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高出版物质量应强化“三大意识” |
范文 | 李宝东 摘 要: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中强调的意识对物质、对实践的巨大能动作用, 从影响编辑出版工作、影响出版物质量的众多意识中总结和提炼出“三大意识”,分析和论述了强化这“三大意识”对于在出版实践中提高出版物质量的极端重要性。 关键词:出版物质量 政治意识 人才意识 制度意识 在出版界,出版物质量是一个永恒的重要话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出版业的生存, 关系到整个出版业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 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但长期以来,尽管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各出版单位颁布了很多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如《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制定了很多出版物质量管理制度(如责任编辑制度、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近几年也在不断强调加强出版物质量管理,也连续开展了“出版物质量年”专项检查工作,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就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开展的出版物“质量管理2017”专项工作中,上半年共查出了33种出版物编校质量不合格,涉及25家出版单位;下半年共查出了24种出版物质量不合格,涉及19家出版社。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图书内容质量依然存在导向问题,有的差错率较高,编校质量问题严重。 出现这些问题的最直接原因是有些出版单位对上级下发的《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法规规章执行不到位,“三审三校”制度的落实大打折扣;有的以审代编、以编代校,有的审读意见空洞无物、流于形式,有的甚至业务外包、“买卖书号”。但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还是意识问题。 在出版物质量管理中,“三大意识”——政治意识、人才意识和制度意识,在出版的整个流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下图所示。我们的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各出版部门相关领导,广大编辑和出版人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强化这“三大意识”,积极发挥三大意识的能动作用,铭记于心、应用于行,才能有效加强出版物质量管理,提高出版物质量。 一、政治意识 众所周知,在中国,出版物是一种社会主义文化产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容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如果出版物政治导向不对,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禁载的内容,即使编校质量再高,都是一堆废品,对读者、社会和国家的危害都非常大。因此出版物质量首先体现在政治上。高质量的图书必须首先在政治上是高尚的,品位上是高雅的,能够弘扬社会主旋律。书的作者、编校人员如果没有强烈的政治意识,那么所编写的书稿、所出版的书籍就往往容易出现政治问题。比如在以往的图书质量检查,尤其是对引进版图书检查中,曾经多次发现存在的政治问题,主要体现在违反我国外交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绘制的地图上领土标注不准确、不清楚,将香港、台湾、澳门与国家并列,盲目宣扬西方不健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问题;甚至在常认为一般不会出现政治问题的科技类图书中也发现了一些比较隐匿的政治问题,比如内容价值导向问题和敏感历史事件的不当描述问题等。 政治意识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在选拔出版机构管理干部时,要时刻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培育和选拔那些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出版机构在招录、考核编校人员时,在考察他们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把他们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我们的广大作者、编校和出版人员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不管自己的学历、职务和职称有多高,专业学识有多厚,都要谦虚谨慎,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提高出版物质量打下政治基础。 二、人才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客观世界,而能否有效地改变客观世界,最终需要依靠能尊重客观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出版业堪称人才密集型产业,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人才。出版物质量是兴业之本,只有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人才意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质量意识强、懂专业的人才队伍,包括作者队伍、编校队伍、出版队伍和干部队伍,才能保障出版物质量,保障出版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和繁荣。 1.在人才意识中抓好作者队伍建设 若把出版一本书看作制作一桌丰盛的宴席,那么读者是宴席的享用者,作者是基本食材的提供者,编辑就是将生品、半成品加工成美味佳肴的厨师。美味佳肴的质量从源头上取决于供应商提供的原始基本食材。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及其提供的原始书稿对最终出版物的质量多么重要。一个高质量的出版物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作者及其所提供的高质量原始书稿。如果一个作者政治意识薄弱,专业素养不高,语言文字功底欠缺,责任心不强,那么他所提供的原始书稿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就会给后期生产高质量的出版物埋下隐患。 因此,为了保证出版物质量,编辑在策划选题而选择作者时,或者为引进版权图书而选择译者时,要对作者或译者进行精选;要优先选择那些政治素质和专业学识俱佳,又懂得出版法规的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老作者、老译者。出版机构要不断强化作者人才意识,根据自己的出版范围、出版特色和出版规划认真搞好作者人才储备和作者队伍建设,还要满怀热忱地扶持和培养年轻作者队伍,形成优质作者梯队,从源头上保证作者原始书稿内容的高质量。 2.在人才意识中抓好编校队伍建设 如前所述,“美味佳肴”的质量从源头上取决于供应商提供的原始基本食材,但即使供应商提供原始食材质量一般甚至欠缺,仍然可以通过厨师的精湛厨艺及时弥补和挽回质量。