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考核机制改革背景下高职学报现状及路径构建
范文

    闫桂萍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高质量稿源不足及自身定位不准等问题,高职学报的学术价值大打折扣。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已成为大势所趋,但这势必会给中小期刊的生存带来严峻的挑战。高职学报应积极转变办刊观念,坚持高职教育栏目特色和地域特色,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刊物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考核机制;高职学报;弊端;改革

    2016年8月,新任教育部部长要以“洪荒之力”改革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消息让饱受职称评审之苦的广大教师们奔走相告。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极坏的价值导向。同时,职称改革“要借鉴台湾等地区教师在规定的职级任期内称职即无条件晋升的自然晋级机制”的呼声其实已经把改革之剑指向了职称评定的一个硬性指标——科研论文。多年来,职称评定中比分占权重最高的就是学术论文,很多教师为了凑够科研论文撰写一些质量堪忧的论文公开发表到中小期刊上,造成中小期刊稿源“量升质低”的畸形繁荣现象,期刊的学术价值大打折扣。教育部此次拟大刀阔斧对职称评审进行改革无疑给这些学术期刊从业者敲响了警钟,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许多行业和职务不必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考核是未来职称改革的方向。一些小期刊自然成了改革的“重灾区”,而本来发展就困难重重的高职学报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高职学报期刊同人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突破发展瓶颈。

    一、夹缝中生存:高职学报现状分析

    高职学报作为高校学报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职院校展示科研与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高职学报在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高职学报既是学术期刊又隶属于高职院校,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如今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品牌期刊挤压,稿源“量大质低”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高职院校的组建,高职学报应运而生,一般设为季刊或双月刊。目前,高职学报的分布总体上呈现覆盖全国的态势。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具有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的高职高专学报有400余种,占高校学报的1/5左右。高职学报在办刊内容上涉及职业教育、政治与法律、文学、经济与管理、教育管理与教学方法探讨、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领域。近年来,高职学报面临来自出版市场、社会、学校、评价体系等多层面的竞争压力,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给高职学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高职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充足且高质量的稿源,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及职称评定、科研考核等要求的提高,作者为了在晋级及考核中获得更高权重的比分,其投稿心态发生了改变,功利性明显增强。目前,部分优秀稿件倾向于在国外期刊发表,部分优秀稿件和优良稿件倾向于在国内的核心期刊、知名高校学报以及入选核心期刊的普通高校学报发表,质量平平的稿件或被上述期刊淘汰的稿件会投向非核心期刊的本科院校学报,最后筛选剩下的稿件才考虑投向高职学报或一些普通期刊[1]。受品牌期刊的挤压,高职学报为了保证期刊能正常出版,不得不降低门槛刊发一些质量欠佳的稿件,与其他普刊一样出现了“量大质低”的稿源问题。“来稿数量在逐年增多,但来稿的总体质量并没有相应提高,有些甚至还略有下降,呈现一种泡沫态势”[2]。部分高职学报为了创收,对稿件实行“开门主义”,影响恶劣。一方面,劣质稿件蒙混过关会影响刊物学术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刊登劣质稿件助长了作者的惰性和学术腐败之风,不利于作者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进而使高职学报沦为学术垃圾的生产地,饱受诟病。可见,对于学界学术质量低下、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高职学报和一些普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综而不职”,社会影响力弱化

    在现行考评机制下,众多领域和行业的从业人员以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论文为考核标准,许多学校研究生评优、毕业等方面也受发表论文的限制。高职学报为了与其他同级普刊争夺稿源,不得不因佛设庙,开辟多个栏目,栏目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自身特色不明显。从理论上讲,高职学报应是高职院校的一张学术名片,以及对外交流与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在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合作交流及对外宣传等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报之本在“职”,即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但受学校规模、师资科研力量和政策影响,高职学报现阶段大部分为一校一刊、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学报,“由于其内容涵盖面太广,专业性相对削弱,加上学报内容综合,论文的内容多而杂,而读者的兴趣是相对专一的,如此定位,淹没了优势学科(专业)的研究。”[3]高职学报的这种期刊定位势必使其在与同层次的专业期刊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现代期刊评价体系的同行评议和专家评议中也会因栏目分类的杂乱而丧失优势。影响因子一直是期刊评价通用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学报内涵品质、专业水平、学术价值的降低导致其影响因子难以有效提升,社会影响力弱化。从某种意义说,高职学报的综合性定位已经成为束缚其发展的桎梏。

    3.期刊体制改革背景下编辑人员焦虑加剧

    2012年7月30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对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进行体制改革,并对学术期刊编辑部做出了安排,主要是开辟“并”(并入其他出版企业)、“转”(自身转为出版企业)、“改”(改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留”(留住编辑业务,出让出版经营权)四条出路[4]。2014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多出精品的长效机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让我们这个时代生产出精品,为后世留下一份记忆。”

    目前,高职学报大部分是公立高职学院单位主办,因此,高职学报编辑部的编辑人员大部分是事业编制。在改制的浪潮中,编辑人员面临是否与期刊一起转制的难题,这着实让捧惯了“铁饭碗”的编辑人员产生焦虑。首先,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高职学报大多依靠收取版面费的方式来维持正常的运营。高职学报几乎没有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因此单单依靠期刊盈利来维持正常运转非常困难,期刊编辑容易在“铁饭碗”与岗位转换的多重压力下陷入焦虑和困扰。其次,在一些报业休刊的背景下,高职学报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化、数字化出版的冲击成为高职学报编辑焦虑感加剧的另一层重要原因。

