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传统媒体如何做舆论监督报道
范文 刘青青
摘 要 传统媒体即使拥有优秀的新闻从业者队伍,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移动浪潮的到来,传统媒体报道阵地被入侵,那该如何突出重围,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呢?
关键词 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融合报道;全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24-02
移动浪潮的强势来袭,很多人患上所谓的手机依赖症,低头一族平时关注的信息碎片化、趣味化、娱乐化、随意化,同时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本应该关注社会公共信息的注意力,被基于熟人关系的腾讯QQ、微信等社交媒体里熟人的碎片信息分散和消解了。
另外由于互联网信息海量、免费、共享以及及时性等特征,迅速抢占了传统媒体的报道阵地,特别是纸媒陷入了衰落与尴尬的境地。Web2.0时代来临之后,新闻行业屡屡被质疑和忧虑,因为新闻的采写不再只是由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来完成,人人都可以成为独立的信息提供商,甚至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是由目击者或正在经历的普通人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传统媒体之前的独家新闻的概念变得非常脆弱。一是互联网时代、移动浪潮的来临,整个媒介上的内容生态不再是传统媒体主导了,二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相比下的弱势:呈现内容形式单一、时效性差、互动性差等,导致纸媒日渐边缘化。
虽然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传统媒体在社会公共事件报道当中仍占有优势,普通网民或许会成为第一信息发布者,但是对后续的报道、事件原因的挖掘与分析、信息的公信力以及引导公众舆论等,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仍然有着很大的存在价值,特别是对舆论监督报道上。
“监督新闻对影响公众生活的公务人员或公共机构的渎职行为进行报道,这类新闻并不是现代新闻媒体的新元素。它深深植根于新闻史,融于人们对新闻的最初期待和媒体的社会功能之中。自17世纪印刷期刊首次出现于英格兰至今,新闻业一致努力提高其揭露不良行为的能力。监督新闻将揭露不良行为的价值视为新闻与其他信息形式的最大区别。”[1]
“由于大多数揭露性报道都意味着某些事物未被如实报道,因此这类报道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必须高度透明、详细交代信源和调查方法。”[1]
大众的注意力被海量的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淹没,很多时候危害公众利益的社会事件的报道,也很难有当红偶像发张自拍照让大众注意到。那么传统媒体在这样的语境下应该如何做舆论监督报道呢?
以新华社2015年“3·15”融合报道“史上最牛零食——疯狂的辣条”为例。
1 体现媒体社会责任的选题
为什么新华社要报道辣条呢?首先符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也就是群众最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其次,具体选题是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得来的:通过调查问卷、街头采访调研来获得消费者对辣条的印象,通过对辣条销售点的抽样调查发现密集销售聚集区,通过辣条产品信息发现河南为主要产区。[2]
“记者发现辣条主要销售地是在中小学附近和城乡结合部,消费群体以缺乏分辨能力和维权意识的中小学生及留守儿童为主,这更加深了我们对辣条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为保护好下一代,我们有责任到辣条产地将真相搞个水落石出。”[2]这个选题彰显了传统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浓厚的人文关怀。
2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传统媒体有着专业的新闻采写队伍,这些从业人员有过于常人的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新闻敏感,同时有着新闻行业带给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舆论监督报道通常需要记者调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暗访。而新华社这次报道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暗访的能力。没有线人提供线索,辣条生产厂商地址不详,无法圈定调查地点,辣条厂安保“全副武装”,以及有相关部门当保护伞的情况……种种难题都在考验调查记者混入厂内的胆识、获取信息和线索、与人周旋、收集证据、完善新闻要素等能力。如混入生产商那里需要的身份演绎,如“每种身份中不同记者又有着不同分工,力求惟妙惟肖,在暗访中从不同方面切入话题,始终占据话语主导权,让被访者应接不暇,无时间质疑。”[2]暗访道具的准备,“为了使自己的身份看上去真实可信,我们还印制了乔装身份的名片,同时还准备了专门电话号码,用于和被访者联系。为使效果更加逼真,记者还用这个号码注册了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媒体,并在其中设置了大量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内容。”[2]以及相关的知识储备、设备准备、风险评估等。
3 权威发布
新闻采集完后,利用新华社具有的社会公信力,权威发布信息,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提高人们重视的
意识。
4 融合报道策略、全媒体传播策略
新华社的这次报道,所呈现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等都符合90后、00后互联网一代的接受信息的行为偏好和阅读习惯。
在文字报道中,文章不长,文字干脆利落、文风活泼简明,并配有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既有记者暗访“辣条生产环境脏”的冲击力,也有有趣味的“网友连吃10包辣条”等小案例穿插其中,以四两拨千斤的轻巧,牢牢抓住受众的眼球,在消费者的内心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2]
19分的视频在BTV新闻频道、BRTN北京网络台联合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共同打造的新闻调查节目——《真相》中播出,汇聚典型、幽默的街头采访为开端,让人忍俊不禁,再到触目惊心的暗访呈现,最后到引人深思的记者手记结束。整个报道中,将趣味性、批判与反思以及人文关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视频仅优酷上的点击量就将近1000万。
为了得到更多受众的注意,在报道的前一天通过自媒体微博、微信以及视频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和节目预告,提前预热,这也是该报道一下子火起来的一大原因。
在创意设计方面,新华社这次报道也很有亮点,就是创造了虚拟形象“辣条君”——并用庞麦郎的网络神曲《我的滑板鞋》改编成了轻应用——“辣条君的奇幻漂流”。“HI,我是辣条君,在我的地盘上没有什么不可以,地方食药监也随我开心,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流水线上!摩擦……”并在最后配上一张表情,提示:“危险行为——容我吃包辣条冷静一下。”
另外在节目播出之后,通过《真相》广播版、公众号等渠道回复网友,跟网友进行有效地互动。从而达“到了二次宣传的效果。”[2]
舆论监督报道具有指控性,因此对证据的要求也很高。不论记者采用哪种方法,写出的报道必须充分展示证据,让信息消费者自己看到事实,明白为什么应该相信报道中的证据。[1]在新华社的这次报道中,虽然展现的内容触目惊心,但是都是有大量暗访时的照片、视频当证据的,并没有夸大其词、子虚乌有。
新华社的这次融合报道——《史上最牛零食——疯狂的辣条》是非常成功的,形成了一次“3·15”的强势传播:百度热词榜排名首位、优酷点击量近千万、上百家媒体采用、数十家电视媒体播出。对于关乎庞大群体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公共事件,媒体报道首先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给出足够引起他们重视的证据,这样才能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并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同时也影响了行业生产制造,并对相关的执法部门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应该说这次报道集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于一体,有效利用全媒体进行报道和传播,是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陆佳怡,真相[M].孙志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4-75.
[2]李德欣,毛伟豪,刘宇鹏.新华社融合报道《“史上最牛零食”调查:疯狂的辣条》背后[J].中国记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04:06