也就是說,在出版物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即使我们没有强烈的作者人才意识而选好作者,作者所提供的原始书稿质量有欠缺,这虽然对出版物的最终质量埋下隐患,但倘若我们有优秀的编辑人才和校对人才(编校人才),能够凭自己扎实的专业素养、语言文字功底和工作责任心,通过严格执行“三审三校”流程对有质量问题的原始书稿进行加工处理, 在编辑清源,校对净后”“校对质疑,编辑排疑”的相互分工协作中,仍然最终能够获得出版物的高质量。可见编校人才队伍对一个出版单位多么重要,在人才意识中抓好编校队伍建设对于保障出版物质量多么重要。 因此,为了保证出版物质量,我们的出版机构要不断强化编校人才队伍意识。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现有编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养;同时,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使用和培养,大胆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留住人才,为保障和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打造人才高地。 同时,我们广大编校人员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情,把自己当作人才,努力把自己培养、锻造成人才。要主动培养自律意识,为了使自己更优秀,我们要学会自勉、自省、自警、自诫,在书稿编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时,要自觉绷紧“质量第一”这根弦,勇敢地向软弱、懒惰、应付、马虎、草率、敷衍等习惯宣战,让自律成为习惯,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3.在人才意识中抓好出版队伍建设 在出版物的质量中除了包括文化内容质量、文字编校质量外,还包括印刷包装质量,优质的出版物必然是这些质量的统一,也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出版队伍正是负责出版物印刷包装质量的人员,涉及图书装帧设计、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和印刷等环节的一系列人员,他们的素质对于最后出版物的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在人才意识中像抓好编校队伍建设那样抓好出版队伍建设。 4.在人才意识中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如果把各类人才及其所驾驭的机器设备比作系统“硬件”的话,那么出版机构所运转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附着于这种硬件的“软件”,在出版业这? ? ? ? ?个系统中,硬件和软件互相依存,在出版物质量管理中共同发挥作用。 众所周知,软件的好坏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效率、运行稳定性和运行质量至关重要, 而且好的软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硬件的性能。而作为“软件”的各项规章制度一般是由出版机构的管理干部设计和制定的,管理干部的水平和素养直接决定着其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质量和科学性。因此在出版物质量管理的人才意识中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们的各级出版物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努力为不同的管理岗位发掘和培养出群众基础好、政治素质过硬、出版业务技能强、精通编辑出版法规,尤其是“质量意识”强的干部人才。同时我们的广大干部人员也要以己为才,敢于担当、敢于作为, 树立为己负责、为出版社负责、为出版物负责、为读者负责、为质量负责的精神, 在出版物质量的持久保卫战中当好“司令员”。 三、制度意识 如前所述,在出版业系统内部, 作为“软件”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提高出版物质量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提高出版物质量最终需要广大编辑出版人员在自己平时的具体工作中养成严格对待出版物质量的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而这种自觉和自律不是天然形成的。制度约束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只是制度约束的发展和升华。在形成自律之前一定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良好而严谨的编辑出版规章制度可以树立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规程,使人们能预见到不规范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律,在自觉、自律的行为实践中严格保障出版物质量。 因此在出版物质量管理中, 必须建立并强化制度意识。一方面,出版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并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如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等;出版社还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拓展,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台了九大制度严格保证出版物质量,这九大制度除了选题论证制度、三审三校制度外还包括质量检查全覆盖制度、质量跟踪制度、质量通报制度、质量奖惩制度、业务培训制度、读者反馈制度和教材教辅质量标准严格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广大编辑出版人员自身也一定要正确认识和不折不扣自觉接受并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借助制度约束的力量来实现自我匡正、自我控制和自我提升,最终在自我评价、自我解剖、自我省察、自我监督的自觉和自律中,把提高出版物质量落到实处。 提高出版物质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整个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及众多的因素环节,不能只强调系统中某些环节而轻视或忽视其他环节。只有加强系统内部的宏观管理,正确树立、强化和有效践行三大意识——政治意识、人才意识和制度意识,统筹兼顾,才能切实有效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出版物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高出版物质量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高凤勤.如何提高图书编校質量[J].出版参考,2013 (8上). 2.郝振省.坚守编辑规矩 确保出版质量[J].出版参考,2015 (2下3上). 3.陈东明.强化审稿业务 提升编校质量[J].出版参考,2016(1). 4.吴培华,李寿春.编辑基本功仍然是出版物质量的重要保障[J].科技与出版,2017 (7). (作者单位系国防工业出版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