    二、扬帆起航:高职学报路径选择与体系构建

    在论文发表供需关系失衡及考核机制异化的背景下,学术腐败之风盛行,整治期刊出版乱象已迫在眉睫。这需要学术界、期刊界、政府、社会、作者等多责任主体形成合力,联合出招抵制。目前,在考核机制改革呼声渐高的背景下,一旦职称评定政策向自然晋级倾斜,教师这一庞大的作者队伍就会逐渐流失,仅仅依靠研究生作者队伍的支撑,高职学报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稿源危机。我们可以想象,要保证正常出刊,但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和稿源,那么将陷入两难的发展境地。在互联网时代,稿源一旦出现断崖式下滑,期刊恐难以为继。另外,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很多用户已经转移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因此,期刊壮士断腕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高职学报应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转变办刊观念,坚持市场化和学术化,把刊物办专办活。

    1.求同存异,求质创新,向小而精的专业期刊发展

    互联网时代,期刊传统出版的发展空间被新兴数字出版挤压而不断缩小。在严峻的出版形势下,品牌影响力在出版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期刊专业化发展是高职学报品牌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高职学报应该明确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智力支持的办刊方针,设置并重点扶持职业教育栏目,让高职学报真正成为高职教育展示科研学术成果的一个园地,成为促进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库,成为各种实用技术的展台以及高职教师交流切磋的平台。因此,高职学报应走自己的办刊道路,不能盲目向本科院校的学报看齐,因为“两者定位不同,办刊实力不同,稿源情况也不同,读者群更不同”,如果高职学报不能为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只是为在读研究生提供发表论文的渠道,或者只是为相关作者提供评定职称的支撑,其存在也就失去了实质意义。当然,高职学报专业化“一专到底”并不容易实现,考虑稿源、办刊经费、编辑水平等综合问题,笔者建议高职学报选择有关职业教育这一优势学科作为主打特色栏目和品牌栏目,精简学报的页面,刊发一些与特色栏目相关的优质稿件,解决期刊页面厚重、栏目综杂、质量低劣等问题,打造轻薄、专业、精美的期刊品牌形象。笔者认为,高职学报在塑造期刊学术个性和职业教育文化特色的同时,应注重期刊的自身优势,展示期刊个性风格,使高职学报做到“曲高和众”。

    2.地域特色是高职学报品牌建设的基石

    当下期刊市场强手如林、激烈竞争,作为地方性学术期刊的高职学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夯实本土根基,走有地域特色的办刊之路。高职学报地方性定位原则是由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点决定的,我国高职院校一般隶属于所属省市的教育委员会,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其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这要求高职教育在办学上坚持“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强调地域性。可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直接参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是地方建设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培训基地。因此,高职学报的主要任务应为刊载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领域的专业学术研究成果,发布、传播高职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最新的、动态的信息。过去高职学报在政策保护及财政拨款的保护下平稳运行,但在期刊改制及考核改革等冲击下,这种运行模式将难以为继。高职学报编辑同人应该走出在栏目设置、编辑方针、选题策略等方面模仿本科学报的套路,尊重高职学报的发展规律,注重刊物的学术性和信息性,力争成为为地域特色发展服务的领头羊。

    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决定了高职学术期刊的地域特色,高职学报应把握地域特色这一最大优势,重点刊登有关本地人文历史研究、本地现实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的科研成果,为本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各级地方政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其提供决策上的理论支持、科学的实证调查和应对性的研究成果,以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5]。高职学报作为本地区文化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应紧贴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度认识本地区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高质量的稿件,推出有特色、有深度、富有创见性、有较强现实意义或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选题,推动地域文化研究深入开展的同时彰显自身的地域特色。

    三、对高职学报编辑转型的角色期待

    编辑人员应该认清行业发展形势,摆正心态,勇敢乐观地接受变革,把握期刊出版可能产生的变化,看到期刊出版的发展机遇和前景。网络化、数字化带来的危机感虽然充斥着出版行业,动摇编辑人员对出版的信心,但编辑人员应该认识到这只是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的变化,编辑的价值和作用并不会因此而被削弱,编辑角色也不会因此而消亡,“需要转变——回归为人作嫁的职业本性——被需要”才是编辑职业存在的价值[6]。因此,编辑人员在做好纸质传媒时代传统工作的同时,应思考网络传播和阅读对编辑角色的挑战,加强对科学成果及科学表达范式的认识,在获取信息多元化的世界主动建立和驾驭新的出版范式,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大变革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立于不败之地。

    高职学报期刊编辑应清楚认识到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影响是实际和深层次的,体制内期刊从业者的改革不应因人的主观意愿而转移。“出版主体的确立将成为出版者的必然选择。主体的确立,带来的将是更加深刻的改革——学者、商人和职业编辑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需求——学者为名、商人图利、编辑回归作嫁” [6]。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学报编辑素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期刊的质量和发展前景。在数字化时代下,高职学报编辑要转变守株待兔式的组稿方式,苦练内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促使高职学报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神、坐得了“冷板凳”的埋头苦干精神已经不能满足未来高职学报的发展要求。高职学报编辑在监测学术剽窃的同时,应随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维持和运用编委和评审人团队,结识、发展和联系作者,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作者队伍,策划和创新重点栏目,发掘和培养读者群,推出有新意的好文章,实现与行业发展前沿的无缝对接。

    [1]邓秀林. 非核心期刊的高校学报稿源问题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陈青云. 学术期刊泡沫稿源的三维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08(8).

    [3]石芬芳. 高职学报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创新[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

    [4]王学青,戴兵,仇慧. 学术期刊转企改制的困惑与出路[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5]李书群. 地域特色——办好地方性社科学术期刊的关键[J]. 中国出版,2007(2).

    [6]赵大良. 瞎想:2016年学术期刊出版[EB/O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945060.html,2015-12-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