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全媒体时代“影视同期书”出版的可持续性发展
范文

    林曦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融合,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影视同期书作为图书的一个小类别,虽然受到新媒体冲击,但由于其特殊性,比如与电视、电影媒介不可避免的互动关系,也迎来了新机遇。

    影视同期书在全媒体时代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如何?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探讨影视与文学的互动性带来的优势,同时也研究影视与文学的背离性产生的劣势,以及如何让“影视同期书”在全媒体时代能够长效可持续性发展。

    一、全媒体时代图书行业的困境

    “全媒体”即“omnimedia”,源自美国一个名为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该公司拥有四种核心杂志、34种书籍、一栏荣获艾美奖的艺术电视节目、一栏在CBS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周刊节目This Morning。除此之外,还管理一个报纸专栏以及一个广播台和网站。

    “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各类传播工具,还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收资讯的全部感官。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一个IP实施全媒体运营以及一个公司实施全媒体战略发展成为了可能。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也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巨大的考验和冲击。早在2012年,《大英百科全书》停止发行的消息让传统图书出版业又一次受到震撼。

    在国内,新的形势下的纸质媒体不断萎缩的同时,不少传统的民营图书公司开始涉猎影视行业,将图书IP与影视策划制作有机结合,创造更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

    可以预见,传统图书出版不会在短时间内消亡,就像十几年前的“戏剧灭亡论”一样没有灭了戏剧,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取代广播一样。新媒体的确在强烈冲击着传统图书出版行业,而且传统图书出版行业逐渐处于劣势,但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给传统图书出版,特别是影视同期书的出版带来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

    二、全媒体时代影视同期书异军突起

    20世纪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们正在进入世界图像时代。到20世纪最后10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其伴随的表现形式,便是媒体的视觉化和图像化。影视同期书,正是借助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的优势,在纸媒普遍衰落的背景下异军突起。

    (一)本土影视同期书良莠不齐

    影像时代的到来,使文字逐渐从文化主导变为了图像的辅助工具。影像时代,传统文学一面为影视提供着素材,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文学作者开始与电影、电视亲密接触。这样就催生出了一种新型的图书种类——影视同期书。

    目前,影视同期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有图书即原创小说,然后根据图书改编成影视作品;另一种则是先有影视作品,在拍片的同时或后期策划图书出版,有剧本改成的小说,也有影视作品的跟拍花絮。目前,国内原版图书总体来说,比较接地气。但市场上受热捧的影视同期书,尚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

    1999年,影视剧的热播,小说《牵手》的销售荣登榜首,使人民文学出版社迅速占据了影视同期书的出版高地。之后的《大宅门》《橘子红了》《猎豹出击》《无极》等图书销售相继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小说、剧本类影视同期书是最常见的。但这类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既有因为影视剧而被“重新发现”的经典,也不乏完全面向市场的拼凑之作。

    最成功的影视同期书当属《百家讲坛》系列图书,

    “百家讲坛”曾经是畅销的保证,也创造了很多超级畅销书。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央视的《家有妙招》都是热播电视节目平面化后的畅销典范。

    此外,纪录片类的影视同期书也是市场的热点。近有红极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远有《大国崛起》,甚至更早的《话说长江》。由于影视同期书在国内从兴起到发展至今只有一二十年,发展不成熟,因此也未形成大的品牌效应。

    近两年,有的出版机构凭借全媒体平台的优势,着力打造影视同期书,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比如,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奔跑吧,兄弟》《狼图腾》《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芈月传奇》《三八线》《东方主战场》等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栏目、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影视同期书。这些影视衍生品涵盖了从影视作品原创小说、剧本改编、拍摄散记、制作幕后等多种形式内容,与当下最有影响力的影视内容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对盘活影视资源,传播影视作品,丰富普及影视文化、传播出版社品牌起到了抓手和推动作用。

    (二)引进影视同期书注重品质

    由于引进版本的图书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和精力,出版机构一般都会找影响力较大的国外影视同期书,以期获得更好的市场反响。所以,目前在国内上市的引进版的影视同期书品质都比较过硬。所谓的品质,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的影视剧品质好,有数量庞大的观众基础或者铁杆粉丝;二是影视同期书从内容到载体,再到后期营销,都经过了细致精心的策划。

    2014年影视同期书《纸牌屋》引进到国内,迅速成为热销图书。除了注重翻译质量,本书从封面到销售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光是选题策划,就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原来是美男啊》,是由韩国偶像张根硕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原来是美男啊》的同名影像漫画书,其书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市场销售码洋不到一年突破60万元。它的成功在于市場定位,依靠粉丝的力量。

    以上引进版的影视同期书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正是在于出版者对品质的追求,使影视同期书不仅能热销,还能形成品牌效应。

    三、影视同期书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影视同期书在图书出版行业中,仍然是一个小品种,有自身的优势和缺陷。

    (一)与影视作品的互动性

    从读图时代进入到读“网”时代,传统阅读和出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内出版界也存在原创力不足的弊病。因影视同期书具有销量的先期保证和影视作品的宣传带动,故使其成为许多出版社一个省时省力的选择。

    著名作者都梁,在2000年将长篇小说《亮剑》推向市场,读者反响强烈,随即跟拍的电视剧热播荧屏,受到观众好评。而《亮剑》影视同期书与电视剧播映的巧妙配合,再次掀起了收视热播与图书热卖的狂潮。

