象这一概念,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也有必要对此做出正确地引导。我们国家对古代诗词和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看重。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成长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地方就是学校,这个时候,孩子的想法和对于一个事物的看法都正在形成当中,远远不如成人。因此,为了对学生的精神高度进行提高,我们国家的教育部相关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具体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引入意象进行引导和教学这一方法就正好迎合了相关的政策要求,从各方面都可以有效督促鼓励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并且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以及对于细腻情感的领悟程度。对于初中语文老师而言,对于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正确引导以及如何引入意象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 二、 古诗词教学当中的问题所在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结合意象进行分析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古诗词教学的难度得以降低,并且也能够保持古诗词教学的高质量。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意象的引入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比如老师的引导,相关的教学模式等,这些问题对于意象在语文古诗词教学领域的应用都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就要重视这些问题并做出解决措施。 (一)教师对于意象的引导不足 在初中语文古代诗词的教学当中,老师们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还不到位,很多老师还没有认识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象分析这种模式的运用,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多么大的影响,以至于还没有真正在心里敲响警钟。太多的老师心目中还是不太重视,很多情况下进行的古诗词教学还是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很少给出自己的意见或对此做出引导,更多的老师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没有意象分析这一部分内容,甚至不太重视古代诗词文化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这种方式的教学显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心智成熟和古诗词赏析能力培养都有着负面的影响。 (二)学生自主运用意象进行分析的能力不够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大多是老师过于注重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理论知识的教导,而忽视了意象的灵活运用以及学生自主分析的重要性,在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的初始阶段就是让学生自己摸索意象分析的方法,并且尝试着自己去理解一些新的意象,根据这一意象在诗词中出现的位置以及前后句的联系来进行猜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赏析和灵活分析意象的能力。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输出知识,那么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对古代诗词可能会产生讨厌的情绪,这就会在学生今后的成长和语文学习方面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进行意象的引入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地分析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意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予学生可以自由赏析的权利,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他们的自学意识和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初中古代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因材施教,只是单纯地进行意象以及对应的思想感情这种知识的灌输,而不让学生们学会自主灵活运用,这样的方式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对于古诗词赏析技巧的掌握也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赏析和运用意象的能力不够,对古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也很不利。 (三)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有待完善和重视 由于意象的引入这种赏析模式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当中属于不太主流的教学方式,因此不同于其他已经形成规模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多老师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制度性的模式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起来,而是将其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方式,或者只有在古诗词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完全无法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才会将意象分析这种模式运用到古诗词的教学当中。这些做法都很不利于意象分析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的发展,也不利于这一教学模式发挥它本身对于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提高的有益作用。虽然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在专业领域得到了认可,但是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依然没有成为制度化的教学模式。即使教师采用了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没有专业进行分析和学习,对于这种模式的运用往往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导致效果不太理想。也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出现,运用意象分析古诗词这种教学方式成为制度性教学模式道路上困难重重。 三、 提高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运用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在教学时对于意象的引导 对于意象合理的引导和进行适当的互动可以使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得以激发,在进行古诗词的赏析教学时进行意象引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初中生们本身存在差异,对此老师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的学生不能都使用一模一样的指导方法,而应该因材施教,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在小组内部共同讨论对于古诗词中意象的不同理解,使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很好地取长补短,获得进步。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例如,对于古诗词赏析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讲,可以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现自己在意象理解方面的独到之处,对他们的进度和理解方面多一些关心。对于本身古诗词赏析基础就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当中鼓励他们多多发言或在小组当中起领导作用,带领小组内的成员根据意象找出正确的思想感情,依据兴趣适当督促,这样就能很好地发挥意象在古诗词赏析中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自主运用意象赏析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自主运用意象的能力是根据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的前提,学生只有在能够自主思考意象含义的前提下,才能在古诗词赏析时对意象有自己独特地见解和更深层次地理解,只有独立思考意象的含义才能够对每篇古诗词都有自己地理解和看法,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做出培养,就能够事半功倍,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运用意象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对于古代诗词进行理解。例如,在进行古代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不直接进行讲解,课前先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此篇诗词中意象是什么以及意义所在,布置几个与古诗词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上课时让学生们针对这篇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诗词的整体解析。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们自主运用意象和学习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多种观点进行碰撞,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对于意象的感悟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整体含义。 四、 结语 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够协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够让学生们对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理解更加深刻,因此要加强意象分析在古诗词赏析当中的教学力度,同时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使意象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參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8. [2]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75. 作者简介:冯国庆,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松树镇九年制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