    《我的兄弟叫顺溜》《红海洋》等小说本来知名度并不高,但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很多电视剧的“粉丝”想一睹原著的真容,从电视剧的观众成为了小说的读者,再借助电视剧的视觉元素重新包装策划成影视同期书,使小说很快登上了畅销书榜单。近年来,影视剧的高票房高收入成为小说畅销的催化剂,两者互为补充,这正是全媒体打造IP的一个优势。

    名人名家的纯文学读本,很容易被影视投资者相中,借助影视的宣传,图书可能又会掀起阅读热潮。比如,最近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在全国上映,刘震云的原著小说也跟着火了一把。虽然严格意义来说这类图书算不上影视同期书,但是可以从中窥见,全媒体战略给各个形态的媒介带来了的机遇不可低估。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影视同期书过度依赖影视作品,也是其劣势之一。如果影视作品影响力偏弱,势必影响图书的销量。

    (二)盈利周期较短

    与传统图书相比,影视同期书的多媒体生存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依赖性,且盈利周期较短。因为影视作品的热度都有一个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段,读者便会被新的作品吸引,这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影视同期书的销售周期。

    作为近几年畅销榜的常客,影视同期书几乎每期都在,且占据重要地位,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迫过的女孩》更是长达半年在榜。但是,这样的影视同期书寥若晨星。

    电视、电影作为当前休闲娱乐的重要媒体,对广大读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与其密切相关的图书也有更多的机会为读者所熟知,进而获得较好的销量。可一部电视剧和电影不可能持续性地保持热度,这就使影视同期书比传统图书的生命周期要短得多。

    可见,影视同期书的销量依赖影视作品的收视率和知名度,如果影视作品的收视率和知名度不好,热度时间持续不长,影视同期书的销售周期也会很短暂。

    (三)与图书行业的背离性

    影视同期书属于大众消遣文化,它与生俱来的大众市场文化的趋利本性使得这种文化呈现标准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文学的自主性。

    这种“商业为王”的势头使不少作者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按照影视同期书的流程创造出了一些缺乏艺术价值的文字,这无疑是对文学的背离。有些先创作剧本,再改写成小说,然后把小说和影视在同一时间段内推向市场。虽然可以速度抢占市场,但剥夺了艺术的创造性。

    更为重要的是,它不再把商品的美学价值和精神价值作为理想,而是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当作了重要的目的,背离了文学最根本的健康审美情趣。以上这种现象,更多渲染出版的商业性,无形中会消解出版的文化性。

    四、影视同期书可持续性发展的应对措施

    要使影视同期书的出版可持续地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坚持品质至上,内容为王

    以优秀的影视同期书为例,畅销和长销的影视同期书,一般都剧本过硬、内涵丰富。出版机构在出版影视同期书讲求利益的同时,必须注重图书的品质,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由此可见,影视同期书跟常规图书大致相同。劣质图书有可能巧借风势一时销量不错,但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如影视同期书《闯关东》,影视作品火爆之后,不同的出版商争相抢夺影视作品的文字版权,出现了多个劣质版本的闹剧。这显然是商业性投机行为。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舌尖上的中国》,其影视同期书广受读者欢迎,不仅仅是因为纪录片影响大。该书从谋篇布局、排版到印制,都下了很大的工夫。读者不仅能从中重温纪录片的点滴,还能深入到中国食文化,去聆听历史的声音。其精致、考究、不落俗套的装帧,还使其具备了一定的收藏价值。

    因此,只有坚持品质至上,以内容为王,保证图书的高品质,才是影视同期书可持续性发展最重要的核心。

    (二)开拓影视与图书结合的全媒体发展

    在此基础上,影视同期书可持续性发展的应对措施,还需要借助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对图书进行全媒体包装,精耕细作,方能成就品牌效应。

    出版具有生命力的影视同期书,既要利用传统图书与影视剧结合的优势,又要注重图书的内容内涵。

    影视与影视同期书有着十分微妙的良性互动,图书有内涵,受读者欢迎,一般来说,改编成的影视剧也会引起观众的兴趣;影视剧创作比较优秀,改编成的图书也会有较大的读者群。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图书策划人则需要具备对影视剧收视率的预判能力,以及对图书外延产品的策划能力,只有这样,同一IP实施全媒体战略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在影视同期书和影视全媒体拓展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2015年该社制作的《芈月传奇》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系统化地进入了主流卫视的“920时段”,随着纪录片的推出,同时出版的纪录片同期书同样广受关注。

    这种图书和影视“两手抓”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最大化地挖掘出了IP的价值,使一个IP在全媒体同时得到推广,形成相互渗透的共赢局面。这对图书、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都起到了垂范作用,是未来影视同期书从单纯的纸媒出版,迈向全媒体IP制造的趋势所在。

    (三)弘扬主旋律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出版传媒是传播“中国梦”的重要基礎和载体,是教育和引导人们认同“中国梦”的重要渠道。作为文化传播者,要把出版优秀作品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精品力作上花力气、出成果。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而伟大,可书可述的经典故事和优秀人物很多,如建党纪念日、建国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长征胜利纪念日等,以及党在一定时期的重大宣传主题,都可以成为我们影视与文学有机结合的出版选题。

    在策划影视同期书时,应确保导向正确,品质过硬,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两个效益”“两种价值”的统一,这样才能让“影视同期书”在全媒体时代能够长效可持续性地发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